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815期:第03版 一线

中铁七局西安公司兰合铁路项目部坚持把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全力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为建设精品工程提供了坚实保障——

走进大山深处的“幸福之家”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雨后天晴,天高云淡,黄河两岸秋色渐浓。

在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大山深处的兰(州)合(作)铁路最长隧道——西固隧道施工现场,建设者克服了掌子面围岩差、出水大和碳质板岩破碎、存在瓦斯等施工难题,实现了“施工零事故”的预期目标,3号、4号斜井已进入正洞施工阶段。

“在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了进度稳定可控,是项目部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开展劳动竞赛、党员当先锋、党员身边无隐患等系列活动所产生的必然结果。”中铁七局西安公司兰合铁路项目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雷胜斌告诉记者,自2021年进场施工以来,他们坚持把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常态化抓好安全生产和技术创新工作,全力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在艰苦环境中给职工打造一个“幸福之家”,为建设精品工程提供了坚实保障。

重视“三工建设”打造“温暖之家”

“看着满院子盛开的格桑花,我的心情会马上好起来。”8月31日上午,当中铁七局西安公司兰合铁路项目部三工区办公室负责人李正国驱车15公里从最近的快递点给工友们取回一大堆快递包裹回到工区时,已到了吃午饭的时间。

兰合铁路新建正线全长147.4公里,途经兰州市、临夏州和甘南州,中铁七局承建的兰合铁路1标线路全长13.655千米,其中西固隧道是全线最长的隧道,也是全线的控制性工程,位于兰州市西固区至临夏州刘家峡区间,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这里山大沟深,植被稀少,方圆15公里内没有一户人家,是生活“孤岛”。因工程建设需要,三工区就建在4号斜井下面山沟里的一块宽敞地带。

“现在条件好多了,刚来时没水、没电、没路、没网络,每天中午我们开着车给漫山遍野的施工人员送饭,却找不全人,确实荒凉极了!”李正国回忆道。

“要干好工程,先要建好工区驻地。”为了给远离家乡的职工、农民工建一个温暖的家,项目部坚持以人为本,多次策划评估,确定“三工建设”的地理位置,短短一个月,先后建成了中心试验室、3座混凝土拌合站、3个工区驻地和2个钢结构集中加工厂。记者在三工区看到,除了规划整齐的职工宿舍、办公室、餐厅、活动室外,还配套建设了篮球场、洗浴房、洗衣房等,他们还修建了15公里长的便道,花大力气对工区进行了绿化,使项目部和3个工区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个个活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温暖之家”便矗立在了大山深处。

“最让青年职工高兴的是,项目部从山外拉来了网线,现在手机信号都是满的,原来接个电话要跑到最高的山顶上,信号还是时有时无。”李正国说,细小的关爱凝聚了人心,而且项目部每季度为职工过“集体生日”,每年组织职工集中体检,每逢节假日开展文体及慰问活动,为劳务工办理工资卡、开展健康体检,大家随处都能感受到项目部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坚持党建引领打造“安全之家”

在西固隧道1-4号斜井洞口,都设有智慧大屏和二维码展示区。每天进场施工时,作业队长、安全员就会利用智慧大屏和二维码信息对全体人员进行现场安全警示教育,做到防患于未然。

西固隧道为单线隧道,断面小,斜井长度大、坡度大,交通运输、通风、反坡排水难度大,加之隧道地处不良地质环境,有危岩、落石、顺层、高地应力等地质灾害,隧道还穿越了断层、瓦斯地段,给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于工程建设特别是隧道施工来说,安全生产责任大于天,即使出了小事故,也是无法弥补的大问题。”雷胜斌说道。为此,项目党支部以集团公司党委“经纬党建”工作体系为指引,紧紧围绕工程建设,坚持把党建融入安全、生产、进度、关爱职工等各个方面,通过开展创岗建区、党员先锋队、廉洁示范岗、一季一案等多种实践活动,努力把项目部打造成“安全之家”。

“我们每天早上都会在这里进行点名,并就今天施工中应该注意的安全质量问题进行重点讲解。”三工区副经理张斌祥指着洞口的安全讲评台如此说。自进场以来,项目部认真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四个百分百(即全员安全培训;新入职(进场)人员岗位培训;新转岗人员安全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通过每日现场四会(即班前讲话会;当日的技术交底会;当日工作总结会;明日的工作部署会)紧密围绕施工一线加强现场管理,使施工现场有序可控,确保实现“零事故”的目标。

“除此之外,我们还常态化开展党员身边无隐患,群安员、青安岗工作写实,在我们隧道施工现场,你会经常看到有人胳膊上戴有臂章,戴红色臂章的是党员或者群安员,戴蓝色的臂章是青安岗……”张斌祥边走边说。

为加速推动工程项目建设,项目党支部组织开展了“争先创优建精品,比学赶帮保节点”的党建主题活动,通过“八比八创”激发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充分发挥模范先锋带头作用,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组织开展了“劳模座谈会”,邀请了中国中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姜春平,讲述个人工作事迹,激发大家大干热情,树牢安全意识。开展了“大干一百天,安全生产”劳动竞赛,鼓励大家立足岗位,苦练本领,努力把兰合铁路建设成“精品工程”。

加强技术攻关打造“创新之家”

在隧道拱顶浇筑施工中,由于模板的阻隔,作业人员经常看不到实际浇筑情况,容易出现拱顶脱落或者不密实等质量问题。项目部经过多次尝试研究,发明应用了一项拱顶防脱空装置,有效避免了衬砌拱顶脱落和浇筑不密实的问题,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确保了工程质量。

西固隧道左线为全线铺轨及运输通道,必须按要求完成工期节点,而隧道施工受地形地质条件影响,机械效率低,特别是爆破后隧道断面、初支断面超欠挖情况影响着施工进度和质量。为此,张斌祥带领大家进行技术攻关,采用“BIM+三维激光扫描仪”技术,定期对隧道断面、初支断面超欠挖情况分段落进行数据采集,生成各段点云文件,经软件处理后输出隧道断面超欠情况分析报告,然后根据报告动态调整爆破参数,严格控制超欠挖情况,最大限度节约成本,提升了施工质量。

“在超长隧道施工中,我们十分重视新技术、新工法、新专利的应用,促进了施工任务按时间节点进行,目前已完成合同额19.3亿元的42.7%,在全线处于领先地位,且实现了‘施工零事故,技术零失误’的目标。”张斌祥介绍道。

据统计,进场三年来,项目部在施工一线坚持开展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工法创新,已完成“中施协课题项目”立项和实施方案的编制及评审;完成工法申报2项,其中1项已通过省级评审;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个,发明专利受理的已达10项,为超长隧道施工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

□本报记者  阎瑞先  通讯员  胡苗苗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