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超427万粉丝,这个95后导游“火出圈”——
听“芥末”讲兵马俑
“芥末”(左)与游客合影。
“兵马俑为何都是单眼皮?”“跪射俑鞋底上的针眼为何密疏不同?”“兵马俑为什么不戴头盔?”……
连日来,26岁西安导游“芥末”的多段兵马俑讲解视频火热出圈。凭借对兵马俑生动有趣的介绍、别出心裁的视角、引经据典的解说,她被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等多家媒体转发报道。截至5月22日,“西安导游芥末”抖音账号已有427.7万粉丝,视频累计获赞超1177万。
“芥末”本名王钰,是西安一家旅游公司的地接导游。一袭新中式国风白衬衫,乌黑的长发用抓夹轻绾在脑后,耳尖缀着一对洁白的珍珠耳钉,清透的淡妆尽显优雅……22日,记者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见到了刚刚下播的王钰。每天上午开3小时直播、每周三次下午带团讲解,将兵马俑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已成为她的固定日程。
“i人”也能做好导游
与视频中侃侃而谈的形象不同,初见王钰时她略有些腼腆,话也不多。随着采访的深入,她才渐渐打开话匣子,笑称自己是“i人”(性格内向),有些“社恐”。
“i人”也能做好导游吗?这个年轻姑娘用不到四年时间给出了自己的答案。2020年从湖南城市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后,她从周边游导游做起,一年后开始担任地接导游,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讲解兵马俑等景点的历史文化。除传统线下带团的方式外,在公司的鼓励下,她积极拥抱直播短视频风口,开通账号定期开展线上直播,并录制发布短视频讲解。优质的视频内容吸粉效应明显,王钰很快成为百万级粉丝博主。
去年四月,她更新了一则标题为“动我手指者,终须报”的短视频,视频中的王钰语气铿锵、目光坚定,向游客讲述了兵马俑在美国展出期间被掰断手指的案件。视频结尾,王钰说道:“只要我们中国人想,只要我们敢,迟早有一天,我们一定会像2000多年前的秦人一样,屹立于世界之巅。”恳切的言辞、深刻的见解引发网友强烈共鸣,该视频点赞量达191.8万。
“‘i人’这个属性听起来好像跟导游行业并不搭,但我从未动摇过自己的选择。”在王钰看来,性格外向与否和其导游工作的专业度并不冲突。生活中偏内向的性格,并不影响她切换工作状态时的自信从容、谈吐大方。“选择所热爱的,热爱所选择的。”在备忘录置顶里,王钰写下这样一句话。
“只背解说词没有灵魂”
“我是‘芥末’的粉丝,在网上经常刷到她的视频,讲得非常精彩。”22日下午,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二道门内,带团讲解开始前,王钰被慕名而来的粉丝团团围住,争相合影,来自台湾的游客邓雅之也是其中一员。“线上刷片段不过瘾,所以这次专程过来约了她的讲解,现场听更直观、更有感染力。”
为什么火的是王钰?她的讲解究竟有何“魔力”?“文物讲解不是一场空洞的表演,一定要在客观讲述史实史料的基础上,加之观点的输出、观念的表达。”王钰认为,只一板一眼背解说词的讲解,是没有灵魂的。
讲解时信手拈来的历史典故、脱口而出的佳作名句、引人深思的观点表达,从来都离不开厚积薄发的沉淀。“刚开始带团讲解以及做直播时,我压力很大,每次开播前都需要进行心理建设。”言之有物,必须“肚里有货”才行,王钰下定决心“狂刷”相关知识点。在成为地接导游正式带团前,她用半个月时间,通过看《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秦始皇系列视频,从陕西省图书馆借阅兵马俑陪葬坑发掘报告、历史名著等,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养分。
在她的手机备忘录里,有62个兵马俑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笔记文件。“这些都是这几年看书、看视频时记下来的,平时工作中跟游客互动时触发的一些灵感,也都会随手记在里面。”王钰随时记笔记的习惯,已从大学沿用至今。
让文物“有滋有味”
“逻辑清晰、口才厉害”“颜值与才华并存”“这才是一个导游的正确打开方式”……在王钰的视频账号中,评论区不乏溢美之词。对于被众多网友评价为“专家型导游”,她直言愧不敢当。
“能够借助网络的力量被更多人看到,我感觉很幸运。成为‘专家型导游’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现在距离这个标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王钰说,自己入行不久,需要学习和完善的地方有很多。对于走红网络,她始终保持着清醒和冷静。“当越来越多人涌入直播间、粉丝数量不断增长时,我愈发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必须比之前更谨慎。”因此,她讲解过程中的每一个点都会经过反复的斟酌、打磨,力求精益求精。
与刚参加工作时的忐忑相比,几年历练下来,王钰多了几分从容,对兵马俑的讲解也更加熟稔,但她并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每晚下班后,依然会抽出几个小时,复盘白天讲解时的问题,并为第二天的直播和带团讲解做准备。她所关注的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讲解兵马俑本身,而是将涉猎范围延伸至秦汉历史、文学典故等,以“空杯心态”不断更新着自己的知识储备。
“走红的不是我这个人,是西安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地道的西安人,能通过自己的工作向更多游客展示家乡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王钰深感自豪。“不了解相关背景的朋友来参观,可能对兵马俑的印象会停留在眼前的震撼。如果通过我的讲解,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内心触动和文化认同感,我想这就是这份工作最大的价值。”就像她的网名“芥末”,王钰希望发挥自己的力量让文物讲解更“有滋有味”。
“接下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希望借助短视频推介更多地方的优质人文历史资源。”采访近尾声,调试好讲解设备后,王钰手举鲜艳醒目的导游旗,快步走到队伍最前端,绘声绘色开始了新一轮的带团讲解……
文/图 本报记者 宁黛艳
采访手记
学习、热爱、定力,这是采访过程中,王钰常挂在嘴边的几个关键词。
学习的过程是枯燥的,需要热爱支撑,离不开定力维持。晦涩的历史知识与鲜活易懂的讲解之间,需要一个灵活且不失严谨的“转换器”,这就是王钰一直致力扮演的角色。
大家看王钰,看的是什么?当越来越多的游客倾向于通过旅游开拓眼界,期望获得更高层次的文化体验时,像王钰这样不断修炼内功、提升文化素养,将历史典故生动融于景点介绍中、为游客提供优质讲解服务的导游,正是我们所呼唤和需要的。
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导游应做好传播者,当好“摆渡人”,将历史遗迹的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出来,用生动有趣的语言精彩表达出来,让文化自信在更多游客心中落地生根。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芥末”(左)与游客合影。
“兵马俑为何都是单眼皮?”“跪射俑鞋底上的针眼为何密疏不同?”“兵马俑为什么不戴头盔?”……
连日来,26岁西安导游“芥末”的多段兵马俑讲解视频火热出圈。凭借对兵马俑生动有趣的介绍、别出心裁的视角、引经据典的解说,她被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等多家媒体转发报道。截至5月22日,“西安导游芥末”抖音账号已有427.7万粉丝,视频累计获赞超1177万。
“芥末”本名王钰,是西安一家旅游公司的地接导游。一袭新中式国风白衬衫,乌黑的长发用抓夹轻绾在脑后,耳尖缀着一对洁白的珍珠耳钉,清透的淡妆尽显优雅……22日,记者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见到了刚刚下播的王钰。每天上午开3小时直播、每周三次下午带团讲解,将兵马俑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已成为她的固定日程。
“i人”也能做好导游
与视频中侃侃而谈的形象不同,初见王钰时她略有些腼腆,话也不多。随着采访的深入,她才渐渐打开话匣子,笑称自己是“i人”(性格内向),有些“社恐”。
“i人”也能做好导游吗?这个年轻姑娘用不到四年时间给出了自己的答案。2020年从湖南城市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后,她从周边游导游做起,一年后开始担任地接导游,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讲解兵马俑等景点的历史文化。除传统线下带团的方式外,在公司的鼓励下,她积极拥抱直播短视频风口,开通账号定期开展线上直播,并录制发布短视频讲解。优质的视频内容吸粉效应明显,王钰很快成为百万级粉丝博主。
去年四月,她更新了一则标题为“动我手指者,终须报”的短视频,视频中的王钰语气铿锵、目光坚定,向游客讲述了兵马俑在美国展出期间被掰断手指的案件。视频结尾,王钰说道:“只要我们中国人想,只要我们敢,迟早有一天,我们一定会像2000多年前的秦人一样,屹立于世界之巅。”恳切的言辞、深刻的见解引发网友强烈共鸣,该视频点赞量达191.8万。
“‘i人’这个属性听起来好像跟导游行业并不搭,但我从未动摇过自己的选择。”在王钰看来,性格外向与否和其导游工作的专业度并不冲突。生活中偏内向的性格,并不影响她切换工作状态时的自信从容、谈吐大方。“选择所热爱的,热爱所选择的。”在备忘录置顶里,王钰写下这样一句话。
“只背解说词没有灵魂”
“我是‘芥末’的粉丝,在网上经常刷到她的视频,讲得非常精彩。”22日下午,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二道门内,带团讲解开始前,王钰被慕名而来的粉丝团团围住,争相合影,来自台湾的游客邓雅之也是其中一员。“线上刷片段不过瘾,所以这次专程过来约了她的讲解,现场听更直观、更有感染力。”
为什么火的是王钰?她的讲解究竟有何“魔力”?“文物讲解不是一场空洞的表演,一定要在客观讲述史实史料的基础上,加之观点的输出、观念的表达。”王钰认为,只一板一眼背解说词的讲解,是没有灵魂的。
讲解时信手拈来的历史典故、脱口而出的佳作名句、引人深思的观点表达,从来都离不开厚积薄发的沉淀。“刚开始带团讲解以及做直播时,我压力很大,每次开播前都需要进行心理建设。”言之有物,必须“肚里有货”才行,王钰下定决心“狂刷”相关知识点。在成为地接导游正式带团前,她用半个月时间,通过看《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秦始皇系列视频,从陕西省图书馆借阅兵马俑陪葬坑发掘报告、历史名著等,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养分。
在她的手机备忘录里,有62个兵马俑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笔记文件。“这些都是这几年看书、看视频时记下来的,平时工作中跟游客互动时触发的一些灵感,也都会随手记在里面。”王钰随时记笔记的习惯,已从大学沿用至今。
让文物“有滋有味”
“逻辑清晰、口才厉害”“颜值与才华并存”“这才是一个导游的正确打开方式”……在王钰的视频账号中,评论区不乏溢美之词。对于被众多网友评价为“专家型导游”,她直言愧不敢当。
“能够借助网络的力量被更多人看到,我感觉很幸运。成为‘专家型导游’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现在距离这个标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王钰说,自己入行不久,需要学习和完善的地方有很多。对于走红网络,她始终保持着清醒和冷静。“当越来越多人涌入直播间、粉丝数量不断增长时,我愈发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必须比之前更谨慎。”因此,她讲解过程中的每一个点都会经过反复的斟酌、打磨,力求精益求精。
与刚参加工作时的忐忑相比,几年历练下来,王钰多了几分从容,对兵马俑的讲解也更加熟稔,但她并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每晚下班后,依然会抽出几个小时,复盘白天讲解时的问题,并为第二天的直播和带团讲解做准备。她所关注的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讲解兵马俑本身,而是将涉猎范围延伸至秦汉历史、文学典故等,以“空杯心态”不断更新着自己的知识储备。
“走红的不是我这个人,是西安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地道的西安人,能通过自己的工作向更多游客展示家乡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王钰深感自豪。“不了解相关背景的朋友来参观,可能对兵马俑的印象会停留在眼前的震撼。如果通过我的讲解,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内心触动和文化认同感,我想这就是这份工作最大的价值。”就像她的网名“芥末”,王钰希望发挥自己的力量让文物讲解更“有滋有味”。
“接下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希望借助短视频推介更多地方的优质人文历史资源。”采访近尾声,调试好讲解设备后,王钰手举鲜艳醒目的导游旗,快步走到队伍最前端,绘声绘色开始了新一轮的带团讲解……
文/图 本报记者 宁黛艳
采访手记
学习、热爱、定力,这是采访过程中,王钰常挂在嘴边的几个关键词。
学习的过程是枯燥的,需要热爱支撑,离不开定力维持。晦涩的历史知识与鲜活易懂的讲解之间,需要一个灵活且不失严谨的“转换器”,这就是王钰一直致力扮演的角色。
大家看王钰,看的是什么?当越来越多的游客倾向于通过旅游开拓眼界,期望获得更高层次的文化体验时,像王钰这样不断修炼内功、提升文化素养,将历史典故生动融于景点介绍中、为游客提供优质讲解服务的导游,正是我们所呼唤和需要的。
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导游应做好传播者,当好“摆渡人”,将历史遗迹的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出来,用生动有趣的语言精彩表达出来,让文化自信在更多游客心中落地生根。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