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题“上新” 有啥不一样
铃响起,笔落下,又是一年高考季。
6月9日,全国大部分地区结束2024年高考。今年,有1342万考生报名高考,人数再创新高。
年年高考。今年的高考有什么不一样?
“上新”的高考试题里门道很多。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题专家表示,今年扎实推进考试内容改革,注重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引导培养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
考能力,直面“解决问题”——
“下面的文字是一位老奶奶在医院看病时的自述,不够简明扼要,不利于和医生高效沟通。请对这段自述进行缩写。”
这是今年语文全国甲卷考查特定语境下交流能力的一则题目。考题明确的应用导向,充满新意。
海面上货船和灯塔的位置关系,背后蕴藏着解三角形的数学方法;生物试题以合理使用消毒液减少传染病为主题,鼓励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困惑……
将对知识的考查“种”入思维、情感活动中,要求年轻一代更善于将所习得的知识、经验、方法等融会贯通,迁移转化运用,为将来的全面发展“筑基培土”。
考思维,创新拒绝“套路”——
人工智能、“嫦娥”奔月、大国重器……面对科技大潮奔涌,更需要“不走寻常路”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
数学上海卷选择题以沿海地区气温与海水表层温度的统计关系为切入点,将重视科学素养纳入考生视野。物理新课标卷则以三位科学家在发现和合成量子点方面的贡献为素材,展现不同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题专家表示,今年高考的一大宗旨,就是通过展现国家科技发展成果、加强科学实验考查等方式,鼓励学生了解科研方法、培养科学精神。
一位一线教师认为,试题的开放性,给了“05后”展现自己辩证思维与探究能力的空间。
考素养,培养文化自信——
今年高考考期,恰逢端午佳节。在考卷中,我们也看到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子。
增文化自信。语文新课标Ⅱ卷阅读材料节选自2023年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当代作家孙甘露以党的历史为背景创作的小说《千里江山图》,语文全国甲卷介绍古建筑科学修缮的方法,数学天津卷几何题涉及古籍所载的“割补法”……考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加深文化底蕴。
品交流互鉴。英语新课标Ⅰ卷选取的语篇介绍了英国“丝路花园”,体现了古丝绸之路对英国园林艺术的影响。
知生态保护。生物全国甲卷以濒危物种的保护为例,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自觉。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题专家表示,要继续充分发挥考试的育人导向。
一道道新颖的试题在筛选人才的同时,如指路灯盏,烛照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涵养隽永思想。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看来,高考并非改变人生的唯一选择,只是人生的一个站点。一个人能否成才,在于他的实际本领。学生们一路的付出,收获的是面对未来的能力和勇气。
人们相信,处处留心皆学问,越过万水千山,必将海阔天空。
新华社记者 徐壮 胡梦雪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铃响起,笔落下,又是一年高考季。
6月9日,全国大部分地区结束2024年高考。今年,有1342万考生报名高考,人数再创新高。
年年高考。今年的高考有什么不一样?
“上新”的高考试题里门道很多。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题专家表示,今年扎实推进考试内容改革,注重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引导培养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
考能力,直面“解决问题”——
“下面的文字是一位老奶奶在医院看病时的自述,不够简明扼要,不利于和医生高效沟通。请对这段自述进行缩写。”
这是今年语文全国甲卷考查特定语境下交流能力的一则题目。考题明确的应用导向,充满新意。
海面上货船和灯塔的位置关系,背后蕴藏着解三角形的数学方法;生物试题以合理使用消毒液减少传染病为主题,鼓励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困惑……
将对知识的考查“种”入思维、情感活动中,要求年轻一代更善于将所习得的知识、经验、方法等融会贯通,迁移转化运用,为将来的全面发展“筑基培土”。
考思维,创新拒绝“套路”——
人工智能、“嫦娥”奔月、大国重器……面对科技大潮奔涌,更需要“不走寻常路”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
数学上海卷选择题以沿海地区气温与海水表层温度的统计关系为切入点,将重视科学素养纳入考生视野。物理新课标卷则以三位科学家在发现和合成量子点方面的贡献为素材,展现不同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题专家表示,今年高考的一大宗旨,就是通过展现国家科技发展成果、加强科学实验考查等方式,鼓励学生了解科研方法、培养科学精神。
一位一线教师认为,试题的开放性,给了“05后”展现自己辩证思维与探究能力的空间。
考素养,培养文化自信——
今年高考考期,恰逢端午佳节。在考卷中,我们也看到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子。
增文化自信。语文新课标Ⅱ卷阅读材料节选自2023年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当代作家孙甘露以党的历史为背景创作的小说《千里江山图》,语文全国甲卷介绍古建筑科学修缮的方法,数学天津卷几何题涉及古籍所载的“割补法”……考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加深文化底蕴。
品交流互鉴。英语新课标Ⅰ卷选取的语篇介绍了英国“丝路花园”,体现了古丝绸之路对英国园林艺术的影响。
知生态保护。生物全国甲卷以濒危物种的保护为例,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自觉。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题专家表示,要继续充分发挥考试的育人导向。
一道道新颖的试题在筛选人才的同时,如指路灯盏,烛照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涵养隽永思想。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看来,高考并非改变人生的唯一选择,只是人生的一个站点。一个人能否成才,在于他的实际本领。学生们一路的付出,收获的是面对未来的能力和勇气。
人们相信,处处留心皆学问,越过万水千山,必将海阔天空。
新华社记者 徐壮 胡梦雪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