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6963期:第04版 视野

二府街的西安二中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二府街,西安一条老街,得名于明代。南边靠近北院,因为清陕西巡抚部院行署设于此。

这个北院所在之地,为衙门汇聚的中心。所以二府街也跟着“北院”红火起来。

在民国年间,二府街仍是西安一条重要的街区。在当时的西安地图上,二府街就有中山中学、地方法院、第四公安分局等许多机构驻扎。

这个中学不简单,原为私立成德中学,1917年陕西督军陈树藩所办。校区自此东起北大街,西邻大莲花池街,南依二府街,北到王家巷,占地约250亩,校名取《礼记》中“成德达材”之意。1927年学校改为陕西省立中山中学。1934年10月,学校更名为陕西省立西安第二初级中学。著名教育家,任过北京大学副校长、兰州大学校长的江隆基,曾于1937年1月至1938年1月担任西安省立二中校长。

江隆基(1905-1966),陕西西乡人。1920年他15岁,考入西安省立二中。此二中当时应该不在二府街,二府街的西安二中是1934年10月才有的,后名字变来变去,1949年后成了陕

师大附中。1922年5月江隆基等在西安省立二中创办的《二中学生》旬刊出版,被载入《陕西出版志》。

阴差阳错,17年后江隆基成了二府街的西安二中校长。而今天西安市二中,查简介是地处东关龙渠堡,由1922年成立的民立中学在1950年改为二中的,和1920年江隆基考入西安省立二中,也非同一学校。90多年竟牵出3个西安二中,有点意思。

1924年江隆基从最早的西安二中考入北京大学,后辗转很多地方。1931年赴德国柏林大学学习,1936年回国后,江隆基到西安,住在杨虎城私人公馆青年路的止园,杨虎城委任他为绥靖公署政治处上校秘书主任。江隆基并协助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

1938年后,江隆基还任过延安陕北公学教务长、延安大学校长,陕甘宁边区教育厅副厅长。在兰州大学时遇到“文革”,惨遭迫害,自杀身亡。我读了作家王戈与王作人合著的《江隆基最后十四年》才深切了解了这一发生在“文革”初期的悲剧。此书被评论家雷达评为:确有“史家笔法”。因江隆基让我不敢轻视二府街的这个二中。

再让我感到震惊的是,抗战时期那首曾响彻大江南北的《松花江上》就诞生在这所二府街的西安二中,作者为张寒晖。1932年他随东北流亡学生来到西安,被陕西省政府主席杨虎城任命为省民教馆总务部长;在此期间,他组织了“西安实验剧团”“西安铁血剧团”,自当导演和演员。后杨虎城被蒋介石革职,张寒晖也被撤职。1935年,张寒晖再次到西安工作,受聘担任西安二中28级(1939年毕业)的班主任和国文教员。《松花江上》这首感人至深的歌曲就是这时创作的,并首先在二府街的西安二中传唱开去。这首歌是在我听过的抗战歌曲中,可以说是最悲愤激越、感人肺腹、撼动人心的歌。毛泽东曾评价这首歌能顶两个师。

1936年12月11日,蒋介石亲临西安督促张、杨“剿共”。学生们自发组织起来前往临潼请愿,要求抗日,并高唱《松花江上》“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赶来劝阻学生的张学良闻听此曲大为感动,他含着泪说:“请大家相信我,我是要抗日的……我在一周之内,用事实来答复你们。”而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迅即于第二天12月12日爆发。

《松花江上》开始流传,人们并不知道作者张寒晖,仅仅知道由“流亡学生集体创作”。后来成为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协副主席的王汶石,当时是张寒晖的学生。他回忆曾问张寒晖先生:“老师,你的歌,为什么没有你自己的名字呢?”老师回答:“要名字干什么呢?”在张寒晖心中,为了抗战救亡,唤起民众,有没有自己的名字是无所谓的。

张寒晖,河北定县人,1902年5月5日出生,1946年3月11日病逝于延安,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王汶石先生的儿子王晓渭给我说:当年他父亲名王仲斌,在湘子庙街东北竞存中学上学,他还为在延安的张寒晖墓撰写了“张寒晖碑记”。□朱文杰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