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最美的自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随着医改深入,医务人员的作风与医德医风建设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营造风清气正医疗环境,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医院生存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从古至今,随着历史长河的不断向前,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早已慢慢地融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中。医务工作者应牢记谆谆教诲,起而行之,在实干中成就事业,以奋斗之心兑现诺言。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道出了人生三境界,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笔者认为,新时代医务工作者也应具备“立志”“守志”“得志”的三重境界,在从医道路上争做最强、最好的自己,不忘来时从医路,坚守医者初心本色,才能“医”路通畅、行稳致远,从而遇见最美的自己。
立志——做最强的自己。
医者要以树牢“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和“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的钻研精神,作为终身追求的志向。过硬的业务技能是医者的立身之本。在患者最需要的时候,能够沉稳应对,处理得当,才能得到患者和同行的信任。如今,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管理、创新能力,业务技能不过硬,高质量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唯有戒骄戒躁,扎实练好基本功,潜心钻研业务,不断超越自己,以真才实学立身,以精湛技艺立业,成为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努力做最强的自己。
守志——做最好的自己。
医者要在“劝汝立身须苦志,月中丹桂自扶疏”的谆谆教诲中坚守医志。“医以德为本,无德不成医”,不论是“大医精诚篇”,还是“希波克拉底誓言”,都强调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首先要培养自己的医德。正如“感动中国”人物胡佩兰医生的颁奖词,“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们身着一袭白衣与患者共同战胜病魔,医务人员成为救死扶伤、关爱生命的最后一道守护线。良好的医德医风是最基本的道德修养,医务人员严格要求自己,清清白白行医,不断擦亮“救死扶伤”的医者“底色”,才能遇见最好的自己,才能砥砺前行、行稳致远。
得志——做最美的自己。
医者始终不忘初心,在“众里寻他千百度”中感悟真谛。“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体现了医者的人文关怀。钟南山院士接诊患者时,他很少坐在椅子上,而是常常站起来,微笑着迎接病人的到来,在他看来,“我们的重点不是治病,而是治病人”。疾病是冰冷的,但医者是温暖的,医生本是悬壶济世之人,同情和爱护病人是医生的天职。将人文关怀变成一种自觉,“见彼苦恼,若己有之”,“待病人如家人”,这便是真正的仁医和良医。如果置患者利益于不顾,让病人过度检查、过度用药,收受利益,这就是庸医,甚至不配做医生。时刻用我们的微笑、耐心向患者传递信心、祝福、鼓励、温暖,和谐的医患关系就是在这样点点滴滴的心灵交流中逐渐建立。润物细无声,一日复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时刻不忘从医使命,也让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收获最美的自己。
席慕蓉的诗歌《做最好的自己》,激励每个人都能勇于活出自己的光彩,勇敢做最好的自己,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价值。我们要时刻警惕“破窗效应”,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医者放纵了对自己的要求,放纵、懈怠一天,就相当于打破一个小洞,如果对此意识不到严重性,那么你的人生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破洞,最后便会千疮百孔。“莫道小节不堪提,蝼蚁之穴溃长堤”。一个人能否严以律己,最大的诱惑是自身,最难战胜的也是自身。在人生路途中,需要我们不断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成功在于我们去不断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比较,今天的自己更好。(张国菊)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随着医改深入,医务人员的作风与医德医风建设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营造风清气正医疗环境,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医院生存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从古至今,随着历史长河的不断向前,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早已慢慢地融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中。医务工作者应牢记谆谆教诲,起而行之,在实干中成就事业,以奋斗之心兑现诺言。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道出了人生三境界,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笔者认为,新时代医务工作者也应具备“立志”“守志”“得志”的三重境界,在从医道路上争做最强、最好的自己,不忘来时从医路,坚守医者初心本色,才能“医”路通畅、行稳致远,从而遇见最美的自己。
立志——做最强的自己。
医者要以树牢“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和“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的钻研精神,作为终身追求的志向。过硬的业务技能是医者的立身之本。在患者最需要的时候,能够沉稳应对,处理得当,才能得到患者和同行的信任。如今,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管理、创新能力,业务技能不过硬,高质量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唯有戒骄戒躁,扎实练好基本功,潜心钻研业务,不断超越自己,以真才实学立身,以精湛技艺立业,成为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努力做最强的自己。
守志——做最好的自己。
医者要在“劝汝立身须苦志,月中丹桂自扶疏”的谆谆教诲中坚守医志。“医以德为本,无德不成医”,不论是“大医精诚篇”,还是“希波克拉底誓言”,都强调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首先要培养自己的医德。正如“感动中国”人物胡佩兰医生的颁奖词,“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们身着一袭白衣与患者共同战胜病魔,医务人员成为救死扶伤、关爱生命的最后一道守护线。良好的医德医风是最基本的道德修养,医务人员严格要求自己,清清白白行医,不断擦亮“救死扶伤”的医者“底色”,才能遇见最好的自己,才能砥砺前行、行稳致远。
得志——做最美的自己。
医者始终不忘初心,在“众里寻他千百度”中感悟真谛。“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体现了医者的人文关怀。钟南山院士接诊患者时,他很少坐在椅子上,而是常常站起来,微笑着迎接病人的到来,在他看来,“我们的重点不是治病,而是治病人”。疾病是冰冷的,但医者是温暖的,医生本是悬壶济世之人,同情和爱护病人是医生的天职。将人文关怀变成一种自觉,“见彼苦恼,若己有之”,“待病人如家人”,这便是真正的仁医和良医。如果置患者利益于不顾,让病人过度检查、过度用药,收受利益,这就是庸医,甚至不配做医生。时刻用我们的微笑、耐心向患者传递信心、祝福、鼓励、温暖,和谐的医患关系就是在这样点点滴滴的心灵交流中逐渐建立。润物细无声,一日复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时刻不忘从医使命,也让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收获最美的自己。
席慕蓉的诗歌《做最好的自己》,激励每个人都能勇于活出自己的光彩,勇敢做最好的自己,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价值。我们要时刻警惕“破窗效应”,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医者放纵了对自己的要求,放纵、懈怠一天,就相当于打破一个小洞,如果对此意识不到严重性,那么你的人生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破洞,最后便会千疮百孔。“莫道小节不堪提,蝼蚁之穴溃长堤”。一个人能否严以律己,最大的诱惑是自身,最难战胜的也是自身。在人生路途中,需要我们不断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成功在于我们去不断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比较,今天的自己更好。(张国菊)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