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脱贫主战场 展现工会新作为
——陕西工会助力脱贫攻坚行动纪实
近年来,我省1500多名工会干部投身脱贫攻坚一线,1000多名劳模和所在单位发挥资源优势参与扶贫,全省工会直接投入、引进企业发展扶贫产业资金累计达到20多亿元,帮扶200多个贫困村发展各类产业项目300多个,帮扶1.2万多户贫困家庭5万多人走上致富路——
深秋十月,安康田园风光独好。
在汉滨区县河镇谢坝村,干部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省总工会帮扶引进蜂源、技术,扶持该村发展的两个规模中华蜂养殖场正在采收蜂蜜;一家养殖合作社饲养的2000头良种肉猪春节前就可出栏……一系列的帮扶举措将带动该村50户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路。
经过省总工会多年帮扶,该村昔日的危房变成了安全房;泥土路变成了硬化路……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省总张主席对我家的恩情大呀!一年要来好几回,每次都嘘寒问暖,鼓励我脱贫致富。”提及帮扶人、省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张仲茜,村民袁和仓满怀感激地说:“是张主席让我住上了安全房,不但送来资金、化肥,还帮我发展产业。一次家中老人生病,他安排人员送医送药……每件事我都铭记在心。”
近年来,陕西工会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大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寻工会助力脱贫攻坚的新路径、新举措、新作为,持续在帮扶产业发展、扶志扶智、就业创业、改善基础设施等方面下功夫,帮扶效果凸显、亮点频出。
据统计,近年来,我省1500多名工会干部投身脱贫攻坚一线,1000多名劳模和所在单位发挥资源优势参与扶贫,全省工会直接投入、引进企业发展扶贫产业资金累计达到20多亿元,帮扶200多个贫困村发展各类产业项目300多个,帮扶1.2万多户贫困家庭5万多人走上致富路
突出政治站位 构建整体联动格局
在脱贫攻坚中,省总工会突出政治站位,把助力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多措并举、持续发力,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各级党政领导的肯定,受到了帮扶群众的赞誉。
9月29日,省总工会在安康召开了全省工会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现场推进会。随后,省总机关党委召开会议,根据贫困户的精准脱贫情况,进一步研究部署机关党员结对子帮扶具体事宜。
10月22日,在全省工会助力脱贫攻坚产业工会座谈会后,省教科文卫体工会主席陈建树就带队走上了去陕南扶贫的山路。他说:“助力脱贫攻坚,产业工会要干的事有很多,都需要抓紧抓实。”
像这样紧锣密鼓的安排部署和行动,每天都在发生。省总主要领导随时随地听取脱贫攻坚工作汇报,定期不定期深入帮扶贫困村走访调研,研究解决帮扶中存在的困难、问题。
在加强领导方面,省总工会及时成立了助力脱贫攻坚指挥部,由省总工会党组书记、主席任总指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并从省总机关抽调3名干部,专职落实具体工作。同时指导督促各级工会成立领导小组,实现“上下左右”有效沟通和精准对接。
2017年5月以来,省总党组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脱贫攻坚重要事项,审议通过年度省总工会对口扶贫工作方案。省工会十四大召开后,新一届省总领导班子助力脱贫攻坚的力度有增无减。
目前,全省各级工会在脱贫攻坚中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班子齐心协力、部门协调配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健全完善制度 确保扶贫精准有力
如何保障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持续显现?省总工会从健全完善制度着手,加大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投入。
在人力方面,省总工会制定出台了《选派赴深度贫困县总工会协助工作人员管理规定》,轮派两批20名优秀青年干部赴深度贫困县总工会协助扶贫工作。同时分两批次将4名厅级后备干部充实到脱贫攻坚一线。
在资金方面,省总工会建立了经费保障机制,从本级预算中,分别给予每个深度贫困县总工会30万元、贫困县总工会10万元的专项扶贫资金。目前已累计投入扶贫资金780万元。
为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省总工会建立了扶贫资金监督使用机制,省纪委驻省总工会机关纪检组和省总工会财务部、经审办等部门,全程参与监督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确保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
为精准指挥全省工会脱贫攻坚,省总工会通过建立信息报送制度,确保发出的每一个号令、做出的每一项行动,都能够产生关键效应。
截至目前,省总本级共投入扶贫资金1313万元,各级工会累计投入经费1.4亿元,共有1500多名工会干部常年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
紧扣产业帮扶 确保长期稳定脱贫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全省各级工会紧扣产业帮扶,多措并举,扎实推进,亮点可圈可点。
在紫阳县,县总工会推进茶叶主导产业发展的举措,让群众交口称赞。他们通过劳动竞赛、万人茶产业技能培训工程让10万多茶农掌握了种茶、采茶、制茶新技能,3万多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山阳县总工会积极发展中蜂产业,截至目前,中蜂产业已覆盖全县18个镇70个村,蜂农达1600户,养蜂4.9万箱,年产500吨,年产值4000万元以上。800多名困难职工和农村贫困人口通过科学养蜂摆脱了家庭贫困。
叶坪镇是安康市汉滨区总工会包抓点,目前已帮扶形成了新型市场经济主体7个,建设现代农业园区3个,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4个,培育规模化家庭农场3家,有效拓展了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渠道。
目前,全省工会帮扶贫困村发展形成的特色主导产业已遍地开花,带动更多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做实“志智”双扶 提高干群创业能力
围绕激发贫困人口干事创业的主观能动性,全省各级工会在做实“志智”双扶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汉中市总工会在帮扶城固县天明镇双元村过程中,与村两委召开群众大会,对唐永生等13名致富带头人、自强标兵、好婆婆、好媳妇进行了表彰奖励,收到了良好社会效果。
丹凤县总工会创新扶贫模式,从扶志扶智抓起。他们建设的全国劳动模范刘西有扶贫立志教育基地,在全县营造了“勤劳光荣,懒惰可耻”的社会风尚。
为激发帮扶工会干部斗志,省总工会采取举措,及时发现、总结、推出一批先进典型。据统计,近年来,中、省主流媒体报道的陕西工会助力脱贫攻坚新闻稿件达110多篇。《陕西工人报》开设专栏,刊登扶贫稿件800多篇,省总工会网站、陕西工会公众号刊登扶贫稿件560余篇。其中《陕西工人报》对佛坪县总工会原常务副主席余剑和工会干部纪永财同志的报道,在全省引起广泛社会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省总工会表彰的2017年度33个脱贫攻坚竞赛先进集体、77名先进个人,让各级工会和工会干部追赶有了具体目标,超越有了明确方向。
在扶智中,各级工会积极落实“农民工阳光就业”实施方案,切实提高贫困人口创业、就业能力,确保每户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掌握一门致富技能,有一人实现稳定就业。
此外,为了方便农民工学习技能,陕西工运学院开设了流动培训课堂;宝鸡、咸阳市总工会通过购买社会服务,为贫困村留守妇女提供家政服务等实用技能培训。
据统计,近年来,全省工会建立就业创业培训基地167个,投入培训资金337万元,累计培训65909人次。2018年,省、市工会和人社等部门联动,举办就业招聘会113场,帮助农民工跨地区劳务输出19006人,介绍农民工就业22329人。
抓好最大资源 发挥扶贫优势作用
2017年初,省总工会发出倡议,动员全省各级劳模、劳模单位充分发挥产业、技能、信息、教育、人才等方面优势,助力脱贫攻坚。
倡议发出后,各级劳模、劳模单位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全国劳模企业家进富平”活动,目前运行的各类帮扶项目已投资约2亿多元。
省总工会同省地电公司、西部机场、陕旅集团等15家省属国企共同开展了“陕西省劳模企业扶贫团进永寿”活动,截至目前,启动28个重点扶贫项目,总投资19.5亿元。
咸阳市总工会成立的“劳模脱贫攻坚技术服务团”,通过多种形式推动贫困村产业发展。劳模单位陕药集团投资8080万元,打造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模式,产业帮扶涉及7个县6300户农民。
渭南市总工会开展了“助力脱贫攻坚劳模在行动”活动,成立了“劳模助力脱贫攻坚志愿服务团”。拨付20万元资金,支持劳模创新基地建设,吸收周边贫困人口就业,为贫困户架起了致富桥梁。
截至目前,全省建立形成了劳模助力脱贫攻坚“三级联动”机制,各市区组建了由劳模中央企业、地方企业、民营企业参与的“劳模企业扶贫团”,每个深度贫困县至少有3家劳模单位或3名劳模,每个贫困县区至少有1家劳模单位或1名劳模参与工会脱贫攻坚工作。
开展特色活动 促进扶贫取得实效
按照省总工会出台的《国有企业开展脱贫攻坚主题竞赛实施方案》,全省国有大型企业积极促进产业对接和项目落地,实现了企业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双赢”。
省职工技术协会及时制定《工会开展技术扶贫活动实施方案》,组织行业专家、种养殖业带头人、专业合作社中的劳动模范和高技能人才组成技术扶贫服务队,在全省各地开展技术扶贫活动。
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利用资源优势,精心策划实施了送医疗、送文化、送科普、送“微心愿”活动,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省建设工会深入商南县总工会对口帮扶的小栗园村,积极协调所属企业工会,投入40万元,修通了入户硬化道路。筹措资金10万元,与商南县总工会联合开展“温暖进千家”活动,走访慰问贫困户、困难党员300余户。
省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开展了“精准扶贫送化肥,对口帮扶增丰收”活动,为安康市汉滨区谢坝村、草庙村、景家社区和汉中市略阳县兴州街道荷叶坝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送去价值5.6万元的尿素、化肥等农用物资。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开展特色活动的8个市和4个产业工会共成立技术扶贫服务队175个,开展帮扶活动992次,投入帮扶人力8444人次,投入资金1.52亿元,帮扶村357个,帮扶贫困家庭12429户,帮扶人口54459人,助推4637户26246人实现脱贫。
与此同时,全省工会继续深化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分类做好5.3万户在档城市困难职工群体的解困脱困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工会投入资金2.2亿元,帮扶救助困难职工180多万人次。
选派骨干驻村 展现工会新形象
在助力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省总工会要求各级工会必须克服单位人员、经费、物力紧张等困难,选派综合素质过硬的工会干部扎根基层,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做群众贴心人。
近年来,省总工会先后派出四批工作队驻村开展帮扶工作。今年8月初又选派两名后备干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创建了“支部+处级干部+贫困户”模式。同时压茬轮派两批20名优秀青年干部赴深度贫困县总工会协助扶贫,此举在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上成为一大亮点。
在全省各地,涌现出了一大批群众爱戴的工会驻村扶贫干部,他们用实际行动为工会组织增添了光彩。
在商南县风楼镇小栗园村,县总工会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薛涛,为群众干了许多实事:协调资金修建群众文化活动广场,硬化通组路12公里,打通青山河至小栗园翻山公路5.4公里,帮扶成立全县首个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和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
省总工会机关轮派到略阳县总工会协助扶贫的樊运伟,筹资为贫困户购买6.3吨尿素,协助县总工会在帮扶村建设了一个乌鸡孵化场,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称赞。
山阳县总工会副主席张琴,自担任高坝店镇双寨村扶贫驻村工作队长以来,让以前无人问津的“穷山沟”,变成了蜂蜜销售的“集散地”。
被誉为“好书记”的汉中市总工会派驻城固县天明镇双元村第一书记简海俊,两年多来,解决了53户群众用电、生产生活道路硬化等问题,改善了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环境,使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无论阴晴还是风雨,无论在秦巴山区的小路上,还是在贫困户家中,处处都有工会干部的深情足迹和感人事迹。他们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在帮扶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中,展现了新时代工会干部的新风采。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党组书记、主席郭大为表示,全省各级工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中国工会十七大精神,团结引领广大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持续聚焦我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再添新举措,再创新功绩,再现新作为。□本报记者杨志勇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近年来,我省1500多名工会干部投身脱贫攻坚一线,1000多名劳模和所在单位发挥资源优势参与扶贫,全省工会直接投入、引进企业发展扶贫产业资金累计达到20多亿元,帮扶200多个贫困村发展各类产业项目300多个,帮扶1.2万多户贫困家庭5万多人走上致富路——
深秋十月,安康田园风光独好。
在汉滨区县河镇谢坝村,干部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省总工会帮扶引进蜂源、技术,扶持该村发展的两个规模中华蜂养殖场正在采收蜂蜜;一家养殖合作社饲养的2000头良种肉猪春节前就可出栏……一系列的帮扶举措将带动该村50户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路。
经过省总工会多年帮扶,该村昔日的危房变成了安全房;泥土路变成了硬化路……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省总张主席对我家的恩情大呀!一年要来好几回,每次都嘘寒问暖,鼓励我脱贫致富。”提及帮扶人、省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张仲茜,村民袁和仓满怀感激地说:“是张主席让我住上了安全房,不但送来资金、化肥,还帮我发展产业。一次家中老人生病,他安排人员送医送药……每件事我都铭记在心。”
近年来,陕西工会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大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寻工会助力脱贫攻坚的新路径、新举措、新作为,持续在帮扶产业发展、扶志扶智、就业创业、改善基础设施等方面下功夫,帮扶效果凸显、亮点频出。
据统计,近年来,我省1500多名工会干部投身脱贫攻坚一线,1000多名劳模和所在单位发挥资源优势参与扶贫,全省工会直接投入、引进企业发展扶贫产业资金累计达到20多亿元,帮扶200多个贫困村发展各类产业项目300多个,帮扶1.2万多户贫困家庭5万多人走上致富路
突出政治站位 构建整体联动格局
在脱贫攻坚中,省总工会突出政治站位,把助力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多措并举、持续发力,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各级党政领导的肯定,受到了帮扶群众的赞誉。
9月29日,省总工会在安康召开了全省工会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现场推进会。随后,省总机关党委召开会议,根据贫困户的精准脱贫情况,进一步研究部署机关党员结对子帮扶具体事宜。
10月22日,在全省工会助力脱贫攻坚产业工会座谈会后,省教科文卫体工会主席陈建树就带队走上了去陕南扶贫的山路。他说:“助力脱贫攻坚,产业工会要干的事有很多,都需要抓紧抓实。”
像这样紧锣密鼓的安排部署和行动,每天都在发生。省总主要领导随时随地听取脱贫攻坚工作汇报,定期不定期深入帮扶贫困村走访调研,研究解决帮扶中存在的困难、问题。
在加强领导方面,省总工会及时成立了助力脱贫攻坚指挥部,由省总工会党组书记、主席任总指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并从省总机关抽调3名干部,专职落实具体工作。同时指导督促各级工会成立领导小组,实现“上下左右”有效沟通和精准对接。
2017年5月以来,省总党组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脱贫攻坚重要事项,审议通过年度省总工会对口扶贫工作方案。省工会十四大召开后,新一届省总领导班子助力脱贫攻坚的力度有增无减。
目前,全省各级工会在脱贫攻坚中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班子齐心协力、部门协调配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健全完善制度 确保扶贫精准有力
如何保障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持续显现?省总工会从健全完善制度着手,加大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投入。
在人力方面,省总工会制定出台了《选派赴深度贫困县总工会协助工作人员管理规定》,轮派两批20名优秀青年干部赴深度贫困县总工会协助扶贫工作。同时分两批次将4名厅级后备干部充实到脱贫攻坚一线。
在资金方面,省总工会建立了经费保障机制,从本级预算中,分别给予每个深度贫困县总工会30万元、贫困县总工会10万元的专项扶贫资金。目前已累计投入扶贫资金780万元。
为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省总工会建立了扶贫资金监督使用机制,省纪委驻省总工会机关纪检组和省总工会财务部、经审办等部门,全程参与监督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确保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
为精准指挥全省工会脱贫攻坚,省总工会通过建立信息报送制度,确保发出的每一个号令、做出的每一项行动,都能够产生关键效应。
截至目前,省总本级共投入扶贫资金1313万元,各级工会累计投入经费1.4亿元,共有1500多名工会干部常年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
紧扣产业帮扶 确保长期稳定脱贫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全省各级工会紧扣产业帮扶,多措并举,扎实推进,亮点可圈可点。
在紫阳县,县总工会推进茶叶主导产业发展的举措,让群众交口称赞。他们通过劳动竞赛、万人茶产业技能培训工程让10万多茶农掌握了种茶、采茶、制茶新技能,3万多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山阳县总工会积极发展中蜂产业,截至目前,中蜂产业已覆盖全县18个镇70个村,蜂农达1600户,养蜂4.9万箱,年产500吨,年产值4000万元以上。800多名困难职工和农村贫困人口通过科学养蜂摆脱了家庭贫困。
叶坪镇是安康市汉滨区总工会包抓点,目前已帮扶形成了新型市场经济主体7个,建设现代农业园区3个,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4个,培育规模化家庭农场3家,有效拓展了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渠道。
目前,全省工会帮扶贫困村发展形成的特色主导产业已遍地开花,带动更多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做实“志智”双扶 提高干群创业能力
围绕激发贫困人口干事创业的主观能动性,全省各级工会在做实“志智”双扶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汉中市总工会在帮扶城固县天明镇双元村过程中,与村两委召开群众大会,对唐永生等13名致富带头人、自强标兵、好婆婆、好媳妇进行了表彰奖励,收到了良好社会效果。
丹凤县总工会创新扶贫模式,从扶志扶智抓起。他们建设的全国劳动模范刘西有扶贫立志教育基地,在全县营造了“勤劳光荣,懒惰可耻”的社会风尚。
为激发帮扶工会干部斗志,省总工会采取举措,及时发现、总结、推出一批先进典型。据统计,近年来,中、省主流媒体报道的陕西工会助力脱贫攻坚新闻稿件达110多篇。《陕西工人报》开设专栏,刊登扶贫稿件800多篇,省总工会网站、陕西工会公众号刊登扶贫稿件560余篇。其中《陕西工人报》对佛坪县总工会原常务副主席余剑和工会干部纪永财同志的报道,在全省引起广泛社会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省总工会表彰的2017年度33个脱贫攻坚竞赛先进集体、77名先进个人,让各级工会和工会干部追赶有了具体目标,超越有了明确方向。
在扶智中,各级工会积极落实“农民工阳光就业”实施方案,切实提高贫困人口创业、就业能力,确保每户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掌握一门致富技能,有一人实现稳定就业。
此外,为了方便农民工学习技能,陕西工运学院开设了流动培训课堂;宝鸡、咸阳市总工会通过购买社会服务,为贫困村留守妇女提供家政服务等实用技能培训。
据统计,近年来,全省工会建立就业创业培训基地167个,投入培训资金337万元,累计培训65909人次。2018年,省、市工会和人社等部门联动,举办就业招聘会113场,帮助农民工跨地区劳务输出19006人,介绍农民工就业22329人。
抓好最大资源 发挥扶贫优势作用
2017年初,省总工会发出倡议,动员全省各级劳模、劳模单位充分发挥产业、技能、信息、教育、人才等方面优势,助力脱贫攻坚。
倡议发出后,各级劳模、劳模单位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全国劳模企业家进富平”活动,目前运行的各类帮扶项目已投资约2亿多元。
省总工会同省地电公司、西部机场、陕旅集团等15家省属国企共同开展了“陕西省劳模企业扶贫团进永寿”活动,截至目前,启动28个重点扶贫项目,总投资19.5亿元。
咸阳市总工会成立的“劳模脱贫攻坚技术服务团”,通过多种形式推动贫困村产业发展。劳模单位陕药集团投资8080万元,打造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模式,产业帮扶涉及7个县6300户农民。
渭南市总工会开展了“助力脱贫攻坚劳模在行动”活动,成立了“劳模助力脱贫攻坚志愿服务团”。拨付20万元资金,支持劳模创新基地建设,吸收周边贫困人口就业,为贫困户架起了致富桥梁。
截至目前,全省建立形成了劳模助力脱贫攻坚“三级联动”机制,各市区组建了由劳模中央企业、地方企业、民营企业参与的“劳模企业扶贫团”,每个深度贫困县至少有3家劳模单位或3名劳模,每个贫困县区至少有1家劳模单位或1名劳模参与工会脱贫攻坚工作。
开展特色活动 促进扶贫取得实效
按照省总工会出台的《国有企业开展脱贫攻坚主题竞赛实施方案》,全省国有大型企业积极促进产业对接和项目落地,实现了企业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双赢”。
省职工技术协会及时制定《工会开展技术扶贫活动实施方案》,组织行业专家、种养殖业带头人、专业合作社中的劳动模范和高技能人才组成技术扶贫服务队,在全省各地开展技术扶贫活动。
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利用资源优势,精心策划实施了送医疗、送文化、送科普、送“微心愿”活动,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省建设工会深入商南县总工会对口帮扶的小栗园村,积极协调所属企业工会,投入40万元,修通了入户硬化道路。筹措资金10万元,与商南县总工会联合开展“温暖进千家”活动,走访慰问贫困户、困难党员300余户。
省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开展了“精准扶贫送化肥,对口帮扶增丰收”活动,为安康市汉滨区谢坝村、草庙村、景家社区和汉中市略阳县兴州街道荷叶坝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送去价值5.6万元的尿素、化肥等农用物资。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开展特色活动的8个市和4个产业工会共成立技术扶贫服务队175个,开展帮扶活动992次,投入帮扶人力8444人次,投入资金1.52亿元,帮扶村357个,帮扶贫困家庭12429户,帮扶人口54459人,助推4637户26246人实现脱贫。
与此同时,全省工会继续深化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分类做好5.3万户在档城市困难职工群体的解困脱困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工会投入资金2.2亿元,帮扶救助困难职工180多万人次。
选派骨干驻村 展现工会新形象
在助力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省总工会要求各级工会必须克服单位人员、经费、物力紧张等困难,选派综合素质过硬的工会干部扎根基层,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做群众贴心人。
近年来,省总工会先后派出四批工作队驻村开展帮扶工作。今年8月初又选派两名后备干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创建了“支部+处级干部+贫困户”模式。同时压茬轮派两批20名优秀青年干部赴深度贫困县总工会协助扶贫,此举在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上成为一大亮点。
在全省各地,涌现出了一大批群众爱戴的工会驻村扶贫干部,他们用实际行动为工会组织增添了光彩。
在商南县风楼镇小栗园村,县总工会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薛涛,为群众干了许多实事:协调资金修建群众文化活动广场,硬化通组路12公里,打通青山河至小栗园翻山公路5.4公里,帮扶成立全县首个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和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
省总工会机关轮派到略阳县总工会协助扶贫的樊运伟,筹资为贫困户购买6.3吨尿素,协助县总工会在帮扶村建设了一个乌鸡孵化场,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称赞。
山阳县总工会副主席张琴,自担任高坝店镇双寨村扶贫驻村工作队长以来,让以前无人问津的“穷山沟”,变成了蜂蜜销售的“集散地”。
被誉为“好书记”的汉中市总工会派驻城固县天明镇双元村第一书记简海俊,两年多来,解决了53户群众用电、生产生活道路硬化等问题,改善了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环境,使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无论阴晴还是风雨,无论在秦巴山区的小路上,还是在贫困户家中,处处都有工会干部的深情足迹和感人事迹。他们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在帮扶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中,展现了新时代工会干部的新风采。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党组书记、主席郭大为表示,全省各级工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中国工会十七大精神,团结引领广大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持续聚焦我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再添新举措,再创新功绩,再现新作为。□本报记者杨志勇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