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625期:第02版 综合

一个月的工资快被发完了,谁占便宜谁吃亏……在社交平台上,有关压岁钱的讨论逐渐升温——

发压岁钱心疼 收压岁钱头疼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人们拜年串门好不热闹,而在社交平台上,有关压岁钱的讨论逐渐升温。

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是中国人过年的传统习俗之一。压岁钱有说是“压祟钱”,传说一种名为“祟”的小妖会在大年三十夜间作祟害小孩,晚辈得到压岁钱就能平安度过一年。作为一种传统习俗,压岁钱象征着压住邪祟、保佑平安,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祝福寓意。

然而,如今的压岁钱似乎不再只是长辈对晚辈的一份祝福,而逐渐演变成了一种“面子工程”和“经济负担”。不少年轻人纷纷吐槽,压岁钱的压力越来越大,过年发红包都快成了一种负担,实在让人苦恼。

压岁钱快成了“精神负担”

“今年带1岁的孩子第一次回老家过年,几乎每次聚会,都会收一沓红包。而有的亲戚起初不知道我带孩子来,到了一看有孩子,赶忙找红包,有的悄悄问服务员换现金。每次我都拉住说不用,但都没什么效果。”30岁的雷雨很无奈地告诉记者,“我明白亲戚觉得是第一次见面,要有表示,但我其实不在乎这些形式,一家人坐一起吃饭团聚,就是一种幸福。”

27岁的杨橙是位空姐,因为有飞行任务已经连续3年都没在家过年,今年过年终于能放假,就带着2岁的女儿回了南方老公家过年。“今年聚会有些好久没见的亲戚加了我微信,二话不说直接转账。于是每次饭局都很头大,为了收不收压岁钱和亲戚推搡半天。而且,压岁钱终究是要还的,未来还要找各种机会将这笔钱还回去。想到这儿也很头疼,作为一年回不了几次老家的人,一来一回的压岁钱,真是一种‘精神负担’。”

年过八旬的丁奶奶告诉记者:“我有8个孙子孙女,这年年过年都要发红包,还要一碗水端平。”丁奶奶和老伴的退休工资加起来还算可以,虽然压岁钱的金额从50元、100元涨到现在500元、1000元,但孩子多,每年光发压岁钱都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给多少,怎么给”都让人纠结

郑佳去年新婚不久,按习俗过年要回咸阳老家,她家亲戚的孩子大小加起来快20个,“要给多少?100还是200?今年都给了,明年还给不给?”郑佳跟母亲商量后决定,今年还是父母给孩子们发压岁钱,明年他们小两口有孩子了再说。

“父母也是为我考虑,家里孩子太多,如今压岁钱都是200元起步,要是给每个孩子都发,我的工资也有点‘背’不住。”郑佳说。她还和老公商量,等明年开始他们和爸妈分摊着给孩子们发压岁钱。

38岁的吴倩今年发压岁钱时也感到很纠结。吴倩的弟弟生了二孩,那么压岁钱就该给双份,但到底给多少,自己却怎么也算不清这笔账。“以往过年,我给他娃都是1000元压岁钱。”让吴倩感到为难的是,今年如果给弟弟的孩子一人1000元,好像自己多出了钱;可如果按照往年标准,那压岁钱只有“缩水”,一个孩子500元。总之,怎么算都有一种谁吃亏谁占便宜说不清的感觉。

最终吴倩决定,给弟弟家的孩子每人1000元。“既然开了这个头,以后他们家给多少,我们都翻倍还回去!”吴倩老公开玩笑地跟她说,“不然你也再生一个?”

“我们家老大拿了5000元左右,老二因为是第一年,大家给的比老大多,有1万元左右。”江晚君说,她家的压岁钱是进得多出得也多。“我们估计因为有两个孩子,所以大家会给两个红包,所以去亲戚家拜年,按照宁多勿少的原则,一般都会准备比以往多一倍的钱,就怕给少了难看。”

心意到了一样能把“岁”压稳

年轻人中,有人为给小辈发红包而苦恼,也有人开始尝试一些新观念、新做法。

在国企工作的海先生今年就和家人提前坦诚相待。“大年初三我们家庭聚会,大家提前商量好了不给压岁钱,因为互相给来给去挺麻烦的,意义不大。还不如让孩子们在一起好好玩,大人也可以聚一聚,这样更能体现春节亲人团聚的意义。”

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传递祝福和关爱。比如,选择送一份精心挑选的礼物,或者陪伴家人一起度过一段温馨的时光。

此前,一幅“全国压岁钱地图”引发热议。“地图”上,东部沿海地区的压岁钱普遍要高一些,比如浙江3100元、上海1600元、江苏1000元,而中西部地区相对较低,如陕西400元、贵州300元。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福建与广东两地,其中福建莆田的压岁钱高达12000元,而广东省的数字竟只有50元。

广东的过年红包,意外地成了一股“清流”。有网友调侃,“压岁钱地图”上的50元钱,在广东已经算是“巨款”了。那里一般都是5元、10元。而在广西河池的一个村子,大人只用给小孩子2元钱就行了。

由此看来,礼轻情意重,红包只是讨个好彩头。压岁钱不在于给多少,心意到了,心意领了,一样能把“岁”压得稳稳的。

(应部分受访者要求文中使用化名)

本报记者  刘诗萌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