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改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王琛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与数字化、智能化等高新技术密不可分,需要具备相应技术能力和操作能力的产业工人得以实现,大力培育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长庆油田95%以上的储层属于世界级低渗透油气藏,50多年来,油田依靠科技创新攻克了一系列低渗透油气田世界级勘探开发难题,把“没有开采价值的油田”建成我国目前年产量最高的大油气田,累计产出油气量突破10亿吨,全国每生产的6吨油气中就有1吨来自长庆。油田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以产改为抓手,畅通晋升通道、鼓励技能成才、提高地位待遇,加速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为端牢能源饭碗、推进能源强国建设贡献石油力量。
一、高位推动,构建协同发力工作格局
产改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加速度”。在能源领域培育新质生产力,就要告别传统的管理体系,摆脱传统的增长路径,向新业态、新模式发起进攻。油田高度重视产改工作,努力构建有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与提升体系,一体化组织、项目化运行、多样化推广,引导职工主动参与转型发展,有效有序有力推动产改工作不断深入。
顶层设计合力推进。牢固树立产改工作“一盘棋”思想,成立了以公司党政领导任组长、15个部门参与的产改工作小组,二级以下单位积极对照、研究部署,形成上下发力、高质推进模式。拓展产改领域,梳理产改任务,细化责任分工,将产改工作纳入党建考核、班子考核,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科学施策全面落实。统筹推进以构建归核化业务发展布局、构建扁平化劳动组织模式、搭建标准化组织机构框架、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为内容的“四化”管理,努力构建业务结构布局更加合理、资源利用更加集约、效益效率有效提升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通过依托数字化、智能化成果应用和无人场站建设基础,分级推行两种劳动组织模式,实现“无人值守、区域巡护、集中运维、应急联动”的集约化生产管理方式,场站无人少人值守比例提高至93%,培养与“数智油田”相适应的高素质职工。
聚焦重点紧抓关键。在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抓住劳动和技能竞赛、群众性创新创效工作,从立项源头统筹布局,强化人力资源、科技发展、物资设备等部门环节参与度,全力打通创新项目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面对“五难二缺四不完善”的运行现状,工会组织积极处理好创新与制度、资金、人才、技术等八大关系,全力完善创新成果“五步走、三推法”转化模式和创新工作“七个一”运行机制,在系统性、全方位调研基础上,研究出台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统筹各部门优势资源,加大创新成果转化扶持力度。同时,工会牵头建立督导联系工作机制,坚持公司、厂处、班站三级联动,选聘6名产改评价员,加大产改工作落实督导和问题反馈,保障了工作方向不偏移、任务落实不走样,在推动新质生产力中更有抓手。
二、优化平台,拓宽素质提升工作通道
产改为提素增效搭建了“大平台”。高素质产业工人是产业工人队伍中掌握最新科技的创新力量,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油田始终坚持“有技能才更有力量、能创新才更有作为”的产业工人培育方向,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创新型人才,通过订单式培育、定向培育、定岗式培育高技能人才,造就更多掌握核心技术的石油工匠。
畅通技能晋升平台。不断完善基层岗位技能、厂处综合素质、公司特殊工种、重点业务外培4级培训平台,建成5大培训基地、70个实训场地、450多个班组练兵台,每年培训职工5.4万人次,占职工总数的80%。建立了以赛促学、以赛代训、以赛促培的多级技术比武平台,打造了一支2.6万名高级工及以上为主体的高素质职工队伍。连续24年承办国家级、省部级、集团公司技能竞赛,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夯实人才根基。
搭建创新创效平台。通过政策支持、典型带动、阵地培育,建成2个国家级、13个省部级、19个公司级、36个厂处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并于2019年打造了固定的“创新创效成果展厅”,成为培育职工创新意识的新阵地,每年开展创新人才观摩学习3万人次。在陕西省总工会的支持下,2022年建成5家企业、7个工作室、近120人参与的工作室联盟,加大创新交流,提升创新质量。借助长庆数字化建设优势,搭建了“创新联盟”手机阵地,开办劳模工匠大讲堂182期,有效延伸培训触角,形成了工作室辐射、攻关小组推进、数千名职工参与的创新网络,把创新阵地聚智、育人作用最大化,征集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科技数智等一线创新成果1000余项,在新能源、数智化领域也逐年增进。
拓展交流展示平台。建立完善“基层单位每年组织、公司工会两年一届、省部级展会主动参与”的三级创新成果展示机制,挖掘一线职工创新成果1150项,其中443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积极参加全国发明成果展、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陕西省职工科技节等高级别展会,146项成果在各大油田推广、368项成果获得省部级大奖。同时,把创新工作与公司重点任务主动融合,与信访保卫、科技发展联合开展“反内盗合理化建议”“我为科技创新办实事”等主题活动,在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工作质量、加大安全保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精准切入,完善职业成长工作路径
产改为人才强企打通了“快车道”。人才是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的第一资源,抓住职工素质提升的关键点,就掌握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油田将人才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资源,制定人才强企工程实施方案,以工程思维推动人才强企工程项目化、表格化、时序化运行,发挥“油气并举”人才培养平台优势,梯队化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完善职工成长制度。在页岩油、致密气、新能源等重点领域组建高水平创新团队,实施“领航计划”赋能工程,推动“青马工程”“启航新星”培养提质扩面。纵向完善职工9级进阶式晋升通道,横向打通技能、技术、管理三支队伍身份转换机制。近年来,2600余人根据优势“定位”,畅通了职业发展渠道,培养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名,全国技术能手、三秦工匠、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7人。
提高技能人才待遇。坚持评先选优向高技能人才倾斜,从两级技能专家中直推劳模先进,近三年从技能人才中推荐重点荣誉200余人,占各类先进总数65%以上。提升技能人才薪酬待遇,推动业绩奖金与职业等级挂钩,形成“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的导向。同时,实行高技能人才津贴制度,技师以上每月随工资发放1500元-10000元津贴,有效激发了产业工人的岗位建功热情,让高技能人才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主动作为、积极贡献。
优化职工培育方式。通过深化“白大褂+红工衣”技术帮带制度,为一线创新团队在科研机构中设置正式编制,提升技能人才技术研讨水平和层次,引领更多工人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工会和业务部门相互配合,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与公司人力资源部开展技能专家、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同评共建活动,为公司级、省部级、国家级工作室共拨付30万-120万扶持资金。与科技发展部联合将一线职工创新成果纳入公司科技进步奖奖励范畴,每年专项拨款100万元奖励优秀“五小”创新成果,优化“展学研产用”创新机制,在培养创新型职工中不断尝试。
长庆油田作为能源央企,准确把握能源发展形势,以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为主导,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不断激发职工活力,持续打造素质优、技艺精、规模大的产业工人队伍,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构筑竞争新优势、赢得发展底气,引导广大职工共绘“大强壮美长”新发展图景,勇担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长庆担当”,在建设质量强省、助力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贡献“长庆力量”。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王琛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与数字化、智能化等高新技术密不可分,需要具备相应技术能力和操作能力的产业工人得以实现,大力培育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长庆油田95%以上的储层属于世界级低渗透油气藏,50多年来,油田依靠科技创新攻克了一系列低渗透油气田世界级勘探开发难题,把“没有开采价值的油田”建成我国目前年产量最高的大油气田,累计产出油气量突破10亿吨,全国每生产的6吨油气中就有1吨来自长庆。油田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以产改为抓手,畅通晋升通道、鼓励技能成才、提高地位待遇,加速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为端牢能源饭碗、推进能源强国建设贡献石油力量。
一、高位推动,构建协同发力工作格局
产改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加速度”。在能源领域培育新质生产力,就要告别传统的管理体系,摆脱传统的增长路径,向新业态、新模式发起进攻。油田高度重视产改工作,努力构建有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与提升体系,一体化组织、项目化运行、多样化推广,引导职工主动参与转型发展,有效有序有力推动产改工作不断深入。
顶层设计合力推进。牢固树立产改工作“一盘棋”思想,成立了以公司党政领导任组长、15个部门参与的产改工作小组,二级以下单位积极对照、研究部署,形成上下发力、高质推进模式。拓展产改领域,梳理产改任务,细化责任分工,将产改工作纳入党建考核、班子考核,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科学施策全面落实。统筹推进以构建归核化业务发展布局、构建扁平化劳动组织模式、搭建标准化组织机构框架、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为内容的“四化”管理,努力构建业务结构布局更加合理、资源利用更加集约、效益效率有效提升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通过依托数字化、智能化成果应用和无人场站建设基础,分级推行两种劳动组织模式,实现“无人值守、区域巡护、集中运维、应急联动”的集约化生产管理方式,场站无人少人值守比例提高至93%,培养与“数智油田”相适应的高素质职工。
聚焦重点紧抓关键。在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抓住劳动和技能竞赛、群众性创新创效工作,从立项源头统筹布局,强化人力资源、科技发展、物资设备等部门环节参与度,全力打通创新项目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面对“五难二缺四不完善”的运行现状,工会组织积极处理好创新与制度、资金、人才、技术等八大关系,全力完善创新成果“五步走、三推法”转化模式和创新工作“七个一”运行机制,在系统性、全方位调研基础上,研究出台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统筹各部门优势资源,加大创新成果转化扶持力度。同时,工会牵头建立督导联系工作机制,坚持公司、厂处、班站三级联动,选聘6名产改评价员,加大产改工作落实督导和问题反馈,保障了工作方向不偏移、任务落实不走样,在推动新质生产力中更有抓手。
二、优化平台,拓宽素质提升工作通道
产改为提素增效搭建了“大平台”。高素质产业工人是产业工人队伍中掌握最新科技的创新力量,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油田始终坚持“有技能才更有力量、能创新才更有作为”的产业工人培育方向,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创新型人才,通过订单式培育、定向培育、定岗式培育高技能人才,造就更多掌握核心技术的石油工匠。
畅通技能晋升平台。不断完善基层岗位技能、厂处综合素质、公司特殊工种、重点业务外培4级培训平台,建成5大培训基地、70个实训场地、450多个班组练兵台,每年培训职工5.4万人次,占职工总数的80%。建立了以赛促学、以赛代训、以赛促培的多级技术比武平台,打造了一支2.6万名高级工及以上为主体的高素质职工队伍。连续24年承办国家级、省部级、集团公司技能竞赛,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夯实人才根基。
搭建创新创效平台。通过政策支持、典型带动、阵地培育,建成2个国家级、13个省部级、19个公司级、36个厂处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并于2019年打造了固定的“创新创效成果展厅”,成为培育职工创新意识的新阵地,每年开展创新人才观摩学习3万人次。在陕西省总工会的支持下,2022年建成5家企业、7个工作室、近120人参与的工作室联盟,加大创新交流,提升创新质量。借助长庆数字化建设优势,搭建了“创新联盟”手机阵地,开办劳模工匠大讲堂182期,有效延伸培训触角,形成了工作室辐射、攻关小组推进、数千名职工参与的创新网络,把创新阵地聚智、育人作用最大化,征集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科技数智等一线创新成果1000余项,在新能源、数智化领域也逐年增进。
拓展交流展示平台。建立完善“基层单位每年组织、公司工会两年一届、省部级展会主动参与”的三级创新成果展示机制,挖掘一线职工创新成果1150项,其中443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积极参加全国发明成果展、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陕西省职工科技节等高级别展会,146项成果在各大油田推广、368项成果获得省部级大奖。同时,把创新工作与公司重点任务主动融合,与信访保卫、科技发展联合开展“反内盗合理化建议”“我为科技创新办实事”等主题活动,在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工作质量、加大安全保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精准切入,完善职业成长工作路径
产改为人才强企打通了“快车道”。人才是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的第一资源,抓住职工素质提升的关键点,就掌握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油田将人才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资源,制定人才强企工程实施方案,以工程思维推动人才强企工程项目化、表格化、时序化运行,发挥“油气并举”人才培养平台优势,梯队化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完善职工成长制度。在页岩油、致密气、新能源等重点领域组建高水平创新团队,实施“领航计划”赋能工程,推动“青马工程”“启航新星”培养提质扩面。纵向完善职工9级进阶式晋升通道,横向打通技能、技术、管理三支队伍身份转换机制。近年来,2600余人根据优势“定位”,畅通了职业发展渠道,培养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名,全国技术能手、三秦工匠、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7人。
提高技能人才待遇。坚持评先选优向高技能人才倾斜,从两级技能专家中直推劳模先进,近三年从技能人才中推荐重点荣誉200余人,占各类先进总数65%以上。提升技能人才薪酬待遇,推动业绩奖金与职业等级挂钩,形成“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的导向。同时,实行高技能人才津贴制度,技师以上每月随工资发放1500元-10000元津贴,有效激发了产业工人的岗位建功热情,让高技能人才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主动作为、积极贡献。
优化职工培育方式。通过深化“白大褂+红工衣”技术帮带制度,为一线创新团队在科研机构中设置正式编制,提升技能人才技术研讨水平和层次,引领更多工人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工会和业务部门相互配合,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与公司人力资源部开展技能专家、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同评共建活动,为公司级、省部级、国家级工作室共拨付30万-120万扶持资金。与科技发展部联合将一线职工创新成果纳入公司科技进步奖奖励范畴,每年专项拨款100万元奖励优秀“五小”创新成果,优化“展学研产用”创新机制,在培养创新型职工中不断尝试。
长庆油田作为能源央企,准确把握能源发展形势,以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为主导,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不断激发职工活力,持续打造素质优、技艺精、规模大的产业工人队伍,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构筑竞争新优势、赢得发展底气,引导广大职工共绘“大强壮美长”新发展图景,勇担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长庆担当”,在建设质量强省、助力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贡献“长庆力量”。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