近年来,陕西各级工会通过开展“五小”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引导推动企业开展“全员双创”活动、创客工厂、“金点子”征集活动等,让“人人皆可创新、事事皆可创新”落地生根——
从“小”做起向“新”出发 激发职工创造活力
替代以往人工上道测量钢轨位移的作业形式,杜绝人员上道时存在的人身安全隐患发生;以往1个观测点需3人作业20分钟,现在1人10分钟内就可完成;推广应用30000余套,产生经济效益1035万元……
1月16日,在2023年全国职工“五小”优秀创新成果发布活动上,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工务机械段设备检修车间《蔡富平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检验检测班工长纪明海牵头发明的“无缝线路位移观测装置”喜获殊荣。
纪明海的获奖是陕西推进职工创新创效活动的一个缩影。作为职工在实践中学本领、学技术、提素质、展作为的重要平台,陕西“五小”竞赛在全省900万职工中掀起创新热潮,产生了一大批优秀创新成果,而且与提高职工技能素质相结合,成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的“效率助推器”和“创新原动力”。
搭建平台 让职工有机会“首创”
技高行天下,工匠聚古都。在2023年陕西省第七届职工科技节成果总结大会上,能工巧匠在毫厘之间尽展技能绝活。
“利用本次科技节,我们创新发明了应急抢险远程遥控车,应急供电、物质转运、险情勘察等都能用得上。”现场,长庆油田采油二厂的工人发明家齐振乾为参观者讲解团队的创新成果。第七届职工科技节吸引了1300多个创新项目和上万名职工报名参与。300个项目被授予陕西省职工优秀创新成果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100项操作法被命名为陕西省职工先进操作法,涌现出20名陕西省工人发明家。
这些奇思妙想、创新设计,凝结着百万职工的创造活力。
来自基层一线的创新创造,看似“小”,但最易于普通职工参与、易于解决实际问题、易于将创新创造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五小”竞赛活动为载体,职工围绕企业产品升级换代进行发明、革新和设计,解决制约生产发展的热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对落后技术设备、不合理工艺和陈旧操作方式进行革新改造,让蕴藏在职工中的智慧点燃了创新创造的燎原星火。
“职工在生产一线工作,熟悉工作环境和设备状态,对于创新改进技术工艺或生产流程,往往有针对性强的想法与做法。”陕西省职工创新技术协作中心主任贺娟说。
经过培育和成长,陕西“五小”竞赛内涵不断丰富、领域不断拓展、标准不断提高、影响不断扩大。
提升素质 让职工有能力“首创”
西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工具制造二分厂机加工段钳工张新停10年内荣获了两项“天花板”级的荣誉,一项是全国劳模,一项是被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就是因为参加了“五小”竞赛活动,技能素质得到提升,才有了成长出彩的机会。包括张新停在内的7名来自陕西的大国工匠都是“五小”赛场上的常客。
作为我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举措,“五小”竞赛广泛开展群众性、常态化的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技术培训等,一大批优秀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批劳模工匠、先进典型脱颖而出。
为充分发挥三秦工匠示范引领作用,2023年陕西省总工会组织大国工匠何小虎、三秦工匠王小卫、焦悦峰等8名扎根一线的杰出工匠为广大职工传授技能技法,录制了《三秦工匠大讲堂》(第三期)示范课程,在陕西省总工会官网工会大讲堂和陕西工会APP技能培训栏目同时上线。数控车工实现微米级加工、无线测温技术的应用、铣削表面形貌的建模与仿真……各种职业技能尽在其中。
全国职工“五小”创新精品课堂学习活动,10堂精品课程,20堂优选课程,20堂展播课程,课程涵盖多种行业。大国工匠何小虎录制《数控车工如何在非精密加工环境中实现微米级加工》入选精品课程,三秦工匠樊凡录制的《自主柔性化创新改造,助力x3000全系列驾驶室提产增效》入选展播课程。活动采取先观看视频再答题测试的方式,共设置10个培训班。广大职工可选择任意培训班后填写真实姓名、所在地区等实名信息,进行视频学习后进行答题。通过测试的职工将获得相应培训班的电子结业证书。
完善制度 让职工有底气“首创”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以来,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产生职工“五小”创新成果2.7万余项,成果转化1.8万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7000余项,50%以上职工拥有“五小”创新成果。
陕煤集团的创新成绩单,折射出“五小”竞赛不断完善的制度。
为了激发职工群众创新创造热情,陕西省总工会也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规定,为“五小”竞赛落地见效保驾护航。
自2015年至今,16项职工创新项目获得共计280余万元补助资金。“只有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才能让职工有底气去‘首创’。”陕西省职工创新技术协作中心主任贺娟说。
制度的完善不仅体现在激励机制上,还体现在对职工创新成果的保障上。自2011年陕西省总工会举办职工科技节以来,建立多级工会融合的职工创新成果配套奖励措施,并将“五小”活动作为群众性创新工作重要内容,同时从创新成果中筛选出创新性强、市场潜力大的创新项目,做好项目全流程服务、全要素保障,组织劳模工匠、高技能人才揭榜攻关、精准攻关、核心攻关。
“从‘小’做起、向‘新’出发,期待有更多的职工‘五小’创新成果闪耀三秦。”陕西省总工会党组成员、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樊树森在领取全国“五小”系列活动“最佳组织单位”奖牌后说,开展“五小”等技术革新、技术改造和技术攻关活动,是调动职工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创新力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本报记者 鲜康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替代以往人工上道测量钢轨位移的作业形式,杜绝人员上道时存在的人身安全隐患发生;以往1个观测点需3人作业20分钟,现在1人10分钟内就可完成;推广应用30000余套,产生经济效益1035万元……
1月16日,在2023年全国职工“五小”优秀创新成果发布活动上,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工务机械段设备检修车间《蔡富平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检验检测班工长纪明海牵头发明的“无缝线路位移观测装置”喜获殊荣。
纪明海的获奖是陕西推进职工创新创效活动的一个缩影。作为职工在实践中学本领、学技术、提素质、展作为的重要平台,陕西“五小”竞赛在全省900万职工中掀起创新热潮,产生了一大批优秀创新成果,而且与提高职工技能素质相结合,成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的“效率助推器”和“创新原动力”。
搭建平台 让职工有机会“首创”
技高行天下,工匠聚古都。在2023年陕西省第七届职工科技节成果总结大会上,能工巧匠在毫厘之间尽展技能绝活。
“利用本次科技节,我们创新发明了应急抢险远程遥控车,应急供电、物质转运、险情勘察等都能用得上。”现场,长庆油田采油二厂的工人发明家齐振乾为参观者讲解团队的创新成果。第七届职工科技节吸引了1300多个创新项目和上万名职工报名参与。300个项目被授予陕西省职工优秀创新成果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100项操作法被命名为陕西省职工先进操作法,涌现出20名陕西省工人发明家。
这些奇思妙想、创新设计,凝结着百万职工的创造活力。
来自基层一线的创新创造,看似“小”,但最易于普通职工参与、易于解决实际问题、易于将创新创造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五小”竞赛活动为载体,职工围绕企业产品升级换代进行发明、革新和设计,解决制约生产发展的热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对落后技术设备、不合理工艺和陈旧操作方式进行革新改造,让蕴藏在职工中的智慧点燃了创新创造的燎原星火。
“职工在生产一线工作,熟悉工作环境和设备状态,对于创新改进技术工艺或生产流程,往往有针对性强的想法与做法。”陕西省职工创新技术协作中心主任贺娟说。
经过培育和成长,陕西“五小”竞赛内涵不断丰富、领域不断拓展、标准不断提高、影响不断扩大。
提升素质 让职工有能力“首创”
西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工具制造二分厂机加工段钳工张新停10年内荣获了两项“天花板”级的荣誉,一项是全国劳模,一项是被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就是因为参加了“五小”竞赛活动,技能素质得到提升,才有了成长出彩的机会。包括张新停在内的7名来自陕西的大国工匠都是“五小”赛场上的常客。
作为我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举措,“五小”竞赛广泛开展群众性、常态化的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技术培训等,一大批优秀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批劳模工匠、先进典型脱颖而出。
为充分发挥三秦工匠示范引领作用,2023年陕西省总工会组织大国工匠何小虎、三秦工匠王小卫、焦悦峰等8名扎根一线的杰出工匠为广大职工传授技能技法,录制了《三秦工匠大讲堂》(第三期)示范课程,在陕西省总工会官网工会大讲堂和陕西工会APP技能培训栏目同时上线。数控车工实现微米级加工、无线测温技术的应用、铣削表面形貌的建模与仿真……各种职业技能尽在其中。
全国职工“五小”创新精品课堂学习活动,10堂精品课程,20堂优选课程,20堂展播课程,课程涵盖多种行业。大国工匠何小虎录制《数控车工如何在非精密加工环境中实现微米级加工》入选精品课程,三秦工匠樊凡录制的《自主柔性化创新改造,助力x3000全系列驾驶室提产增效》入选展播课程。活动采取先观看视频再答题测试的方式,共设置10个培训班。广大职工可选择任意培训班后填写真实姓名、所在地区等实名信息,进行视频学习后进行答题。通过测试的职工将获得相应培训班的电子结业证书。
完善制度 让职工有底气“首创”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以来,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产生职工“五小”创新成果2.7万余项,成果转化1.8万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7000余项,50%以上职工拥有“五小”创新成果。
陕煤集团的创新成绩单,折射出“五小”竞赛不断完善的制度。
为了激发职工群众创新创造热情,陕西省总工会也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规定,为“五小”竞赛落地见效保驾护航。
自2015年至今,16项职工创新项目获得共计280余万元补助资金。“只有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才能让职工有底气去‘首创’。”陕西省职工创新技术协作中心主任贺娟说。
制度的完善不仅体现在激励机制上,还体现在对职工创新成果的保障上。自2011年陕西省总工会举办职工科技节以来,建立多级工会融合的职工创新成果配套奖励措施,并将“五小”活动作为群众性创新工作重要内容,同时从创新成果中筛选出创新性强、市场潜力大的创新项目,做好项目全流程服务、全要素保障,组织劳模工匠、高技能人才揭榜攻关、精准攻关、核心攻关。
“从‘小’做起、向‘新’出发,期待有更多的职工‘五小’创新成果闪耀三秦。”陕西省总工会党组成员、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樊树森在领取全国“五小”系列活动“最佳组织单位”奖牌后说,开展“五小”等技术革新、技术改造和技术攻关活动,是调动职工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创新力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本报记者 鲜康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