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的历史溯源
2014年1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国家级新区陕西西咸新区。西咸新区是中国第七个国家级新区,也是全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肩负着国家战略赋予的建设“我国向西开放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新引擎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范例”的重要使命,是陕西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西咸新区对于创新城市发展方式、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引领和带动西部地区发展、扩大向西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西咸新区”有其独特的内涵和意义,但是,“西咸一体”乃至“关天”相连的历史渊源却可以追溯到很远的古代。咸阳、西安均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两市具有共同的历史发展渊源,自古以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咸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王朝“秦帝国”的首都,是周、秦、汉、唐等13个朝代的都城或京畿重地,是西安的“门户锁钥”,是“首善之区”,在中国历史上长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有着独特而又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咸阳得名,是因为它位于九嵕山之南,渭水之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咸阳有着2370年的建都史。据史书记载,咸阳始建置于夏代,当时属禹贡九州之雍州。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秦国将国都从栎阳(今陕西临潼)正式迁到咸阳,直到秦亡,咸阳始终是秦的都城。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对咸阳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秦始皇认为:“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于是“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秦都咸阳规模巨大,占地辽阔。京畿不设郡,称“内史”。今陕西关中平原及商洛的一部分,都属内史地,下设县、乡、里,治所设在咸阳。渭水以南及东北区域内多设县,其地域南达西安户县(今鄠邑区)、长安,东至泾阳,西至兴平,北至渭河。渭水以北的都城区域内,多设里,里上设乡。秦末,项羽烧毁秦都城宫殿,大火焚烧三月未灭。公元前202年,刘邦打败项羽,即皇帝位,定国号汉。他采纳娄敬和张良的建议,决定建都关中。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长安县,七年定都于此。“长安”的名称起源很早,它原是咸阳附近一个乡聚的名称。司马迁说:“长安,故咸阳也”,意思是说长安本是咸阳的一部分。《汉书·索隐》按,《汉仪注》:“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更名咸阳曰长安。”刘邦在原秦兴乐宫之地扩建都城。而将秦都咸阳的渭北地区更名新城县,隶属右扶风,汉武帝时改名渭城县。东汉以后划为长安县地。隋朝时将咸阳划归泾阳县。至唐代,始置咸阳县,直至元末县城废毁。唐、宋、金五百年间,咸阳东部是京兆府的重要组成。明朝初年,在原城址西4公里处建新咸阳县城,1371年建成,城区面积0.318平方公里。后历经嘉靖、万历、崇祯扩建和清代多次重修。明清之际,咸阳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之一,是西安通往西部、西北部的交通要道之一。民国时期,咸阳先是归关中道管辖,后直属陕西省。
“秦中自古帝王州”。西安位于八百里秦川中央,四周有山水环绕,形成关中平原中的一个小平原。小平原上河流密集,泾、渭环其北,潏、滈绕其南,沣、涝经其西,灞、浐流其东,号称“八水绕长安”。此八川环绕古长安四周,除增益河山险固之外,还在灌溉农田、方便运输、为城市人口提供生活用水等方面具有重大作用,同时也为营建都城创造了有利条件。纵观历史,周、秦、汉、唐的首都,都有两个特点:一是由靠近河流、地势低平之处,逐渐向比较高爽的地区发展。二是从沣、渭向灞、浐逐渐迁移。无论是西周的丰镐,秦代的咸阳,还是汉、唐时期的长安,始终均临渭河(包括其支流沣、滈、灞、浐等)。
作为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自古即为关中农田水利渊薮和水上交通要枢,也是我国古代文化发育成长的主要地区之一。渭河在周、秦、汉、唐时曾经辉煌过,长安东西数百里内,是渭水最富庶的段落,她在建都、军事、运输、生产上都起过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举世闻名的历史遗存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巍巍秦岭,浩浩渭水,渭河是关中千年文明的见证者。没有渭河,就没有关中平原;没有渭河,就没有周、秦、汉、唐文明。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大古都交界处,囊括大量周秦汉唐历史遗迹:周沣京、镐京,秦阿房宫、汉长城、渭北帝陵等,这些遗迹是国家级历史保护遗址,彰显周秦汉唐历史文化;西咸新区南依秦岭,北跨渭河,融合秦岭渭河生态特色。
咸阳地处中国几何版图中心,是中国大地原点所在地,距西安仅25公里,为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第一驿站,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板块、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区。2002年12月28日,西安、咸阳两市签署《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协议书》,“西咸一体”应时而生。如今,随着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特别是“西咸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西咸新区正昂首阔步地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史飞翔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2014年1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国家级新区陕西西咸新区。西咸新区是中国第七个国家级新区,也是全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肩负着国家战略赋予的建设“我国向西开放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新引擎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范例”的重要使命,是陕西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西咸新区对于创新城市发展方式、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引领和带动西部地区发展、扩大向西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西咸新区”有其独特的内涵和意义,但是,“西咸一体”乃至“关天”相连的历史渊源却可以追溯到很远的古代。咸阳、西安均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两市具有共同的历史发展渊源,自古以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咸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王朝“秦帝国”的首都,是周、秦、汉、唐等13个朝代的都城或京畿重地,是西安的“门户锁钥”,是“首善之区”,在中国历史上长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有着独特而又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咸阳得名,是因为它位于九嵕山之南,渭水之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咸阳有着2370年的建都史。据史书记载,咸阳始建置于夏代,当时属禹贡九州之雍州。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秦国将国都从栎阳(今陕西临潼)正式迁到咸阳,直到秦亡,咸阳始终是秦的都城。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对咸阳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秦始皇认为:“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于是“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秦都咸阳规模巨大,占地辽阔。京畿不设郡,称“内史”。今陕西关中平原及商洛的一部分,都属内史地,下设县、乡、里,治所设在咸阳。渭水以南及东北区域内多设县,其地域南达西安户县(今鄠邑区)、长安,东至泾阳,西至兴平,北至渭河。渭水以北的都城区域内,多设里,里上设乡。秦末,项羽烧毁秦都城宫殿,大火焚烧三月未灭。公元前202年,刘邦打败项羽,即皇帝位,定国号汉。他采纳娄敬和张良的建议,决定建都关中。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长安县,七年定都于此。“长安”的名称起源很早,它原是咸阳附近一个乡聚的名称。司马迁说:“长安,故咸阳也”,意思是说长安本是咸阳的一部分。《汉书·索隐》按,《汉仪注》:“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更名咸阳曰长安。”刘邦在原秦兴乐宫之地扩建都城。而将秦都咸阳的渭北地区更名新城县,隶属右扶风,汉武帝时改名渭城县。东汉以后划为长安县地。隋朝时将咸阳划归泾阳县。至唐代,始置咸阳县,直至元末县城废毁。唐、宋、金五百年间,咸阳东部是京兆府的重要组成。明朝初年,在原城址西4公里处建新咸阳县城,1371年建成,城区面积0.318平方公里。后历经嘉靖、万历、崇祯扩建和清代多次重修。明清之际,咸阳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之一,是西安通往西部、西北部的交通要道之一。民国时期,咸阳先是归关中道管辖,后直属陕西省。
“秦中自古帝王州”。西安位于八百里秦川中央,四周有山水环绕,形成关中平原中的一个小平原。小平原上河流密集,泾、渭环其北,潏、滈绕其南,沣、涝经其西,灞、浐流其东,号称“八水绕长安”。此八川环绕古长安四周,除增益河山险固之外,还在灌溉农田、方便运输、为城市人口提供生活用水等方面具有重大作用,同时也为营建都城创造了有利条件。纵观历史,周、秦、汉、唐的首都,都有两个特点:一是由靠近河流、地势低平之处,逐渐向比较高爽的地区发展。二是从沣、渭向灞、浐逐渐迁移。无论是西周的丰镐,秦代的咸阳,还是汉、唐时期的长安,始终均临渭河(包括其支流沣、滈、灞、浐等)。
作为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自古即为关中农田水利渊薮和水上交通要枢,也是我国古代文化发育成长的主要地区之一。渭河在周、秦、汉、唐时曾经辉煌过,长安东西数百里内,是渭水最富庶的段落,她在建都、军事、运输、生产上都起过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举世闻名的历史遗存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巍巍秦岭,浩浩渭水,渭河是关中千年文明的见证者。没有渭河,就没有关中平原;没有渭河,就没有周、秦、汉、唐文明。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大古都交界处,囊括大量周秦汉唐历史遗迹:周沣京、镐京,秦阿房宫、汉长城、渭北帝陵等,这些遗迹是国家级历史保护遗址,彰显周秦汉唐历史文化;西咸新区南依秦岭,北跨渭河,融合秦岭渭河生态特色。
咸阳地处中国几何版图中心,是中国大地原点所在地,距西安仅25公里,为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第一驿站,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板块、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区。2002年12月28日,西安、咸阳两市签署《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协议书》,“西咸一体”应时而生。如今,随着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特别是“西咸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西咸新区正昂首阔步地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史飞翔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