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矿山建设让“眼见愁”变成“看不够”
俯瞰改造后的矿山微公园。
“要是我不说,谁会知道这里以前是一座荒草疯长、乱石遍地的矸石山呢!”7月27日下午,升井下班的陕煤集团黄陵矿业瑞能煤业公司综采队机电维修工周国庆自豪地说。
中伏第三天,记者走进瑞能煤业,一阵新风扑面而来,放眼望去,天蓝、地净、水清、草绿……近年来,瑞能煤业在推进绿色发展过程中,以建设“花园式矿区”为目标,持续强化生态修复治理、生产废料排放、智慧矿区建设力度,让“眼见愁”变成“看不够”。
矸石山变身生态园
走进瑞能煤业矸石山生态园,记者首先发现了六块牌板,每一块都展现了矿区经过多年来治理褪变前后的模样。
煤炭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煤矸石,久而久之,堆放在瑞能煤业矿区腹地的固废占地足有6.38公顷,滑塌、扬尘、自燃,每项危害都严重影响着职工生活与矿区发展。
为彻底敲除这块压在瑞能人心上的“黑石头”,瑞能煤业针对这座约6.38公顷的“固废”山体,制定了“一园两区”的治理格局,通过分层覆土、修建挡墙、恢复植被的做法,在矿区内打造了一座农业生态与党建文化相融合的微公园,生态大棚、红色造型、休闲长廊、仿古凉亭……如今,这里成了矿区职工放松娱乐的好去处。
在瑞能煤业,褪变美景不仅这一处,沿着矿区蜿蜒的木栈道,入眼最先看到的爱心广场,静观园、修身石、花瓣跑道,每一处都是瑞能煤业包含匠心描绘的生态美景。
用科技“利器”破解环保难题
在奋力推进“智能矿井智慧矿区”的建设过程中,瑞能煤业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工艺,用科技“利器”为绿色发展提速增效。
借助厂区内工业环网升级改造的东风,瑞能煤业对原污水处理站扩建升级,并将污水处理站、供热站以及井下中央水泵房、中央变电所等关键区域进行集成化智慧管理,进一步提高矿井各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效能。
“在机电队集控中心,只需电脑前操作几步,井下污水的收集、沉淀、过滤、净化一气呵成,处理后II标准的水质以及每小时150吨的净水效率,彻底为矿井生产卸下了‘净水负担’。”污水处理站负责人张博介绍。
煤炭开采伴生的矸石何处安置?采空区随时间流逝怎样能够不塌陷?地表环境如何不受采动影响而破坏?在瑞能煤业探索实践“井下矸石充填技术”以来,所有难题迎刃而解。
对无法布置采区工作面的不规则煤层分布带,采取掘进破煤的方式回收资源,而将其他区域内,掘进岩石巷道或半煤岩巷道所产生的矸石通过抛矸技术充填至采空区域内,实现井下固废不升井,采空区域不会大幅塌陷,地表生态环境不受影响。
“新工艺带来的成效十分显著,井下矸石零排放、无害化处置方式,为煤矿矸石处理提供了一种更加经济环保的解题思路。”该公司生产技术部负责人余洋说。
从“旁观者”变为“当事人”
记者前面提到的爱心广场占地约4400平方米,其前身是原废弃洗煤厂,与如今的干净整洁、花红草绿不同,厂区周围废料堆积、污水残留、杂草丛生,雨天是水泥路,晴天是扬灰路……一系列环境问题成为高质量发展路上最大的“拦路虎”。
瑞能煤业立足矿井实际,成立专项治理小组,全矿上下协同努力对废旧设施进行拆除清理,厂区内外路面平整硬化,经过加工设计、清理淤泥、浇筑混凝土、绿化美化,让废弃洗煤厂彻底改头换面成为如今的爱心广场。曾经广场内污染程度最大、占地约260平方米的沉淀池,在治理后,如今成了矿区最亮眼的音乐喷泉。
绿色生态逐渐恢复后,变化悄然而至:花草树木慢慢茂盛,虫鸣鸟语渐渐丰富,无论四季寒暑,总能看到生活在矿区的职工或家属三两结伴,前来健身运动……
绿色发展不仅要把“面子”做好,更要把“里子”做实。本着“黑色资源绿色开采”的发展理念,瑞能煤业充分发挥宣传栏、横幅、工作联络群、每周学习日等宣传教育阵地作用,加大对绿色理念、资源保护、生态文明等方面知识的宣教力度,引导广大职工从小事做起,消除工作中灯长明、水长流的浪费现象,在生活中主动进行垃圾分类、爱护草木,让矿山职工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旁观者”变为“当事人”。
从粗粝里拓荒,在黄土上播种,回首望去,瑞能煤业已经走过了三十七载光阴,如今的矿区已褪去“黑袍”换上“新装”,“绿色、低碳、科技、文明”渐渐成为矿区精彩变化进程中的关键词,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瑞能煤业奔跑的步伐将愈快愈稳。
本报记者 鲁静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俯瞰改造后的矿山微公园。
“要是我不说,谁会知道这里以前是一座荒草疯长、乱石遍地的矸石山呢!”7月27日下午,升井下班的陕煤集团黄陵矿业瑞能煤业公司综采队机电维修工周国庆自豪地说。
中伏第三天,记者走进瑞能煤业,一阵新风扑面而来,放眼望去,天蓝、地净、水清、草绿……近年来,瑞能煤业在推进绿色发展过程中,以建设“花园式矿区”为目标,持续强化生态修复治理、生产废料排放、智慧矿区建设力度,让“眼见愁”变成“看不够”。
矸石山变身生态园
走进瑞能煤业矸石山生态园,记者首先发现了六块牌板,每一块都展现了矿区经过多年来治理褪变前后的模样。
煤炭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煤矸石,久而久之,堆放在瑞能煤业矿区腹地的固废占地足有6.38公顷,滑塌、扬尘、自燃,每项危害都严重影响着职工生活与矿区发展。
为彻底敲除这块压在瑞能人心上的“黑石头”,瑞能煤业针对这座约6.38公顷的“固废”山体,制定了“一园两区”的治理格局,通过分层覆土、修建挡墙、恢复植被的做法,在矿区内打造了一座农业生态与党建文化相融合的微公园,生态大棚、红色造型、休闲长廊、仿古凉亭……如今,这里成了矿区职工放松娱乐的好去处。
在瑞能煤业,褪变美景不仅这一处,沿着矿区蜿蜒的木栈道,入眼最先看到的爱心广场,静观园、修身石、花瓣跑道,每一处都是瑞能煤业包含匠心描绘的生态美景。
用科技“利器”破解环保难题
在奋力推进“智能矿井智慧矿区”的建设过程中,瑞能煤业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工艺,用科技“利器”为绿色发展提速增效。
借助厂区内工业环网升级改造的东风,瑞能煤业对原污水处理站扩建升级,并将污水处理站、供热站以及井下中央水泵房、中央变电所等关键区域进行集成化智慧管理,进一步提高矿井各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效能。
“在机电队集控中心,只需电脑前操作几步,井下污水的收集、沉淀、过滤、净化一气呵成,处理后II标准的水质以及每小时150吨的净水效率,彻底为矿井生产卸下了‘净水负担’。”污水处理站负责人张博介绍。
煤炭开采伴生的矸石何处安置?采空区随时间流逝怎样能够不塌陷?地表环境如何不受采动影响而破坏?在瑞能煤业探索实践“井下矸石充填技术”以来,所有难题迎刃而解。
对无法布置采区工作面的不规则煤层分布带,采取掘进破煤的方式回收资源,而将其他区域内,掘进岩石巷道或半煤岩巷道所产生的矸石通过抛矸技术充填至采空区域内,实现井下固废不升井,采空区域不会大幅塌陷,地表生态环境不受影响。
“新工艺带来的成效十分显著,井下矸石零排放、无害化处置方式,为煤矿矸石处理提供了一种更加经济环保的解题思路。”该公司生产技术部负责人余洋说。
从“旁观者”变为“当事人”
记者前面提到的爱心广场占地约4400平方米,其前身是原废弃洗煤厂,与如今的干净整洁、花红草绿不同,厂区周围废料堆积、污水残留、杂草丛生,雨天是水泥路,晴天是扬灰路……一系列环境问题成为高质量发展路上最大的“拦路虎”。
瑞能煤业立足矿井实际,成立专项治理小组,全矿上下协同努力对废旧设施进行拆除清理,厂区内外路面平整硬化,经过加工设计、清理淤泥、浇筑混凝土、绿化美化,让废弃洗煤厂彻底改头换面成为如今的爱心广场。曾经广场内污染程度最大、占地约260平方米的沉淀池,在治理后,如今成了矿区最亮眼的音乐喷泉。
绿色生态逐渐恢复后,变化悄然而至:花草树木慢慢茂盛,虫鸣鸟语渐渐丰富,无论四季寒暑,总能看到生活在矿区的职工或家属三两结伴,前来健身运动……
绿色发展不仅要把“面子”做好,更要把“里子”做实。本着“黑色资源绿色开采”的发展理念,瑞能煤业充分发挥宣传栏、横幅、工作联络群、每周学习日等宣传教育阵地作用,加大对绿色理念、资源保护、生态文明等方面知识的宣教力度,引导广大职工从小事做起,消除工作中灯长明、水长流的浪费现象,在生活中主动进行垃圾分类、爱护草木,让矿山职工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旁观者”变为“当事人”。
从粗粝里拓荒,在黄土上播种,回首望去,瑞能煤业已经走过了三十七载光阴,如今的矿区已褪去“黑袍”换上“新装”,“绿色、低碳、科技、文明”渐渐成为矿区精彩变化进程中的关键词,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瑞能煤业奔跑的步伐将愈快愈稳。
本报记者 鲁静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