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769期:第01版 首版

毕业生一出校门很快成为合格产业工人,陕铁院走出了一条育人新路——

“校企共同体”为产改添活力增动力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7月10日,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记者走进华山脚下、渭水之滨的国家双高校、国家骨干示范校——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陕铁院),探访该校在产改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如何推动人才培养从“被动应对产业需求”向“积极引导产业变革”转变。

“近年来,我校通过产教融合,精准对接产改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在职业高校体系中有效促进产改,实现了供需双方人才培养精准联动,向企业源源不断输送能工巧匠,走出一条‘校企共同体’探索与创新之路,实现了教育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同频共振。”陕铁院校长韩小卫介绍,学校已培养了8万余名毕业生,超80%就职于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央企,为相关企业产改助了一臂之力。

抢占先机“擒蛟龙”

对接产业链布局专业链

每天上下班赶地铁的场景,对于上班族来说绝不会陌生。您是不是非常好奇,地铁是怎样建造的?

地铁的建造离不开集机械、电气、液压、传感、信息、力学、导向等技术于一体的国之重器——盾构机,它还有一个十分霸气的名字——“地下蛟龙”。在城市轨道交通、输水输气、铁路矿山等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陕铁院看到行业企业对于盾构施工紧缺型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及时把握时代发展机遇,向教育部申报盾构施工技术专业。

“我校是全国首家获批开办盾构施工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该校城轨工程学院院长毛红梅说,虽然申报成功,但因没有先例,怎么定位及课程开发就成了难题。“当时,我们走访全国盾构施工现场,邀请高校专家、行业领军人物、企业技术专家、大国工匠、技能大师等组建课程建设团队,多次召开论证会,最终决定培养方向为盾构司机。”

在各方资源力量推动下,学校与盾构龙头企业中铁隧道局等大型国企合作,共同开发主编《盾构法施工》等教材9部,其中《地下铁道施工》等4部入选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

盾构司机操作时要熟悉地层地质、水文结构等情况,因此司机的培养方向一定是机电和土木相兼容的。陕铁院将机械专业、土木专业老师派到施工现场学习盾构施工,组建首个跨专业跨学科的盾构教研室。

同时,在加快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进程中,陕铁院把准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脉搏,明确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对接产业布局,为用人企业提供“一站式”专业集群建设模式。

“我院面向高铁高端产业和城轨产业高端,依产建群、集束聚力,组建高铁建设、城轨建设、铁路装备、铁路运维和工程管理等五类三级专业集群,全部与轨道交通相关,覆盖线上线下,服务施工和运营维护产业链。”韩小卫说,学校2个专业立项国家级专业群、5个专业立项省级专业群。2024年“金平果”全国高职专业竞争力排行,学校16个专业竞争力全国前三,其中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等7个专业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一。

校企共建“加油站”

打造产学研用创一体化实训基地

2019年《中国教育报》以“这样的课堂,学生都喜欢!”报道了陕铁院资源体系建设为课堂教学服务。那么该校实践为先的职业教育方式到底先进在哪里?有何与众不同?

“相较于普通院校,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设施、产教融合等方面投入更高,我校已累计投资5970万元。”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林军介绍,为加强实践教学,陕铁院坚持集成、共享、智慧理念,引入行业最新技术及企业管理标准,校企联合共建涵盖城轨工程线-桥-隧-站“全工况、全要素、全流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于把相当一部分产改任务提前到职业院校来。

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让学生在真实场景里学习隧道知识,学校自主设计建设了100米长的高速铁路断面隧道,分为成洞展示区、钢筋绑扎区、监控量测区等13个大功能区,设置了百余个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扫描知识点二维码随时随地学习。

仰拱钢筋绑扎安装是隧道施工过程中一项关键工序,同时又属于隐蔽工程,这时,学生就可以在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操作。记者在仰拱钢筋绑扎检查区看到,学生通过检查钢筋搭接长度、焊缝宽度、焊缝厚度、钢筋接头设置、钢筋外观质量等,熟悉仰拱钢筋绑扎检查的基本内容。

实训课老师刘锦介绍,这可以培养学生钢筋检查的动手能力和填写隧道仰拱钢筋绑扎安装检查表的能力。

此外,学校还引进一台盾构机,建成配套维保实训车间及全系列盾构虚拟仿真操作系统及电气设备故障排查训练台,实现了“全真实体+虚拟仿真+智慧管理”产学研用创一体化功能。

毛红梅感慨道:“我校盾构专业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不管是规模,还是专业建设、教学条件排名稳居全国前列。老师定期到全国最先进的盾构生产厂商或盾构一线培训,了解盾构结构、原理等,全面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很快就成为合格的产业工人,为产改添活力、增动力。”

“双元”育人“两头甜”

助力学生好就业、就好业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而学生就业状况是检验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参照。陕铁院坚持就业优先导向,有效助力学生高质量“好就业、就好业”。学校就业率连续18年保持在95%以上,位居全省高校就业去向落实率前列。

韩小卫说:“在学校与企业‘双向奔赴’中,我们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和发展主线,形成了集共建基地、共享资源、合作教学、协同创新、联合招生、合作就业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双元’育人新模式。”目前,稳定合作企业达330余家,校内实训基地达125个;签订共建协议,运行良好并有保障机制的校外实训基地已达464个,其中大多为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世界500强企业,形成了牢固的校企命运共同体。

当日17时,记者在操场上看到穿着各色工服的学生在一起打篮球。学院工会副主席王宏礼介绍道,这些都是企业订单班的学生,学校组织文体活动时,订单班学生穿着各自企业的服装参赛,企业人力资源部还带来慰问品,给学生当啦啦队,形成了独有的文化氛围,学生早早就有了归属感,凝聚力更强。

“现阶段,学院将以服务国家交通强国、铁路‘走出去’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持续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不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建设‘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的铁路工程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韩小卫坦言。

对于该校的育人模式,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赵健杰教授指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快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在这一发展逻辑中,产业工人队伍是主体力量。因此,要贯彻落实总体思路,即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现在一些企业正在落实“新八级工”制度,这一制度安排,给予产业工人极大激励,为其实现职业理想,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本报记者  王青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