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趋向“成人化”
儿童电话手表过度“智能”引担忧
进入7月,随着暑假的到来,儿童电话手表又迎来销售高峰。功能不断升级迭代的儿童电话手表赢得了孩子们的青睐,但也有不少家长对其功能日渐“成人化”的趋势表示担忧,儿童电话手表对孩子有没有好处?该如何防止孩子沉迷?7月11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现象:电话手表成小学生标配
“儿子现在六年级,在小学期间我总共给他买过三个电话手表了。”大学教师张女士说,孩子班里的大多数同学都有电话手表,她认为这已几乎是小学生的“标配产品”。
中国产业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儿童智能手表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显示,当前5到12岁的儿童中,电话智能手表普及率约为30%,其中城市儿童智能手表普及率已经超过50%。
西安市新城区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安同学说:“电话手表很常见,很多同学从幼儿园就开始用了,现在没有人不了解电话手表,我已经用手表将20多个同学加为了好友。”
记者了解到,目前西安市多数学校都不允许学生将儿童电话手表带入校园,但并不影响家长想要给孩子配备电话手表的意愿。
“我给孩子买它是为了能够方便联系,同时电话手表都有GPS定位功能,可以实时看到他在哪儿。”市民汤女士认为,家长选购儿童电话手表的初衷多是为了增加安全保障,可以随时“掌控”孩子的动向。
近期,记者采访了身边不少家长朋友,有10多位家长均表示给孩子买过儿童电话手表。当被问及最看重电话手表的哪些功能时,得到最多的答案是“接打电话”和“查看定位”。
调查:功能不断升级引发担忧
尽管家长购买儿童电话手表是出于安全保障考虑,但简单的初衷并未能阻止儿童电话手表功能的“疯狂升级”。记者在某购物平台观察到,除了最基础的打电话和GPS定位功能外,各大品牌儿童电话手表普遍宣传自家产品能够使用微信、QQ、抖音、浏览器、支付宝等功能,并且预装了五花八门的软件。根据记者实际测试,某知名品牌一款售价1299元的电话手表,自带软件多达21个,涉及社交、运动、支付、游戏、学习、阅读等多个方面。
采访中,多数家长都认为儿童电话手表功能越来越“花哨”,娱乐化、成人化趋势明显,偏离了原本的儿童属性。
“孩子一回家就拿着手表不撒手,打游戏、发消息、听故事,甚至拿着手表才能睡觉。”市民孙先生说,现在儿童电话手表功能太多,自己禁止孩子看电视和玩平板电脑,孩子就把电话手表当作了娱乐工具,除了担心影响学习外,也害怕对孩子的视力造成影响。
学生家长安先生表示:“孩子每天打开手表看谁点赞,收集奖励,升级账号用来换主题、皮肤,有些软件的积分奖励体系很容易让小孩沉迷,每天在这上面花费大量时间,这并不是我给她买儿童电话手表的本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家长最为担心的问题分别是:沉迷娱乐功能耽误学习、接触互联网不良信息、影响视力、APP不合理扣费、盲目攀比等。
据一些家长反映,虽然儿童电话手表声称可以关闭娱乐功能,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通过恢复出厂设置的方式,可以解除禁用的娱乐功能,我家两个孩子共两块手表,都存在这个问题。”家长宋女士告诉记者,有些预装软件无法删除,还有一些软件经常弹出类似“找爸爸妈妈开通会员”这样的语音提示,这种诱导儿童消费的行为让她很不满意。
看法:回归电话手表儿童属性
儿童电话手表功能不断升级,与此相关的争议也越来越多。在某互联网投诉平台,记者统计发现涉及儿童电话手表的投诉多达数千条,诱导消费、预装软件广告过多、不合理扣费等问题成为投诉热点。
被采访的家长普遍表示,儿童电话手表要契合儿童的特点,希望电话手表能更“简单”。在西安某数码广场从事电子产品经营的学生家长魏先生表示:“几年前给孩子买的儿童电话手表只有接打电话和定位功能,现在厂家不断在电话手表中‘堆料’,基础通信功能反倒被弱化了,希望厂家在研发产品的时候能够适当‘作减法’。不能仅用丰富的软件吸引儿童,还要考虑家长的需求。”
“家长作为孩子‘身边的老师’,应当为孩子做出榜样,主动减少使用手机娱乐的时间,给孩子更多陪伴,双方共同建立电子产品使用规则。”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雷良川认为,“未成年人的自律性与辨别能力不足,电话手表日趋丰富的功能如果没有完善的限制措施,那么电话手表这种产品就有可能变成孩子‘随身携带的隐患’,在智能化趋势下,企业产品研发应该将有利于保护儿童身心健康放在首位,既然是儿童产品就必须回归儿童属性。”
“一味地禁止孩子使用电话手表反倒容易引发‘禁果效应’,激起孩子的好奇心与逆反心理。”对于如何防止儿童沉迷电话手表,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郝青说:“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成长中的需求,不断调整改善亲子关系,帮助孩子做好时间管理,同时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发现比电话手表或手机更有趣味的事物。”
本报记者 胡睿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进入7月,随着暑假的到来,儿童电话手表又迎来销售高峰。功能不断升级迭代的儿童电话手表赢得了孩子们的青睐,但也有不少家长对其功能日渐“成人化”的趋势表示担忧,儿童电话手表对孩子有没有好处?该如何防止孩子沉迷?7月11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现象:电话手表成小学生标配
“儿子现在六年级,在小学期间我总共给他买过三个电话手表了。”大学教师张女士说,孩子班里的大多数同学都有电话手表,她认为这已几乎是小学生的“标配产品”。
中国产业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儿童智能手表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显示,当前5到12岁的儿童中,电话智能手表普及率约为30%,其中城市儿童智能手表普及率已经超过50%。
西安市新城区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安同学说:“电话手表很常见,很多同学从幼儿园就开始用了,现在没有人不了解电话手表,我已经用手表将20多个同学加为了好友。”
记者了解到,目前西安市多数学校都不允许学生将儿童电话手表带入校园,但并不影响家长想要给孩子配备电话手表的意愿。
“我给孩子买它是为了能够方便联系,同时电话手表都有GPS定位功能,可以实时看到他在哪儿。”市民汤女士认为,家长选购儿童电话手表的初衷多是为了增加安全保障,可以随时“掌控”孩子的动向。
近期,记者采访了身边不少家长朋友,有10多位家长均表示给孩子买过儿童电话手表。当被问及最看重电话手表的哪些功能时,得到最多的答案是“接打电话”和“查看定位”。
调查:功能不断升级引发担忧
尽管家长购买儿童电话手表是出于安全保障考虑,但简单的初衷并未能阻止儿童电话手表功能的“疯狂升级”。记者在某购物平台观察到,除了最基础的打电话和GPS定位功能外,各大品牌儿童电话手表普遍宣传自家产品能够使用微信、QQ、抖音、浏览器、支付宝等功能,并且预装了五花八门的软件。根据记者实际测试,某知名品牌一款售价1299元的电话手表,自带软件多达21个,涉及社交、运动、支付、游戏、学习、阅读等多个方面。
采访中,多数家长都认为儿童电话手表功能越来越“花哨”,娱乐化、成人化趋势明显,偏离了原本的儿童属性。
“孩子一回家就拿着手表不撒手,打游戏、发消息、听故事,甚至拿着手表才能睡觉。”市民孙先生说,现在儿童电话手表功能太多,自己禁止孩子看电视和玩平板电脑,孩子就把电话手表当作了娱乐工具,除了担心影响学习外,也害怕对孩子的视力造成影响。
学生家长安先生表示:“孩子每天打开手表看谁点赞,收集奖励,升级账号用来换主题、皮肤,有些软件的积分奖励体系很容易让小孩沉迷,每天在这上面花费大量时间,这并不是我给她买儿童电话手表的本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家长最为担心的问题分别是:沉迷娱乐功能耽误学习、接触互联网不良信息、影响视力、APP不合理扣费、盲目攀比等。
据一些家长反映,虽然儿童电话手表声称可以关闭娱乐功能,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通过恢复出厂设置的方式,可以解除禁用的娱乐功能,我家两个孩子共两块手表,都存在这个问题。”家长宋女士告诉记者,有些预装软件无法删除,还有一些软件经常弹出类似“找爸爸妈妈开通会员”这样的语音提示,这种诱导儿童消费的行为让她很不满意。
看法:回归电话手表儿童属性
儿童电话手表功能不断升级,与此相关的争议也越来越多。在某互联网投诉平台,记者统计发现涉及儿童电话手表的投诉多达数千条,诱导消费、预装软件广告过多、不合理扣费等问题成为投诉热点。
被采访的家长普遍表示,儿童电话手表要契合儿童的特点,希望电话手表能更“简单”。在西安某数码广场从事电子产品经营的学生家长魏先生表示:“几年前给孩子买的儿童电话手表只有接打电话和定位功能,现在厂家不断在电话手表中‘堆料’,基础通信功能反倒被弱化了,希望厂家在研发产品的时候能够适当‘作减法’。不能仅用丰富的软件吸引儿童,还要考虑家长的需求。”
“家长作为孩子‘身边的老师’,应当为孩子做出榜样,主动减少使用手机娱乐的时间,给孩子更多陪伴,双方共同建立电子产品使用规则。”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雷良川认为,“未成年人的自律性与辨别能力不足,电话手表日趋丰富的功能如果没有完善的限制措施,那么电话手表这种产品就有可能变成孩子‘随身携带的隐患’,在智能化趋势下,企业产品研发应该将有利于保护儿童身心健康放在首位,既然是儿童产品就必须回归儿童属性。”
“一味地禁止孩子使用电话手表反倒容易引发‘禁果效应’,激起孩子的好奇心与逆反心理。”对于如何防止儿童沉迷电话手表,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郝青说:“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成长中的需求,不断调整改善亲子关系,帮助孩子做好时间管理,同时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发现比电话手表或手机更有趣味的事物。”
本报记者 胡睿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