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707期:第02版 综合

扫码消费“强制关注”是便利还是负担?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点餐必须关注公众号,有的甚至还要加入会员,填写个人信息,我微信上关注的餐厅和饮品店的公众号都有十几个了,对于我来说关注这些没有什么用,反倒觉得是负担……”这是市民孟女士的心声。

当前,越来越多商家用扫码服务取代人工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也为商家节省了人工成本。与此同时,扫码消费捆绑“强制关注”的行为也引发了不少质疑。那么,这种方式给消费者带来哪些困扰?是否存在风险隐患?该行为是否违规?5月15日,记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采访。

无处不在的“强制关注”

“餐饮行业需要扫码关注是最常见的,有些餐厅是推荐扫码点餐,有些则是必须扫码根本不提供纸质菜单。”市民赵先生告诉记者,现在扫码关注后才能提供服务已成为常态,并且有些商家将其作为“唯一选项”。

日前,记者分别在西安市龙首北路、凤城八路、钟楼附近商圈随机采访了不少市民,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遇到过需要扫码“强制关注”的情况,也并不喜欢“强制关注”这种做法。受访者列举的需要“强制关注”的情形包括点餐、停车、租用充电宝、开发票、入园参观、酒店住宿、下载网络资料、自动售卖机购物、网络投票等。

扫码“强制关注”在诸多领域已司空见惯,尤其在餐饮行业,有成为商家“标准流程”的趋势。华南地区某城市消委会组织志愿者开展的调查显示,该城市26个餐饮连锁品牌共260家门店中,超过95%的商家有“强制关注”后才能消费的现象。

为什么越来越多商家热衷于“强制关注”?从事网信工作的高校教师梁老师分析:“商家会通过消费者的关注获取一些个人信息,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用户画像,从而精准推送广告、优惠信息等营销措施,变流量为销量。根据以前曝出的负面消息来看,还存在‘养肥’公众号后投放三方放广告赚钱的现象。”

“流量捆绑”让消费者心烦

“扫码的初衷应该是为消费者提供便利,但‘强制关注’让消费体验变差,尤其是‘后遗症’让人很心烦,感觉自己就是商家流量捆绑的工具。”市民宋女士说,自己因用餐关注了多个商家公众号,从此时不时会收到广告推送,甚至还接到过商家打来的促销电话,给生活造成困扰。

大学生小傅则表示,如果仅仅要求关注公众号,那已经算是“最低要求”了,现在有些商家推出了“升级版”,不但求关注,还要加入群聊,甚至添加一对一专属客服,走完一套流程才能点餐,让人不胜其烦。

5月14日,记者在西安市北郊某连锁饮品店亲身体验了一次繁琐的“强制关注”流程。根据记者的实际操作,点一杯饮品的流程为:扫码、授权获取信息、关注公众号、加店长微信、加入群聊、点击群里链接领红包、点餐。就记者感受而言,一套流程走完,确实大大降低了消费体验感,一些年龄较大的消费者甚至可能不会操作。

在采访中,绝大多数消费者都对“强制关注”表示反感,主要原因是:关注过程繁琐、后期广告推送、担心个人信息泄露等。多数消费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完成消费后,他们都会选择取关公众号。

个人信息安全令人担忧

“其实最担心的还是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每次扫码点餐,在授权获取信息时我都有点担心。”陈女士说,在关注公众号确认授权商家获取信息时,大多没有个人信息保护条款,即使个别商家有“隐私政策”,阅读体验也很差,重点不突出,文本过长,多数情况都是糊里糊涂完成授权。

2023年,《中国市场监管报》报道显示,上海网信办调查发现,某连锁饮品店每收到一笔订单,会产生87条数据,涉及多项敏感个人信息。

与“强制关注”给人带来的负面体验感相比,个人信息安全是消费者更加担忧的问题。那么,这种既然不令人愉悦也让人没有安全感的“强制关注”是否违规?

多年从事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执业律师何峻峰认为:“《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规定,未经用户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或者变相强制订阅关注其他用户公众账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有规定,经营者不得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规定,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对照这些法律法规,不关注公众号就无法继续消费,显然剥夺了消费的选择权。”

记者注意到,从2023年起,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已开始整顿扫码“强制关注”现象,要求商家不强制消费者关注公众号,不过度获取消费者信息。

何峻峰表示,“强制关注”涉嫌违法,消费者遇到此类情况,可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造成严重后果的,可通过法律程序维权。商家利用互联网开展服务应尊重消费者合法权益,获取个人不能逾越合法、正当的边界。

本报记者  胡睿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