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737期:第03版 工会

在南泥湾追寻工运事业的“精神密码”

——2024年全省工会工运理论研究骨干培训班见闻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党中央在南泥湾开展的轰轰烈烈大生产自救运动中,涌现出了吴满有、赵占魁、刘玉厚、郝树才等全国首批劳动英雄和模范人物,形成了如今的劳模精神,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资源,吸引着来自全省乃至全国的劳模工匠和工会干部奔赴而来。

回延安,再出发。80多年后的初夏,全省近百名工会干部齐聚南泥湾,追寻工运理论研究的“精神密码”。

一次回头,赓续红色基因

6月12日,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的南泥湾,绿水青山,风吹稻浪。

在延安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内,为期3天的2024年全省工会工运理论研究骨干培训班正式开班。

课堂上,掌声阵阵。陕西工运学院副教授韩庆聚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授课,赢得了工会干部的共鸣。

“这些都是党的创新理论,是时代的声音和人民的呼声。理论是与时俱进的,学习理论更要与时俱进。”省总工会机关党委(纪委)三级主任科员刘婷说。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集中学习让广大工会干部更加明晰工运理论的重要性。随着课程的深入和笔记记录的增多,广大学员逐渐明白,培训是学习提升的有效手段,工运理论研究要紧跟时代步伐,打牢理论根基;要加强学习交流,通过集中培训达到共同学习、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多位学员表示,在劳模精神发祥地进行工运理论研究培训,其实就是要让广大工会干部传承“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动模范精神,与时俱进创新工运理论,把工会工作做得更加精准和精益求精。

一次体验,理论与实践“挂钩”

连日来,既有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赵健杰教授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工会工作、全总研究室廖枢权处长围绕当前工会工作的理论指引与重点任务、西北政法大学徐芳宁教授围绕新时代劳动关系特征以及工会作用发挥路径等所作的专题辅导报告,也有广大学员观看红色电影以及亲赴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三五九旅旅部旧址的实地研学活动,更有围绕工运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开展研讨交流,一场培训办得丰富多彩。

同样的话语在不同场景下有不同的感悟。经验丰富的授课老师以典型案例、对新时代工会理论的透彻研究以及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大家在这一刻把理论与实践“挂上了钩”。

“以前总感觉理论是一些大帽子,不如实干来得真实一点。”有学员说,“现在看来,没有创新理论的支撑,干工作根本是在乱抓瞎。”

更有学员明确,理论的清醒才能带来政治上的坚定,才不会盲人骑瞎马,在执行政策中跑偏脱轨。

各种理论加实践还在继续,当前工运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的学习研究、加强对新时代职工队伍新情况新需求的调查研究、加强对工会重点工作的调查研究,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一场培训,工会工作大有可为

初夏时节,南泥湾稻田青青,如诗如画。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里,真知灼见不断,收获满满。

红色剧目打破时空距离感,让历史“常”相见;革命遗址串珠成线,让信仰“可触摸”;现场交流守正创新,让理论成为“真指南”。

“通过本次培训,越来越热爱工会干部这个身份、越来越喜欢工会这份事业。”交流环节,学员慷慨激昂,意志坚定,信念如铁。

“培训让我明白,工会工作大有可为,不是因为有位才有为,而是有为才有位。”西安市临潼区总工会办公室主任张梦华表示,将学以致用,把所学所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续探索工会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及时总结新经验,不断提升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增强服务职工的意识,做职工贴心的“娘家人”。

对榆林市总工会宣教部干事段蓉来说,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是学习才刚刚开始。“回到工作岗位将‘以学促行’,提升思想引领力,开拓思维、夯实自身工会理论基础,提升服务职工群众的工作能力,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为工会工作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段蓉说。

大家表示,在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旧址和劳模精神发祥地接受工运理论研究培训,更显得意义重大。要学以致用,把用心用情用力作为做好工会工作的基本态度,把忠诚和热爱用一件件具体的工作来体现。

□本报记者  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