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744期:第02版 综合

在“夹缝”中前行,市民期待更好的城市慢行系统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乘坐地铁、骑电动自行车和共享单车,已成为时下不少西安市民的出行方式。

然而现实中,西安市仍有不少道路的非机动车道频频被机动车占用,还有一些非机动车道被划上停车位用来解决停车难题。非机动车道从建设到管理,仍有不少难题待解。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的逐步完善,建设便利完善的城市慢行系统成为更多市民的期盼。

“截至2023年底,西安电动自行车保有量接近400万辆,而这个数据还在不断增加。”近日,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秩序处秩序科民警邵译琪说。

在持续增加的数据背后,是更多人不得不面对的电动自行车骑行和管理难题。

1  现状

电动自行车在“夹缝”中前行

“骑电动自行车出行非常便利,但必须学会忍耐。”在西安东大街一家企业上班的肖海,对骑电动自行车上下班感触颇深,“以长安路为例,虽然划设了专门的非机动车道,但没有进行硬隔离,总有一些车辆占用非机动车道违法停车。尤其是在早晚高峰时段,还有大量的摩托车借道行驶,导致我的骑行体验非常差。”

与规划建设相对完善的城市主干道长安路相比,西安一些城市次干道和一般道路,虽然规划建设有非机动车道,但大多划上了停车位。例如,西安市南郊双向两车道的皇子坡路,在道路两边均划上了停车位,市民骑电动自行车或共享单车只能与机动车混行。类似的情况,在西安城区并不少见。

非机动车道规划建设的不完善,是骑行电动自行车存在问题的一个方面。“逆行、闯红灯、不戴头盔、占用机动车道骑行等。从交通管理的角度来看,还有诸多电动自行车不文明骑行行为亟待规范。”邵译琪说。

城市的非机动车道如何建设,道路的合理规划设计十分重要。据了解,由于区域发展理念和定位不同,西安不同的区域,在非机动车道建设的完善程度上也各不相同。

在西安曲江新区,曲江大道等多条道路的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不但用绿化带进行硬隔离,而且在交通路口设置了隔离墩,以避免机动车驶入非机动车道,影响非机动车正常通行。市民在非机动车道上骑行十分舒畅。

在西安奥体中心所在的西安浐灞国际港,非机动车道规划建设更为超前。在灞渭大道以及临近的城区道路可以看到,这里不仅建设了非机动车道和自行车专用道,而且用绿化带对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自行车专用道进行隔离。骑行电动自行车和共享单车都有各自的专用通道,城市慢行系统完善。

同样是城市新区,西安航天基地和西安高新区的不少道路却存在着占用非机动车道划设停车位的现象。“在城市新区规划建设完善的非机动车道,有先天的优势,不像在老城区,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对于城市新区来说,在发展的前期若不能正视非机动车道建设,到了发展后期,随着人口的增加、商业的繁荣,会形成比较混乱的局面。实际上,随着汽车逐渐普及,人们更加注重机动车道的建设,而非机动车道则被长期忽视。这种情况,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尤其是西安这样的大城市,更应该被扭转和改变。”肖海说。

2  治理

道路建设和文明骑行同步推进

对于主城区部分道路人车冲突、车车冲突、行驶无序等问题,2月27日,西安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逐步对西安市咸宁路、明光路等主干道进行微改造,通过交叉口导流治理、路段开口整治等工程措施和交管设施智能化升级等管理措施,减少冲突,提高通行能力,实现安全、有序、提效的目标。

“此次微改造,例如咸宁路,将进一步优化慢行交通作为改造工程的重要方面。咸宁路优化慢行交通主要包括:补充缺失的非机动车道;在公交站点,采用非机动车道外绕的形式保证非机动车道的连续性;完善人行道无障碍设施,修复破损的人行道等。此次微改造完成后,咸宁路的慢行交通将更加合理。”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政工程规划处处长段伟刚介绍。

曾多次参与西安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分院院长宋瑞涛认为:“建设完善的城市慢行系统需要有系统思维,其中解决非机动车道被停车位占用的关键,要先解决停车难的问题。”

与建设完善的非机动车道相比,市民文明骑行也同等重要。当然,这还需要必要的管理手段。目前,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已经在部分路口增设了抓拍探头,对非机动车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进行抓拍并处罚。“在法律法规层面,西安市目前还未出台电动车管理条例,电动车执法缺少对应的法律依据。据了解,2023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汉中市电动车管理条例》,对电动车管理有很好的规范作用,同时,能示范带动其他城市加快电动车法律法规的修订完善。”邵译琪说。

3  远景

市民期待便利完善的城市慢行系统

随着骑行非机动车出行人群的大幅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西安城区非机动车道乃至城市慢行系统建设。

2022年,在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刘勇提出的《关于鼓励西安市民慢交通出行的建议》被纳入大会提案。在提案中,刘勇指出:“随着西安城市规模的扩大,西安市车辆保有量不断增加,由此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也随之日益突出。西安市慢行交通出行却略显不足,无法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现状提供足够的助力。西安市内公交、地铁线路较为完善,如果能大力发展城市慢行系统,将为我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挥较大积极作用。”

刘勇认为,应将慢行交通纳入城市规划,建设方便市民步行和骑行的道路空间,通过新建改建道路增设城市慢行系统、开放利用公共通道、打通路网断点瓶颈,形成多层次、互联互通的全域慢行网络。

据了解,此前,针对西安市绿色交通体系尚不健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城市慢行系统规划滞后等问题,西安市城管局会同市资源规划局、市住建局等相关单位对未央路、劳动路、长乐路、小寨东路、小寨西路、长安路等300余条道路上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实施改造,规划建设自行车专用道14.6公里。

此外,2021年,西安市建设了近300公里的“三河一山”绿道,方便群众绿色出行、亲近自然。曾参与西安市道路规划建设的一位人士说:“西安市‘三河一山’绿道建设,是城市慢行系统建设的生动实践,虽然绿道不在中心城区,但对中心城区的绿道建设提供了诸多宝贵经验。随着当前西安城市整体交通形势的变化,像十四运会举办之前大力建设‘三河一山’绿道一样,建设更好的城市慢行系统,理应进入城市建设决策者的视野。”(霍海澎)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