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690期:第03版 企业

航天科技六院紧跟国家“双碳”战略步伐,将氢能产业作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抓手——

以绿色氢能应用带动产业发展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3月25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自主研制的5吨/天氢液化系统冷箱亮相北京国际氢能技术装备展览会,荣获“氢创奖”并广受业界好评。这是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氢透平膨胀机的大型氢液化系统核心设备,标志着我国在液氢高效储运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在智能化、单位能耗等方面均比肩国际先进水平。

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气候变化应对的大背景下,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正逐渐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航天科技六院紧跟国家“双碳”战略步伐,将氢能产业作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抓手。4月24日,记者来到航天科技六院探寻他们是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以“绿色氢能应用”带动产业发展和技术迭代的。

依托技术突破  打造氢能产业创新引擎

航天科技六院依托自身在航天领域的技术优势,特别是在氢液化、加注、储运、安全检测技术及装备等方面形成的较为完善的技术体系和深厚的技术基础,通过院、所、产业公司三级联动,积极开展氢能产业关键技术研究。由院级总体牵头进行资源协同,院属各单位在氢能产业新赛道上各自寻找机会和突破点,实现了多项关键技术的攻关和突破。

近日,航天科技六院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型车辆液氢储供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顺利通过综合绩效评价;自主研制的80千克级车载液氢储供系统工程样机助力重卡零碳排放,为重型车辆绿色出行提供可靠保障。

2024年2月,航天科技六院西发华阳公司与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深思实验室、氢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三方联合成立的“膜电极开发制造联合工程技术中心”,实现了氢能关键装备与工艺的紧密结合。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共建联合创新中心,探索产学研用合作和协同创新模式。

该院氢能技术团队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在各级科研人员的攻关下,一系列氢能技术的突破工作取得显著进展,未来将打造氢能产业创新引擎。

探索运营模式  促进氢能产业结构优化

“通过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深度合作与协同发展,我们正在构建起一个‘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发展的产业新模式,从而探索‘项目+运营’产业发展运营模式。”航天科技六院相关负责人说。通过体系创新等措施,该院有效推动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进而推动氢能产业结构优化。

在研发成果资本化探索上,航天科技六院以碱性电解槽、车载供氢系统、膜电极成套装备研制等项目为试点,开展转化新模式探索,建立多元化成果转化路径。

在氢能产业布局上,航天科技六院坚持“绿氢-液氢-交通领域”应用场景落地,以及氢-化工深度耦合的“绿色氢能应用”带动产业发展和技术迭代的氢能产业发展模式,抢抓氢能发展新蓝海。

在氢能应用场景解决方案的构建上,航天科技六院围绕氢能完整的生态链和产业链,策划完成了新疆、陕西、四川、青海等地多个氢能系统级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不仅推动了绿氢的大规模应用,还促进了液氢产业示范应用,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同时,与东方电气、中泰集团、新疆天业集团、国能哈密能源等单位开展合作,共商氢能产业合作,促进示范项目落地,不断构筑起氢能发展生态体系新高地。

推动转型升级  探索氢能产业发展路径

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是实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途径,氢能产业的发展新路径更需要走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快速路上。该院持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开展单元经营模式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四梁八柱”的产业发展架构。

该院不断加码氢能产业投入,聚焦重点区域,深化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四大区域示范项目逐步落地,加快氢能能力建设新布局,进一步加强院级统筹、资源配置能力,充分发挥各单位人才、技术、生产加工、试验测试等优势,推动氢能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

固化产业发展格局,持续深化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等三大创新,坚持绿氢-液氢和液氢-化工及交通运输领域的主线,强力推动四川攀枝花项目、新疆乌鲁木齐项目、陕西示范项目、河北曹妃甸项目四大区域示范,确立和巩固在陕甘宁、新疆、成渝、京津冀地区的氢能产业地位。

采访结束,记者深深感受到航天科技六院在氢能产业的深耕细作,不仅展现了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市场洞察力,更体现了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责任与担当。未来,随着氢能产业的不断成熟和市场的进一步开拓,该院将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为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更多力量。□本报记者  鲁静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