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752期:第02版 综合

工人文工团往事 (之二)

难忘干校岁月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1952年,学员在市干校学习座谈。

据胡雨珠等人回忆,西安市文艺工作团解散时,仅有团长和秘书调入市总工会任职。当时在西安市总工会主持工作的朱子彤主席有先见之明,建议从原文工团中选出部分有发展前途的同志留下来,以备今后开展工人文艺活动。

就这样,为后面工人文工团的发展保留了有生力量。

胡雨珠回忆道,1949年前,西安是个很落后的城市,没有几家像样的工厂。解放后的西安,到处都在搞基本建设,要建很多工厂,倒是非常需要一个专门给工矿企业职工演出的团体,当时市总工会有活跃厂矿职工文娱生活的任务,于是就有意识地保留了他们这些原来文工团的部分成员。

最后,有16名原西安市文艺工作团的成员被选中,他们是佼佼者也是幸运儿。1952年春,这16名学员被送往市干部学校(市委党校前身)学习。这16人分别是王启光、袁方、屈忠如、张永春、乔斌、胡雨珠、宋九如、孟静平、关良城、张琪、淡运昇、马载钧、雷坤元、杨贵珍、雷彦夫、龚乾男。

当年的市干校,就在如今的大兴善寺对面。进校后,学校专门为这16名新学员召开了欢迎大会,并向全体学员宣布,这16名同志是文艺战士,他们都带着自己的武器(乐器)而来。

在王启光的回忆录里这样写道:“从此,我们开始了紧张而又活泼的学习,在这个革命大家庭中,我们接触的都是市委挑选的优秀工农干部,从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知识。首先学到了他们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对建设新中国的向往,对人生观的正确树立,对人民的热爱,以及生活上的朴实、政治上的坚定、人际关系上的谦让和谐、对毛主席的崇敬……都潜移默化在我们的心灵深处。”

当时,很多同志都有着和王启光一样的感受,这也潜移默化影响着、塑造着这16名新学员的人格。大家在内心深处感受到:工农大众是他们的表率,是他们的老师,要从思想深处树立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奋斗目标,这些行动指南深深烙印在他们心灵深处。

当然,这16名学员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在校期间,他们经常举办联欢会,把学校的文化生活搞得有声有色。老学员们打趣道:“你们来了,咱们学校生活都有了生气,有了欢乐,学习气氛都不是那么死气沉沉的了。”

当年,胡雨珠和另外一名少先队员关良城还戴着红领巾上课。在市干校这个短期政治培训班里,大家都知道有两个红领巾成员,也很乐意同这两个天真的小姑娘说说笑笑。

胡雨珠当年经历了几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至今还记忆犹新。有次他们要为大家表演眉户戏,为了体现田野场景,有人提议放飞几只蝴蝶会更真实些。于是,小胡和小关等人就去干校周围荒地抓蝴蝶,不料一只也没抓到。好在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淡运昇有经验,只见他脱下上衣,用衣服一扑,就将蝴蝶捂在了里面,然后把蝴蝶抓住包在纸里,还专门在纸上戳了洞,以防闷死。就这样,总算抓了十几只,大家胜利而归。可到晚上演戏该放飞蝴蝶时,却发现经过几个小时的憋闷,可怜的蝴蝶都已接近休克状态,哪还飞得起来啊?和记者说到开心处,85岁的胡雨珠老人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还有一次是雷彦夫演唱秦腔《苏武牧羊》,邀请胡雨珠等人趴在地上演“羊群”,她们三四个小演员披着白色床单就上场了。可她们却不知道啥时该动啥时不该动,只好等着唱戏的雷彦夫挥动鞭子时才往左或往右爬……“哈哈,我还演过羊呢!”回忆起这些往事,胡雨珠乐得合不拢嘴。

16名学员和其他学员相处中,老学员们在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都十分关照他们。有的同志病了,老学员就陪伴新学员去医院,还通知炊事员做“病号饭”。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新学员深深体会到革命大家庭的温暖。

穿着棉衣来校,再穿着苏联花布衬衣离校。在紧张的学习和愉快的生活中,时间很快到了1952年的秋天,大家在干校学习半年后,迎来了结业。

1952年9月,又是一道命令,要求这16名学员迅速返回西安市总工会机关,原来是要去筹备国庆游行(那个时期西安市已形成惯例,每逢“五一”、国庆都要组织庞大的游行队伍以示庆祝)。就这样,这16名小学员结业典礼都没来得及参加,就匆匆赶回西安市总工会了。(未完待续)

本报记者  兰增干  刘诗萌  刘妍言

1952年,胡雨珠(左)与关良城在一起。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