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648期:第04版 读书

生活质感的丰富表现

——读张斌散文集《层叠的印象》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张斌是我往来较多的文友,他写作勤奋,文字常见诸报端。他的文字质朴生动,不惺惺作态、不无病呻吟,更不会在故步自封的小情调里对镜自恋。经过多年磨砺,他的文字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精神品相和文本风格。

《层叠的印象》是他的第三部散文集,分怀想、屐痕、行走及序跋四个小辑。在这四个小辑中,作者用真诚文字书写生活百态,探索人生意义。在这些恬静闲适、激情飞扬的文字里,表达了他对人、对事物、对发展变化的大千世界的感受和认识。读者在这些灵动和充满哲思的语言文字中体味出生活的质感和冷暖,并随着作者的笔形成了层层叠叠的生活印象。

这部散文集的整体内容无论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都有作者的个人思考和深邃发现。在作品《戈壁滩上的炊烟》一文中,我们看到作者通过炊烟这一意象,抒发了那挥之不去的乡愁,但作者没有大篇幅地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时间、空间,地理位置的灵活切换,抒写出自己对“炊烟”这一意象的亲切感悟。在作者笔下,炊烟“像大地抛向天空的情丝,又像是一首断断续续、缠绵悱恻的情歌。有炊烟的时候,天空变得更加明亮、高远;戈壁显得更加幽静、神秘,像一个痴情的汉子,沉浸在寂寞的思念之中。”最后,作者让炊烟的指向更加明确。“炊烟,是离家最近的一条路,它总是萦绕在我的心头,有了炊烟,我的乡愁总会绿意葱茏、生机盎然,我的灵魂便有了归属。”在这里,作者让炊烟升华为离家最近的一条路,一种灵魂的归属,这是精神的寄托,是乡情最纯粹的流露与无遮无拦的彰显。

而在《欲问孤鸿向何处》一文中,作者开篇写了“故乡对于我来讲,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因为作者生在新疆,长在陕西,分不清楚哪个地方是自己的故乡。文章不断地切换场景,明明梦中的是陕西的老乡,而背景却是新疆的草原;或者梦中是新疆的同学却一起在汉江上划船。在虚与实的反复层叠中显现出两个故乡印象的层叠,感叹“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这还不够,作者写回到新疆,从住宾馆想到在这里已没有一个亲人,夜半冻醒时思念女儿,生发了“很多时候,故乡,乡愁,就是那些化不开的亲情。”独特的生活经历,独特的生活感受,才有他不同于他人对于乡愁的理解。

作者在《后记》中写道:“本书虽然是写生活、写小事、写个人经历,但也绝不是抒发一己情感、尺水兴波,小事往往能见大。”《厨房变迁记》一文中写家里厨房变迁,折射了社会发展的轨迹。《谁在崇山峻岭间翱翔》一文中讲了自己初回老家,走不了山路和如今坐车奔驰在四通八达的山路上的感受,反映出山区交通日新月异的变化。讲述虽然都很具体,但意境却很深远。

张斌所写生活中的小事,无论是对流年往事的追忆,对平淡生活的感悟,还是对故乡风物的描摹,对人性人情的剖析,都充满生活的质感和温暖,形成了层层叠叠的印象,也引发了读者的共鸣。从这个意义上讲,此书是比较成功的,是可读性很强的散文读本。□叶柏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