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质生产力成为测绘地理信息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书记、局长 徐开明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就曾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今年6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深刻阐明了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核心标志、显著特点等重要内容。新质生产力是在原有生产力的基础上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特征的先进生产力。
党中央、国务院布局数字中国、数字政府和数字经济建设,测绘地理信息是重要的战略性数据资源和新型生产要素。2023年5月,全国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会议提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各行业需求,支撑自然资源管理、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为新时期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加快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道路。
当前,测绘地理信息发展进入关键期、机遇期、攻坚期,深层次矛盾不断凸显,核心能力亟须加强,资源共享亟须统筹,自主创新亟须提升,服务体系亟须升级,这是形成新质生产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的最佳契机。
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瞄准“为数字中国建设打造统一的时空基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丰富的数据要素保障、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营造优良环境、为构建新安全格局严守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底线”的目标方向,统一生产实施、统一空间基准、统一本底数据、统一公共平台,打造“单位共建、行业共用、全省共享”的开放资源,构建多样化、全领域、多形式、全流程测绘地理信息生产服务体系,为数字陕西建设提供统一的时空数据基础底板,彰显测绘精神与“国之大者”的担当。
培养新型测绘地理信息劳动者
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这一转化过程要通过高素质劳动者来实现。人才是第一资源,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因此要打造新型测绘地理信息劳动者,与新质生产力应用相匹配。
要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激发劳动者的创造力、能动性和团队协作能力,构建科学的人才体系与灵活的人才模式。
测绘地理信息进入了跨界融合和协作时代,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灾害防治、应急消防、交通运输、水利建设、农业农村、智慧林业、公共安全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对人才素质、综合能力、业务知识、专业技能等要求不断提高。这就需要开展跨部门、跨行业的交流学习,培养综合型、差异化、多元化的人才,覆盖管理、研发、技术和技能各个层次,筑牢测绘新质生产力的基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快速发展,地理信息、航空航天遥感、新型基础测绘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结合日趋紧密,新质生产力促进了测绘行业对于高素质、多技能人才的需求,因此要重视对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推动测绘地理信息劳动资料迭代升级
新质生产力构建新业态、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重塑新动能,需要现代化装备、自动化设备、数字核心技术等新型生产工具提供支撑,同时需要加强劳动资料创新集成和成果推广应用。
要优化现代测绘基准建设,构建高精度、三维、动态、陆海统一的现代测绘基准,统筹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一张网”,加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化应用,逐步实现跨省协同服务,共建共享共用,打破地域壁垒,避免重复建设,确保数据安全可靠。
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航空航天遥感卫星、无人机、移动扫描车、水下测量船、机载LiDAR、合成孔径雷达、倾斜摄影等测绘地理信息现代化装备与技术优势,打造以省地理空间大数据中心为核心,以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北斗导航位置服务平台、遥感监测服务平台、测绘应急保障服务平台为业务载体的“一中心、四平台”新一代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构建“空天地海”的一体化的新型基础测绘生产服务模式,强化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扩大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
要推进测绘地理信息数据与其他生产要素的耦合协同,整合地理信息+自然资源数据,汇聚融合多部门专题数据,利用地理信息数字技术催生新业态,从传统产品服务模式向按需组装与个性化、定制化、自动化服务转变,充分彰显地理信息的新型生产要素价值。
拓展测绘地理信息劳动对象种类形态
新产品和新服务层出不穷,新的劳动对象孕育而生,更加丰富的劳动对象创造了更多应用场景。新质生产力推动的深刻变革为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
要以地理空间大数据为时空基底,推动时空大数据与自然资源管理深度融合,助力建设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形成测绘地理信息支撑自然资源管理全流程业务体系,服务自然资源管理与生态保护修复。
要充分发挥实景三维陕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公共性、基础性作用,支撑政府各部门数字治理和公众服务,支撑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文物普查、应急救援、耕地保护、乡村振兴、低空经济、自动驾驶、网联汽车等应用场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要以多源遥感数据资源获取、分发、处理与应用为基础,实现全链条的遥感动态监测,为各行业开展资源调查、变化监测等提供统一的遥感数据资源与技术服务,探索测绘地理信息合作共建新模式,形成新质测绘力,激发发展新活力。
提升测绘生产要素组合效率
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需要各生产要素高效匹配,生产组织和服务模式变革调整,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要将地理空间大数据、物联网、传感器、视频等资源,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机器学习、智能识别等高新技术和高精尖装备相结合,联合应用、统筹共建和高效利用,人员生产组织方式向平台化、网络化和数字化转型,打造广泛参与、资源共享、节约集约、紧密协作的测绘新业态,加速生产全流程、全产业链的高效协同与价值提升。
要积极发挥时空数据要素的“粘合剂”作用,推动数字测绘的衍生叠加与跨界融合,充分激发和释放市场活力。加大地理信息数据要素精准匹配和优质供给,发挥国家地理信息服务出口基地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促进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要推进“一测多用”,实现“生产到服务、服务到应用”两个直通,从项目统筹管理、关键技术攻关、具体任务实施3个层面推进“一测多用”,将新型基础测绘业务进行统筹管理,变革海量数据高效处理与更新技术模式,精准对接应用需求,探索新型公共服务和应用标准产品模块。
统筹测绘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大关系
正确处理好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是系统科学匹配新质生产力、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要处理好新质生产力和新质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关系,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绩效考核为指挥棒合理调控计划任务与市场项目的配比结构,构建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处理好新生产方式与传统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坚持问题导向,打破传统模式,提高管理效率,推行符合市场规律、贴近社会需求、遵循科学发展的服务型管理模式;注重资源配置与整合,走集约节约化发展道路,推进一体化、自动化、网络化的测绘生产模式,提高整体组织实施效率。出台《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加快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整体谋划发展阶段性任务和长远目标,积极探索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增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动能,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提供指引。
要处理好创新技术与传统技术之间的关系。在延续传统测绘技术的基础上,开展测绘+、地理信息+、遥感+技术攻关研究,同时将人工智能、大数据挖掘、云计算、移动互联、知识图谱、自动识别、深度学习等技术加以赋能,不断探索实践新应用、新赛道、新优势。
增强测绘新质生产力的内生动力
测绘数据兼具劳动对象和生产要素两大属性,附着性、可塑性、流动性强,能够推动生产方式、治理方式的全面变革。
要完成从数据管理到数据治理的转变,深度挖掘释放地理空间大数据的内在价值和巨大潜能,驱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测绘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与土地、矿产、海洋资源一样是自然资源部门统一配置的保障要素,已快速融入管理、生产、分配、流通、政务服务和公众服务等各环节。要让测绘数据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器,助力数字中国、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建设。
促进测绘新质生产力落地生根
到2025年,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将基本形成新型基础测绘生产服务格局,完成《“十五五”测绘地理信息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持续做好重大项目建设。
全面推进实景三维陕西建设。构建覆盖全面、更新及时、承载力强的实景三维基底数据,实现省市县按需差异化建设,为自然资源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及数字陕西提供三维空间定位框架和分析基础。
打造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基于时空大数据推动天地图·陕西由单一地理信息服务向综合地理信息服务转型,扩大基础地理信息和自然资源专题地理信息的开放力度,建立公众参与的在线地图纠错机制,为政府、企业、公众提供个性化在线服务新模式,打造智慧出行、购物消费、居家生活、在线教育便民生活圈。
书写保护秦岭生态新答卷。建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网格化监管平台,以测绘地理信息手段支撑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监测监管。
助力陕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陕西省黄河流域实景三维,搭建陕西省“智慧黄河”信息平台数字基底,摸清黄河流域陕西段自然资源、地表状况和地形地貌情况,构建空天地水一体化智能感知监测体系,助力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评价工作。
千帆竞发,勇立潮头。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将立足测绘地理信息“两支撑、两服务”工作定位,全面履行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职责,踔厉奋发,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推进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书记、局长 徐开明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就曾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今年6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深刻阐明了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核心标志、显著特点等重要内容。新质生产力是在原有生产力的基础上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特征的先进生产力。
党中央、国务院布局数字中国、数字政府和数字经济建设,测绘地理信息是重要的战略性数据资源和新型生产要素。2023年5月,全国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会议提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各行业需求,支撑自然资源管理、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为新时期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加快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道路。
当前,测绘地理信息发展进入关键期、机遇期、攻坚期,深层次矛盾不断凸显,核心能力亟须加强,资源共享亟须统筹,自主创新亟须提升,服务体系亟须升级,这是形成新质生产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的最佳契机。
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瞄准“为数字中国建设打造统一的时空基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丰富的数据要素保障、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营造优良环境、为构建新安全格局严守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底线”的目标方向,统一生产实施、统一空间基准、统一本底数据、统一公共平台,打造“单位共建、行业共用、全省共享”的开放资源,构建多样化、全领域、多形式、全流程测绘地理信息生产服务体系,为数字陕西建设提供统一的时空数据基础底板,彰显测绘精神与“国之大者”的担当。
培养新型测绘地理信息劳动者
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这一转化过程要通过高素质劳动者来实现。人才是第一资源,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因此要打造新型测绘地理信息劳动者,与新质生产力应用相匹配。
要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激发劳动者的创造力、能动性和团队协作能力,构建科学的人才体系与灵活的人才模式。
测绘地理信息进入了跨界融合和协作时代,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灾害防治、应急消防、交通运输、水利建设、农业农村、智慧林业、公共安全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对人才素质、综合能力、业务知识、专业技能等要求不断提高。这就需要开展跨部门、跨行业的交流学习,培养综合型、差异化、多元化的人才,覆盖管理、研发、技术和技能各个层次,筑牢测绘新质生产力的基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快速发展,地理信息、航空航天遥感、新型基础测绘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结合日趋紧密,新质生产力促进了测绘行业对于高素质、多技能人才的需求,因此要重视对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推动测绘地理信息劳动资料迭代升级
新质生产力构建新业态、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重塑新动能,需要现代化装备、自动化设备、数字核心技术等新型生产工具提供支撑,同时需要加强劳动资料创新集成和成果推广应用。
要优化现代测绘基准建设,构建高精度、三维、动态、陆海统一的现代测绘基准,统筹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一张网”,加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化应用,逐步实现跨省协同服务,共建共享共用,打破地域壁垒,避免重复建设,确保数据安全可靠。
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航空航天遥感卫星、无人机、移动扫描车、水下测量船、机载LiDAR、合成孔径雷达、倾斜摄影等测绘地理信息现代化装备与技术优势,打造以省地理空间大数据中心为核心,以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北斗导航位置服务平台、遥感监测服务平台、测绘应急保障服务平台为业务载体的“一中心、四平台”新一代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构建“空天地海”的一体化的新型基础测绘生产服务模式,强化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扩大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
要推进测绘地理信息数据与其他生产要素的耦合协同,整合地理信息+自然资源数据,汇聚融合多部门专题数据,利用地理信息数字技术催生新业态,从传统产品服务模式向按需组装与个性化、定制化、自动化服务转变,充分彰显地理信息的新型生产要素价值。
拓展测绘地理信息劳动对象种类形态
新产品和新服务层出不穷,新的劳动对象孕育而生,更加丰富的劳动对象创造了更多应用场景。新质生产力推动的深刻变革为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
要以地理空间大数据为时空基底,推动时空大数据与自然资源管理深度融合,助力建设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形成测绘地理信息支撑自然资源管理全流程业务体系,服务自然资源管理与生态保护修复。
要充分发挥实景三维陕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公共性、基础性作用,支撑政府各部门数字治理和公众服务,支撑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文物普查、应急救援、耕地保护、乡村振兴、低空经济、自动驾驶、网联汽车等应用场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要以多源遥感数据资源获取、分发、处理与应用为基础,实现全链条的遥感动态监测,为各行业开展资源调查、变化监测等提供统一的遥感数据资源与技术服务,探索测绘地理信息合作共建新模式,形成新质测绘力,激发发展新活力。
提升测绘生产要素组合效率
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需要各生产要素高效匹配,生产组织和服务模式变革调整,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要将地理空间大数据、物联网、传感器、视频等资源,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机器学习、智能识别等高新技术和高精尖装备相结合,联合应用、统筹共建和高效利用,人员生产组织方式向平台化、网络化和数字化转型,打造广泛参与、资源共享、节约集约、紧密协作的测绘新业态,加速生产全流程、全产业链的高效协同与价值提升。
要积极发挥时空数据要素的“粘合剂”作用,推动数字测绘的衍生叠加与跨界融合,充分激发和释放市场活力。加大地理信息数据要素精准匹配和优质供给,发挥国家地理信息服务出口基地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促进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要推进“一测多用”,实现“生产到服务、服务到应用”两个直通,从项目统筹管理、关键技术攻关、具体任务实施3个层面推进“一测多用”,将新型基础测绘业务进行统筹管理,变革海量数据高效处理与更新技术模式,精准对接应用需求,探索新型公共服务和应用标准产品模块。
统筹测绘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大关系
正确处理好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是系统科学匹配新质生产力、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要处理好新质生产力和新质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关系,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绩效考核为指挥棒合理调控计划任务与市场项目的配比结构,构建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处理好新生产方式与传统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坚持问题导向,打破传统模式,提高管理效率,推行符合市场规律、贴近社会需求、遵循科学发展的服务型管理模式;注重资源配置与整合,走集约节约化发展道路,推进一体化、自动化、网络化的测绘生产模式,提高整体组织实施效率。出台《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加快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整体谋划发展阶段性任务和长远目标,积极探索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增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动能,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提供指引。
要处理好创新技术与传统技术之间的关系。在延续传统测绘技术的基础上,开展测绘+、地理信息+、遥感+技术攻关研究,同时将人工智能、大数据挖掘、云计算、移动互联、知识图谱、自动识别、深度学习等技术加以赋能,不断探索实践新应用、新赛道、新优势。
增强测绘新质生产力的内生动力
测绘数据兼具劳动对象和生产要素两大属性,附着性、可塑性、流动性强,能够推动生产方式、治理方式的全面变革。
要完成从数据管理到数据治理的转变,深度挖掘释放地理空间大数据的内在价值和巨大潜能,驱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测绘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与土地、矿产、海洋资源一样是自然资源部门统一配置的保障要素,已快速融入管理、生产、分配、流通、政务服务和公众服务等各环节。要让测绘数据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器,助力数字中国、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建设。
促进测绘新质生产力落地生根
到2025年,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将基本形成新型基础测绘生产服务格局,完成《“十五五”测绘地理信息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持续做好重大项目建设。
全面推进实景三维陕西建设。构建覆盖全面、更新及时、承载力强的实景三维基底数据,实现省市县按需差异化建设,为自然资源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及数字陕西提供三维空间定位框架和分析基础。
打造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基于时空大数据推动天地图·陕西由单一地理信息服务向综合地理信息服务转型,扩大基础地理信息和自然资源专题地理信息的开放力度,建立公众参与的在线地图纠错机制,为政府、企业、公众提供个性化在线服务新模式,打造智慧出行、购物消费、居家生活、在线教育便民生活圈。
书写保护秦岭生态新答卷。建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网格化监管平台,以测绘地理信息手段支撑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监测监管。
助力陕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陕西省黄河流域实景三维,搭建陕西省“智慧黄河”信息平台数字基底,摸清黄河流域陕西段自然资源、地表状况和地形地貌情况,构建空天地水一体化智能感知监测体系,助力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评价工作。
千帆竞发,勇立潮头。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将立足测绘地理信息“两支撑、两服务”工作定位,全面履行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职责,踔厉奋发,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推进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