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723期:第01版 首版

“干研磨就要精益求精”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秦川机床工模具车间钳工任宏瑞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5月20日,夏日的微风中夹杂着一丝清新的气息。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厂区,充满了活力与热情。

当日,该公司工模具车间钳工任宏瑞换好工作服,走进全公司产品要求精度最高的工模具车间,精准操控着机器,每一个动作流畅而有力,每一个工件将在他的手上“脱胎换骨”。

从“专业不对口”到数控机床关键零部件精密研磨的行家里手,26年来,任宏瑞在精密研磨和精密装配这一行当求实创新,带领团队有效解决国家重大装备“卡脖子”难题。

艰苦磨砺成工匠

自1998年技校毕业踏入秦川机床以来,任宏瑞用26年时光深耕精密研磨和装配领域。由于工模具车间一线岗位人员紧缺,电工专业毕业的他,刚入职便被调配到研磨岗位。作为“门外汉”,他只懂一些机械基本常识,从没学过装配、研磨,更不用说动手操作。他知道,要想在这个领域立足,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于是,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研磨和装配知识,师傅教一遍,任宏瑞私下再练习四五遍。为了把这个“手工活”干好,他从零开始,利用碎片时间不断钻研练习,有机会就请教师傅,有时因操作不当,手上受伤、留疤也成了他努力的“记号”。

“多琢磨、勤动手、善总结,就能熟能生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任宏瑞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从最初的电工专业背景到如今的研磨高手,他的转型之路充满了挑战与奋斗。

攻坚克难创佳绩

“干研磨实质就是干一种工艺品,它的公差范围都在我心中。外形、各个尺寸都把它当工艺品去干。不能要求自己光把产品干合格,一定要精益求精。”经任宏瑞装配的机床夹具端面跳动和径向跳动均稳定在0.002毫米以内,达到了国际水平。

2000年,任宏瑞参与公司国家重大专项和主导产品可涨式液压自动夹头科研攻关及试制工作时,他协同课题组,先后解决了液压夹头薄壁涨套加工及装配,油缸活塞运行过程中卡滞等多项技术难关,确保新产品如期完成。“当时我们反复测量,包括去看国外的产品,最后分析下来是我们配合间隙上存在的问题,经过反复试验和加工零件,提高零件精度,最后把油缸卡滞现象解决了。”任宏瑞回忆道。

凭着过硬的技术,任宏瑞很快成为精密装配小组的排头兵,先后参与企业多项重大专项产品科研攻关和试制工作,一举解决高精密液压夹具涨套粘接等难题,为企业创造了上千万元的经济效益。

以老带新共成长

在任宏瑞记忆里,20年前那个灯光昏暗的车间里,师傅传道受业解惑的场景永远难忘,前辈务实的工作作风,也让他时时刻刻保持认真专注、精益求精的态度。

“掌握技能没有捷径,任何手艺都是心无旁骛磨砺出来的,这样产品才会完美。”在他看来,技术是经验的叠加与时间的磨砺而来的。

2017年3月,陕西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任宏瑞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助力其持续做好“传帮带”,培养更多技术人才。

作为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任宏瑞带领团队围绕高速高效齿轮磨床、机器人关节减速器、液压夹具及精密测量器具的研磨等工作,先后参与30余项技术攻关,完成多项公司新产品首台试制装配工作和装配技术攻关难题以及多项国家重大专项及蜗杆磨齿机精密部件头架等,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600余万元,为企业培养精密机床装配、研磨技能型人才、试车专业人才等60余名,为骨干员工授课60余次。

“多钻一点,多想一些,让手头产品的精度更稳定,质量更好,达到国际水平,是我应尽的职责。”任宏瑞坚定地说。

本报记者  鲜康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