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一次秦岭之心
□阮杰
远远望去,那是地球上最绿的一颗星——秦岭之心。它横亘在中华大地的中央,阻隔着北方冲向南方的寒风。把祖国大好河山分为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专家称为分水岭,这就是华夏祖脉秦岭。我想秦岭的“岭”字由来不过于此吧!面对如此巍峨,如此神奇,如此壮美,哺育我生命的山,我首先想到的姿势,就是鞠躬叩拜,行双手礼。向自己的来处,自己的生处,也向无际的时间和万物天地行礼。日光和空气如此平凡而又伟大,给予我们生存的终极力量,也给予我们情感致以崇高的敬意礼仪。
万物有灵,生生不息。似乎再没有其他地方能够给人以饱满充溢的情感了,而且是先入为主、主题恢宏。这苍茫无际的大山,原始丛林表面奇崛、蜿蜒、瘠薄、偏远,而内在里的蕴藏丰厚、动情、旷远与朴素,大抵是独一无二的。对于每个生活在这方土地的人来说,耳膜和内心、精神和灵魂中,都是那么深沉,寥廓无疆。
闭上眼睛,那一道道坡、一座座梁和一声声的低吼与呻吟,欢呼和悲怆,都在刹那间于天地之间飞腾萦绕,似乎是古今宁陕的历史、现在和未来,在子午古道往事中的农耕狩猎、铁马金戈,拖儿带女的恓惶,盛世安居的炊烟和乱世离乱的踉跄,在这片土地上踩踏出了绝世的印迹及回响。
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充满着山野气息的那股“犟味”,那是祖先留下的不屈不挠,勇于拼搏,敢为人先的遗产。尽管是初春,干裂的尘土却缓慢生长出希望的新芽,其中还有一些水汽,很甜,也有些滋润。我知道,这块绿色的大地宛若一个浑圆的大梦,每个进入其中的人,只有在绝境之中,方才会面对苍翠群山,参悟到人生的密码,继而校准方向,一击而中。那水汽肯定来自汩汩流淌的长安河,来自无际的森林和大地深处。
抵达一次秦岭之心、绿都宁陕,迎接您的一定是牧羊人在蜿蜒的羊肠小道上顺口吟唱的村野小调,还有在稻田里悠闲觅食的“东方宝石”朱鹮,在茫茫山林里跳跃的金丝猴,四处奔走寻欢的熊猫和羚牛了。人们期待的目光里写满了质朴的微笑,拥抱您的定会是诚挚友好的心。这份友情,这方热土,曾感动过许多人,吸引着远方的客人来此创业,先后总投资超百亿,建成了三线五环七大景区。曾经是伐木“吃山”,现在是护林“养山”。森林覆盖率达96%,位居全国首位,有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地、国字号天然氧吧和西安“后花园”的美誉,全力打造国家级生态旅游目的地是全县干群追求的目标。目前,此地已成为都市人的“会客厅”,避暑度假的最佳选择,狩猎漂流、观光赏景乐趣无穷,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我国著名生态文学作家李青松在宁陕采风时这样写道:“在宁陕,清泉流过秦岭闪着冽冽白光,大熊猫抱着翠竹吃相贪婪,朱鹮迎着黄昏落日前的振翅飞翔是那样美丽动人!他还写秦岭的雨,说来就来了,森林在雨中发出独特的声音,那声音是那么清亮又那么有弹性。雨滴在叶片上滚动,滚落之后,叶片突突抖动,余音不绝。在森林里,雨声令一切生命睁开了眼睛,即使是一排排蘑菇也放声歌唱了,即使是蛰伏在树干的苔藓,也焕发出从未有过的激情,让我们看到了卑微之物所具有的坚韧和能量。”在参观渔湾村后,文章里这样记录着:“在渔湾村,村民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朱鹮的因素。山林不得樵采不得放牧,农作物不能打农药,不能施化肥,河流禁止开渠挖沙采石。村民已经习惯了与朱鹮共生共存,共存共荣。固守传统的农事法则,对朱鹮觅食和繁衍生存构成威胁和隐患的一切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说不。”
唐诗中有李白的《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王维的《终南山》《终南别业》,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杜甫《玄都坛歌,寄元逸人》诗曰:“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在阴崖结茅屋。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常风寒。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诗中所说的子午谷、玄都坛,都是宁陕县境内的古迹。
著名作家安黎深情地写道:“宁陕躲藏于秦岭的深处。我去数次,我熟悉了那里的草木,结识了那里众多的朋友,于是突然发现,我与宁陕似乎滋生了一种割不断的牵连,拥有了一份难舍难分的情愫。宁陕如同一位大家闺秀,频频向我眨眼,勾着我的魂,迷着我的魄。它如此素洁,如此高贵,如此天生丽质,如此美不胜收。”
曾在宁陕工作八年之久,时任副县长的刘云先生在调离前留下了这样一段话:“在秦岭,只要你是生动的,你的精神总会与有关海拔的高度成正比。当你登上秦岭主脊,看到的,已不是一座山,而是一位父亲般的形象,超越时空的自己。”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阮杰
远远望去,那是地球上最绿的一颗星——秦岭之心。它横亘在中华大地的中央,阻隔着北方冲向南方的寒风。把祖国大好河山分为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专家称为分水岭,这就是华夏祖脉秦岭。我想秦岭的“岭”字由来不过于此吧!面对如此巍峨,如此神奇,如此壮美,哺育我生命的山,我首先想到的姿势,就是鞠躬叩拜,行双手礼。向自己的来处,自己的生处,也向无际的时间和万物天地行礼。日光和空气如此平凡而又伟大,给予我们生存的终极力量,也给予我们情感致以崇高的敬意礼仪。
万物有灵,生生不息。似乎再没有其他地方能够给人以饱满充溢的情感了,而且是先入为主、主题恢宏。这苍茫无际的大山,原始丛林表面奇崛、蜿蜒、瘠薄、偏远,而内在里的蕴藏丰厚、动情、旷远与朴素,大抵是独一无二的。对于每个生活在这方土地的人来说,耳膜和内心、精神和灵魂中,都是那么深沉,寥廓无疆。
闭上眼睛,那一道道坡、一座座梁和一声声的低吼与呻吟,欢呼和悲怆,都在刹那间于天地之间飞腾萦绕,似乎是古今宁陕的历史、现在和未来,在子午古道往事中的农耕狩猎、铁马金戈,拖儿带女的恓惶,盛世安居的炊烟和乱世离乱的踉跄,在这片土地上踩踏出了绝世的印迹及回响。
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充满着山野气息的那股“犟味”,那是祖先留下的不屈不挠,勇于拼搏,敢为人先的遗产。尽管是初春,干裂的尘土却缓慢生长出希望的新芽,其中还有一些水汽,很甜,也有些滋润。我知道,这块绿色的大地宛若一个浑圆的大梦,每个进入其中的人,只有在绝境之中,方才会面对苍翠群山,参悟到人生的密码,继而校准方向,一击而中。那水汽肯定来自汩汩流淌的长安河,来自无际的森林和大地深处。
抵达一次秦岭之心、绿都宁陕,迎接您的一定是牧羊人在蜿蜒的羊肠小道上顺口吟唱的村野小调,还有在稻田里悠闲觅食的“东方宝石”朱鹮,在茫茫山林里跳跃的金丝猴,四处奔走寻欢的熊猫和羚牛了。人们期待的目光里写满了质朴的微笑,拥抱您的定会是诚挚友好的心。这份友情,这方热土,曾感动过许多人,吸引着远方的客人来此创业,先后总投资超百亿,建成了三线五环七大景区。曾经是伐木“吃山”,现在是护林“养山”。森林覆盖率达96%,位居全国首位,有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地、国字号天然氧吧和西安“后花园”的美誉,全力打造国家级生态旅游目的地是全县干群追求的目标。目前,此地已成为都市人的“会客厅”,避暑度假的最佳选择,狩猎漂流、观光赏景乐趣无穷,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我国著名生态文学作家李青松在宁陕采风时这样写道:“在宁陕,清泉流过秦岭闪着冽冽白光,大熊猫抱着翠竹吃相贪婪,朱鹮迎着黄昏落日前的振翅飞翔是那样美丽动人!他还写秦岭的雨,说来就来了,森林在雨中发出独特的声音,那声音是那么清亮又那么有弹性。雨滴在叶片上滚动,滚落之后,叶片突突抖动,余音不绝。在森林里,雨声令一切生命睁开了眼睛,即使是一排排蘑菇也放声歌唱了,即使是蛰伏在树干的苔藓,也焕发出从未有过的激情,让我们看到了卑微之物所具有的坚韧和能量。”在参观渔湾村后,文章里这样记录着:“在渔湾村,村民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朱鹮的因素。山林不得樵采不得放牧,农作物不能打农药,不能施化肥,河流禁止开渠挖沙采石。村民已经习惯了与朱鹮共生共存,共存共荣。固守传统的农事法则,对朱鹮觅食和繁衍生存构成威胁和隐患的一切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说不。”
唐诗中有李白的《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王维的《终南山》《终南别业》,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杜甫《玄都坛歌,寄元逸人》诗曰:“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在阴崖结茅屋。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常风寒。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诗中所说的子午谷、玄都坛,都是宁陕县境内的古迹。
著名作家安黎深情地写道:“宁陕躲藏于秦岭的深处。我去数次,我熟悉了那里的草木,结识了那里众多的朋友,于是突然发现,我与宁陕似乎滋生了一种割不断的牵连,拥有了一份难舍难分的情愫。宁陕如同一位大家闺秀,频频向我眨眼,勾着我的魂,迷着我的魄。它如此素洁,如此高贵,如此天生丽质,如此美不胜收。”
曾在宁陕工作八年之久,时任副县长的刘云先生在调离前留下了这样一段话:“在秦岭,只要你是生动的,你的精神总会与有关海拔的高度成正比。当你登上秦岭主脊,看到的,已不是一座山,而是一位父亲般的形象,超越时空的自己。”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