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719期:第03版 一线

郗卫平:煤炭行业的技能大师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近日,当沉甸甸的“陕煤工匠”荣誉证书捧在手上时,郗卫平心里激动万分,这份荣誉的背后饱含艰辛付出的汗水,更是他从业多年来努力奋斗的结果。

今年37岁的郗卫平是陕煤黄陵矿业机电公司电修车间一名综采维修电工,从事综采设备维修不到15年,从一名技校毕业生逐步成长为“陕煤工匠”“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

把师傅当作学习标杆

2009年7月,22岁的郗卫平毕业后来到了机电公司机电总厂。起初,他被分配在支架车间从事液压支架拆装工作。初出茅庐的郗卫平凭着好学不服输的劲头,在几个月时间,就熟练掌握了千斤顶拆装等一系列工序。

“踏实、好学、肯干!”在同事们的眼中,郗卫平就是年轻人的表率。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那时的电修车间需要培养一批年轻综采维修电工,机电专业出身的郗卫平主动申请调到了电修车间,开启了自己的“求学之路”。

在电修技术“大拿”盛红杰眼里,他有基础,踏实还肯学。“没接触盛师之前,就常听人说他是退役军人,做事雷厉风行。他从零基础学起,很快就成为厂里的技术大拿。”郗卫平从内心对盛红杰怀有敬佩之心。

很快,惺惺相惜的两人成了师徒。

一次偶然的机会,郗卫平发现了师傅盛红杰成功的“秘诀”。

“当时看见师傅那20多本工作日志和数不清页数的技术心得,我才知道别人口中的‘煤机检修专家’来之不易。”震撼之余,郗卫平暗下决心,把师傅当作自己心中的标杆,跟其用心学习维修技术,传承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珍惜机会提高技能

“技艺容不得欺骗,技艺里没有捷径。”师傅的话一直鞭策着郗卫平。

俗话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为了追上师傅的步伐和高度,郗卫平只要闲下来就钻研采煤机、掘进机等电气设备,甚至设备电路图他都有备份,如果工友家中家电有了问题,他都会主动帮助维修。

厂里有一套主要供日常培训的实操电气组合开关,然而这套开关在郗卫平“捣腾”下已变得“面目全非”,线路和元器件被他拆了装、装了拆,也不知道练习了多少次,螺丝滑丝了、线头断了、元器件都快“包浆”了……

有一次公司组织郗卫平等几名青年骨干去学习变频器专业维修技术,白天大家忙着上课,下课后各自休息,但郗卫平却缠着老师问一些平时维修变频器遇到的难题。在这仅有的三天时间里,他把重要的技术资料全部摘抄回来认真学习,这次经历让他在变频器维修技术方面增长不少知识。

“现在维修变频器,只要不是核心芯片有故障,基本不用返厂,郗卫平就能搞定。”工友田永杰说。

青出于蓝将胜于蓝

近几年,随着黄陵矿业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的全面普及,对设备维修工艺和技术要求也“水涨船高”。

因智能化技术发展需要,矿井液压支架由手柄式机械控制升级为电气控制。每次设备大修拆解下来的支架人机控制装置都要返厂维修,不论问题大小,厂家都要收取较高的维修费。

“要想办法减少人机控制装置维修数量,降低外委费用。”维修技术小组商议着。

郗卫平发现拆卸下来的装置有的是按键损坏,有的则是屏幕损坏,要是都返厂维修成本自然就高,何不把未受损的配件拆解下来装配到一起,这样外委的数量不就减少了。

在这样的工作思路下,液压支架维修的人机控制装置数量减少一半,大大减少了外委维修费用。

值得一提的是,为提高人机控制装置检测效率,他联合厂家按检修需求制作了一套人机界面快速检测装置,使原本复杂烦琐的检测程序变得便捷快速。

此外,他参与制作的变频器加载试验台,突破了采煤机变频器不能带负荷调试的技术瓶颈,降低了设备故障率,每年可产生间接效益近百万元。

“他师傅52岁的时候被评上‘陕煤工匠’,小郗37岁就评上了‘陕煤工匠’,他迟早会超越师傅,会有更好的职业前景。”机电总厂厂长王志凯说。

□本报记者  胡建宏  通讯员  张辉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