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807期:第04版 秦风

千年美食剁荞面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剁荞面是延安市吴起县的特色小吃,其汤汁鲜美、面条筋道。民歌信天游唱道:“羊肉臊子剁荞面,咱二人拜堂心相连。”人们把剁荞面比喻为缠绵、美好的爱情,足以印证了这种美食的珍贵。

剁荞面使用的刀具是特制的,刀长二尺,刀刃朝下,薄厚如同切菜刀一样,刀背两端分别安有手柄。师傅们剁面时,先用擀面杖将和好的面团擀薄,然后拿起剁面刀,随着一阵“噔噔噔”的剁面声,宽窄匀称、细若银丝的面条便铺满案板。若是遇到师傅们高兴,她们还会用红布蒙住双眼,表演一场“黑”剁面。精彩的场景、娴熟的技艺常常会赢得阵阵掌声,令食客们印象深刻。

煮熟的剁荞面捞在大盆里,浇一桶清澈的泉水,面条在泉水作用下迅速灵动起来,扭动着白生生、滑溜溜的身段,忽而漂浮游动,忽而翩翩起舞。用筷子把面条夹进碗里,舀几勺热腾腾、香喷喷的汤汁,再撒一点葱花、香菜、辣椒油,食物的鲜美瞬间迸发,芳香四溢。

搭配剁荞面的汤汁有鸡肉臊子汤、猪肉臊子汤,洋芋臊子汤……食客们可以根据自己口味选择。

剁荞面技艺历史悠久。相传,北魏时期有一对逃婚出来的小夫妻,男的叫农厨,女人叫凤琴。他们住在一处林深叶茂、飞瀑流泉之地,以打猎、种植荞麦为生,过着神仙般的生活。一次,凤琴病重,咽不下炉火烤制的荞面饼,可在那个年代,人们食用荞面的方法仅此一种,急得农厨站在窑洞里来回打转。突然,他看见屋内拐角处立着一口铡刀,灵光一闪,心想:用铡刀把荞面剁成条状,再用汤汁煮熟食用,软和的面条凤琴一定能咽得下。

农厨洗干净铡刀,按照预先设想,做了一碗荞麦面条,端给凤琴食用。躺在炕上的凤琴不仅全吃完了,还出了一身热汗,没过几天病情好转。

凤琴是大家闺秀,又熟读书卷,她敏锐地意识到用铡刀剁荞面是一种发明。后来,剁面的铡刀通过夫妻俩不断改进,刀身逐渐缩小,重量逐渐变轻,为了操刀方便,农厨还给刀身两端皆安装了手柄。他们剁荞面技艺也历经无数次试验得到提升,面条变得又细又长,聪慧的凤琴给这种面食取名“剁荞面”。

时至今日,剁荞面技艺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有一次,我去参加朋友婚礼,目睹了西北女子剁荞面的场景。那天早上,眼看饭点将到,大块羊肉在铁锅里来回滚动,浓浓的汤汁咕嘟嘟地冒着气泡,爆裂出馋人的肉香味。喜事总管手提喇叭,站在人群中一声高喊:“剁荞面服务队来了吗?”话音刚落,十多名中年女人排着整齐队伍走出窑洞。她们统一身穿白裤白衫,头戴一顶高高的白帽子,边走边齐声清脆地回答:“姐们生来手灵巧,荞面剁得细又好……”年轻人起哄道:“说得好,不算好,手起刀落见分晓。”欢声笑语中,女人们每人撑开一张案板,在院子里一字摆开,场面甚为排场。随着“噔噔噔”的剁面声响起,不到半小时,热腾腾、香喷喷的剁荞面就出锅了。满院子的人有的蹲着吃,有的站着吃,一碗不够再来一碗,大快朵颐,唇齿生香,人人吃得热汗淋漓。

剁荞面的女人们告诉我,前两年她们参加了县上举办的就业创业培训班。结业后,自发成立了剁荞面服务队,每人每年收入5万多块钱,生意很是红火。

□王炬堡  杨卫星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