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绿色低碳发展增长极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系统为绿色发展谋篇布局。基于区域发展实际,《意见》提出“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为绿色转型指明了路径。我们要积极寻找着力点、突破点和增长点,充分发挥先发地区赋能、辐射和协同作用,带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低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位居全国前列,在“双碳”政策、能力建设和保障方面表现较为突出,绿色低碳发展具备较强优势。无论从经济体量还是碳排量来说,这些地区在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中都扮演着“火车头”角色,可以先行探索,率先打造绿色发展高地。
这些地区产业基础好,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低碳产业相对集聚,要继续把积累的优势做大做强,发挥规模效应和辐射作用。数据显示,深圳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营10年来,累计成交量超过1亿吨、成交额突破23亿元,碳市场年均流动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和基础,持续做大做强绿色低碳产业,进一步加快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建设,将为绿色发展带来强劲动力。
这些地区应在新技术新产业上先行先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为其他地区做好示范。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适应创新驱动、数字赋能、低碳绿色等时代要求,正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当前,不少地方开始加速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广东正努力构建广州、深圳、珠海三核联动、多点支撑、成片发展的低空经济产业格局;京津冀布局智能算力中心,利用蒸发制冷、列间空调、人工智能功控模型算法等新技术提高运营效能,大幅节省用电量。
技术创新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长三角、京津冀等地科教资源丰富,众多高校科研机构可以提供智力支撑。同时,市场上也不乏创新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可以更好开展创新,带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应充分利用创新资源优势,持续加大对绿色低碳创新技术的培育和支持力度,加快经济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提升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绿量”,降低“含碳量”。同时,要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电力系统、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领域广泛应用,利用数字技术赋能绿色转型。
绿色发展高地最终要为全国范围内的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有益经验,激发绿色低碳转型的内生动力。要坚持系统观念,以一体化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充分发挥优势、彰显地方特色,深化区域合作和相互赋能,凝聚发展合力,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金观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系统为绿色发展谋篇布局。基于区域发展实际,《意见》提出“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为绿色转型指明了路径。我们要积极寻找着力点、突破点和增长点,充分发挥先发地区赋能、辐射和协同作用,带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低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位居全国前列,在“双碳”政策、能力建设和保障方面表现较为突出,绿色低碳发展具备较强优势。无论从经济体量还是碳排量来说,这些地区在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中都扮演着“火车头”角色,可以先行探索,率先打造绿色发展高地。
这些地区产业基础好,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低碳产业相对集聚,要继续把积累的优势做大做强,发挥规模效应和辐射作用。数据显示,深圳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营10年来,累计成交量超过1亿吨、成交额突破23亿元,碳市场年均流动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和基础,持续做大做强绿色低碳产业,进一步加快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建设,将为绿色发展带来强劲动力。
这些地区应在新技术新产业上先行先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为其他地区做好示范。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适应创新驱动、数字赋能、低碳绿色等时代要求,正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当前,不少地方开始加速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广东正努力构建广州、深圳、珠海三核联动、多点支撑、成片发展的低空经济产业格局;京津冀布局智能算力中心,利用蒸发制冷、列间空调、人工智能功控模型算法等新技术提高运营效能,大幅节省用电量。
技术创新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长三角、京津冀等地科教资源丰富,众多高校科研机构可以提供智力支撑。同时,市场上也不乏创新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可以更好开展创新,带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应充分利用创新资源优势,持续加大对绿色低碳创新技术的培育和支持力度,加快经济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提升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绿量”,降低“含碳量”。同时,要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电力系统、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领域广泛应用,利用数字技术赋能绿色转型。
绿色发展高地最终要为全国范围内的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有益经验,激发绿色低碳转型的内生动力。要坚持系统观念,以一体化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充分发挥优势、彰显地方特色,深化区域合作和相互赋能,凝聚发展合力,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金观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