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847期:第04版 憩心亭

张掖和丹霞山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罗锦高

来到陇西张掖古城,不得不为此城名发问:“何谓张掖?”

很多城市因其山水区域或文化特征命名,这座城市却是以汉武帝开疆拓土的历史典故而得名,源于汉武帝“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设张掖这个地名建置,意思是扩大国土,如张开臂膀,揽掖城池,以通达西域各地。

这富有霸气的名字便诞生于此,由此有了驻军和眷属,继而又有历代移民。人气旺起来就兴起了边塞之城,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驿站。

在如今的大佛寺内,还留存有许多历史遗迹,具有大气象的特征。如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的大卧佛,长度近三十五米,为释迦牟尼涅槃像,安卧于佛坛之上,形体丰满,神态安详,双眼微闭未闭之间,仿佛参透出世间万象的禅意,给予人无穷的神秘感。

历史文化的大气象不仅限于一方城池、一座寺庙,被发现不久的自然遗址丹霞地貌,仍以其大开大合的气象呈现在世人面前。

因其连绵起伏、异彩纷呈的裸露山体,被当地人称为彩山或彩虹山,成为张掖市的又一张名片。然而在十八年前,它还只是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地质奇迹。这得益于当地一位农民的最初发现,他叫雷兴义,电视宣传片或画册上把他的名字和彩山自然联系在了一起,亲切地称之为“丹霞老雷”。

老雷的发现与付出可谓实至名归,这与五十多年前秦兵马俑的发现何等相似。秦兵马俑的陶人、陶马碎片也是被当地打井的农民意外发现,但他们不知道这是在地下酣睡了两千多年的地下兵团。而雷兴义发现彩山之美,便是他有意识地竭力推介。

俗话说,家中有宝不外露,而老雷却生怕无人知,他逢人就夸,见人就炫。以前开农家乐餐馆那阵子,时有摄影、绘画爱好者来此处摄影、写生,或有偶尔来探险猎奇的人,不论对方年龄大小、身高胖瘦,他一概当朋友接待。放下手里的活,义务当带路人,或徒步或骑摩托车带他们进山,上坡下沟,不辞劳苦,如数家珍一般边走边讲。

来人看他不吝耗费时间和体力,心里过意不去,便给付小费酬谢,他却分文不取。临别时,常挂在嘴上的那句话:“你们出山后,给我们多宣传展示,就是最好的回报,再苦再累也值!”由此,引来更多摄影家接踵而至,再经过省市新闻媒体的推介,又经过水、路、电的开发打造,已成为旅游热点。

张掖的丹霞地貌,正是无数山峦如同削尖了脑袋似的簇簇拥拥,奔腾而来,逶迤而去,奇观夺目,美不胜收。无怪乎每一个景点看台都以“七彩”当头命名,如“七彩仙缘台”“七彩锦绣台”等等,看得人眼花缭乱,痴迷不舍。

坐摆渡车来到第一站仙缘台,高高低低的群山像无数披着红色袈裟的僧人,聚首默祷,寂然无声。有的独立山体,身着百褶拖地裙似的,山不转彩裙转,云不转妩媚转。来到七彩云霞台更是另一番景象:山山披彩,坡坡落霞,就是在川道中,如同彩色的河流,以夸张的曲线大幅度地抛开波峰浪谷,摄人心魄。就是有意抓一把泥土,那彩色便在手心停留;不小心滑一脚,便滑出一道有表情的沙土来。我站在木板栈道上,山坡之间原先被人踩踏出来的小路,弯弯曲曲纠缠其间,叠印出许多问号,叩问彩山的前世今生。

要问彩山的年纪,约有一亿多岁了。大体经历了轰轰烈烈的造山运动,随着漫长时间的演变,经过内力和外力的作用,以及山体崩积、风化和流水侵蚀的变异,成为丹霞奇观。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铁等矿物碎屑沉积而成,在不同天气湿度和光线的强弱而泛出多彩。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