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776期:第04版 创造

南泥湾的雨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阎冬

入伏第一天,天气并未热起来,反而是零零星星地飘起了小雨,燥热的心情因雨的不期而遇变得凉爽而温顺。

在时断时续的细雨中,我们踏上了去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进行党风廉政教育培训的征途。车过铜川,雨大了起来,雨点在车窗上不安分地跳跃着,像急速游动的蝌蚪,从上到下密布着,把车窗拉成朦朦胧胧的雨帘。

夏日出行,喜遇小雨,是旅途的一大乐事。雨滋润着山川、河流和田野里的庄稼,凉爽着在雨中摇晃的大巴车里的人,心安理得地享受着雨带来的凉爽和车摇晃出的睡意,上下眼皮黏在一起又打开的时候,车已到了南泥湾稻香门。“群山无处不飞翠,千亩稻田尽染绿。”雨中的南泥湾,层层叠叠的绿山上是扯不断、吹不乱的浓雾,如乳般的雾与天上飘浮的朵朵白云交织在一起,装饰着洁净的天。天不是阴沉沉的,反而呈现着一片亮色的淡蓝。雨好像不是从云朵上飘下来的,而是山上的雾气被风吹散了化成的泪滴,滋润着这块红色土地。

陕北的雨是温顺的、清亮的,不像关中、陕南的雨那么急促、浑浊。南泥湾的雨是索性丢掉雨伞、光着脚,走在一眼望不到头绿油油的稻田里可以触摸的雨;或者是哼着歌、散着步,跑进公路旁边无论哪家农户,被主人热情地“怂恿”着从院中菜地里摘下鲜嫩的黄瓜、沾满雨水的西红柿可以品尝的雨;或者是撑着小船、听雨打荷叶声,畅游在南泥湾湿地公园里,一步一景把“陕北好江南”一起装进相框可以珍藏的雨。

南泥湾的雨是有灵性的、绿色的。在南泥湾学习的几天里,雨时断时续,多半是在夜里悄悄地下,来得容易下得爽快。待到第二天,雨过天晴,天空更蓝,山川更绿,庄稼更显生机,一望无垠的绿色成了南泥湾厚厚的底色。

记得建党80周年前夕,报社策划了一个“老区行·看变化”的大型采访活动,我毫不犹豫地报名要求到延安、到南泥湾去采访。那时,从西安到延安坐长途汽车几乎要花大半天时间,从南向北,过了铜川的金锁关,两边就是连绵起伏的黄土山包,公路上铺满了土,汽车驶过扬起漫天沙尘。记忆里,在广袤的陕北大地,有相当长一段时间,黄色都是挥之不去的主色调。处在黄土高原腹地的南泥湾也是干旱少雨,山上的植被稀疏,裸露的田野有为数不多的玉米无精打采地耷拉着发蔫的叶子,就连藏在山旮旯里农户的低屋土窑上也蒙着一层厚厚的黄土。“要是有一场透心雨,该多好呀!”采访中时时能感受到,当地人眼里满是对雨的期盼、对绿色的期盼!

时过境迁,如今的南泥湾雨多了起来,陕北的绿色也多了起来,陕西的绿色版图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北延伸了800里……雨中的南泥湾山清水秀,植被丰茂,稻田泛绿,鸭鹅成群,一派“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景象。

雨淋湿了大地万物,却没有淋走来南泥湾旅游的客人,他们纷纷在党徽广场打卡留念,或者在旁边的摊点前采购南泥湾大米、安塞腰鼓、洛川苹果、陕北大枣,最受欢迎的还是印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8个毛体大字的手工艺布包、休闲T恤,再买一双草鞋,才算收获满满。游客乐此不疲,兜售陕北特产和纪念品的商贩,对雨却有了丝丝抱怨,生怕大雨冲淡了生意。抱怨归抱怨,满足的笑容始终挂在脸上,不言而喻,他们才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者、受益者。

站在南泥湾的土地上,经过雨水洗礼的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更显庄重巍峨。我们能在这座具有延安窑洞特色的建筑里学习培训,难道不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南泥湾不仅是大生产运动的主战场,南泥湾精神的诞生地也是劳模精神的发祥地。因工作关系,从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选址设计到奠基建设再到投入使用,我曾不下十次来到这里,每一次都对南泥湾精神、劳模精神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没有老一辈革命先烈的艰苦奋斗、牺牲奉献,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一代接着一代干,哪里有今日南泥湾的“江南风光”,黄土高原“绿色屏障”的盛世景象?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雨落南泥湾,沃野千里、风光旖旎,这雨滴不就是当年开荒的八路军战士流下的汗水;风吹草低、天高云淡,这朵朵白云不就是陕北群众劳作中擦汗用的白羊肚手巾;党徽高耸、歌声悦耳,这弯弯的镰刀、淬火的铁锤不就是一代代共产党人披荆斩棘的强大“武器”!

淋着南泥湾的雨,听着陕北民歌,看着满目翠绿,站在党徽广场前重温入党誓词,我不禁感慨:南泥湾的雨是温顺的、清亮的、绿色的,但归根到底是红色的、温暖的,它洋洋洒洒、自由自在地洒向大地,滋润着万物,浇灌着中国人的根,温暖着我们的中国心。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