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6965期:第04版 读书观察

被高估的民国女作家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回望经典■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民国女作家曾辉煌一时,不仅阵容强大,人才济济,而且创作高产,佳作迭出。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有冰心、萧红、丁玲、张爱玲、林徽因、庐隐、冯沅君等。她们特立独行、才华横溢,具有非同凡响的文学魅力,一些人还有丰富多彩的情感生活、跌宕起伏的人生遭际,这不仅在当时成为文坛焦点,直到现在仍不断被人们谈论。在这些民国女作家中,有一些被贬低、冷落以至于遗忘,也有几位被明显高估、夸大甚至神化,譬如张爱玲、萧红、冰心。用黑格尔的话来说,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本文想探讨一下,那几位被明显高估的民国女作家的前因后果。

被神化的张爱玲

曾经在1950年至1980年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大陆文学界,张爱玲被妖魔化为一个被汉奸文人胡兰成抛弃的怨妇,其作品也被尘封多年,文学史上仅仅一笔提过,似乎她是个可有可无的文学过客,是民国女作家中并不显眼的一个女配角。不要说普通民众,就是大学中文系的学生也大都没读过张爱玲的作品,她成为一个被忽略和屏蔽、被严重边缘化的民国女作家。

命运的改变,要感谢美籍中国文学评论家夏志清教授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夏志清在这部书里浓墨重彩地高度评价张爱玲的创作成就,所占用篇幅超过了大陆所有作家。在这部英文版的汉学著作中,他将这位当时尚未得到普遍认可的作家,排到鲁迅之前,甚至大胆断言:张爱玲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

因为夏志清的极力推崇,加之人们对多年被禁锢作家与作品兴趣的强烈反弹,还有一些新锐评论家的推波助澜,张爱玲的作品陆续出版,有的还被拍成电视剧,如《金锁记》《倾城之恋》,让大家迅速认识了这个风格独特的另类作家,有的甚至成了她的忠实粉丝。一时间,张爱玲俨然成了现代中国最伟大的作家,几乎被一些崇拜者捧为“女神”。

平心而论,张爱玲的写作成就和水准都很高,写作风格和手法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但其文学地位时下还是被过分高估了。张爱玲的作品风格阴暗偏执、幽闭幻灭、冷漠琐碎,作品内容又远离今天的生活,创作手法也乏善可陈,这几点就局限了她的文学高度。杂文家王小波说:“天知道张爱玲后来写的那叫什么东西。她把自己的病态当作才能了……”小说家王安忆说:“张爱玲略一眺望到人生的虚无,便回缩到俗世之中,而终于放过了人生的更宽阔和深厚的蕴含。”我以为这些评价都是比较中肯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当人们逐渐从张爱玲小说带来的新鲜感冷静下来,由狂热趋于理性,当一切恢复正常,人们会越来越认识到,张爱玲的作品“不过如此”,当初的神化与拔高是十分荒唐而可笑的。

起起落落的萧红

萧红的人生是不幸的,爱她的几个人都给她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她又因病去世太早,年仅31岁,其文学才华还没来得及全面展示。她写的东西过分沉重,主要表现北方农村底层人物的挣扎,不合那些世俗读者的胃口,所以,她的文学影响与文学地位一直是起起落落,很不稳定。

她的第一次引人注目,是在1934年。这一年她在上海结识了鲁迅,并在鲁迅的帮助下出版了长篇小说《生死场》,该书是最早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的作品之一,鲁迅为之作序,给予热情鼓励。《生死场》出版后,引起当时文坛的重视,好评如潮,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

沉寂几年后,1940年萧红去了香港,这是她的第二次人生高潮。在此期间,她先是创作了带有左翼现实主义风格的长篇小说《马伯乐》,但质量不高影响也不大。随后,她又发表了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小说《牛车上》《小城三月》,反响不俗,引起人们注意。不久,她最有影响力也最具水平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问世,引起轰动,被香港“亚洲文坛”评为20世纪中文小说百强第九位。

的确,萧红的小说具有散文化特征,对生活观察很独到,对人性中恶与丑陋的暴露,以及对男权社会暴力的揭示比较深刻。但是,毕竟萧红只活了31岁,其文学生涯很短,作品有影响的也只有《呼兰河传》与《生死场》,即便是这两部书,也存在着人物形象模糊、情节松散和语言生涩的缺陷,当今读者并不多。而且,萧红因为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是凭着天赋和本能写作的,也正因为此,她的作品参差不齐,好作品很好很独特,而另一些作品又明显很弱很不成熟。王彬彬教授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刊文认为,在“左翼作家”普遍边缘化的当下,萧红作为唯一的例外,受到的热烈推崇和极度赞美,“实在是有几分荒谬”。如果说张爱玲的高估市场主要在民间,萧红的被高估则主要局限于评论家层面,各有千秋。总之,萧红是个富有文学才华但还难称“伟大”的作家,其文学成就与地位不可过分高估。

剩”者为王的冰心

冰心是民国女作家中最早开始写作、最早成名又是寿命最长者,终年99岁。

早在“五四”文学时期,冰心就发表了一系列较有影响的关注社会问题的短篇小说,如《斯人独憔悴》《去国》《秋风秋雨愁煞人》,突出反映了封建家庭对人性的摧残、面对新世界两代人的激烈冲突以及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苦痛。引起人们的注意,但苦于不能指明解决问题的出路,作品似乎不够深刻。

1923年前后,她开始陆续发表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她的《繁星》《春水》和《寄小读者》都已经成了经典文本。她告诉孩子们要懂得博爱,爱自己、爱别人、爱世界的万物。

但她的最大缺憾是没有长篇小说,甚至连中篇小说也没有,而文学界恰恰最看重的是有没有“大部头”,就连鲁迅也因没有长篇曾遭人质疑其“伟大作家”的身份。而冰心只写了几篇有影响的短篇小说,再加上若干散文。从作品数量和影响力上看,冰心散文远远超过其小说。

与张爱玲、萧红比,冰心是个中规中矩的作家。她写作风格明快、阳光,文笔简洁易懂,很受读者尤其是小读者的欢迎,但也被人说是“不够深刻”。她的婚姻高度稳定,夫唱妇随,几乎没有任何值得炒作的逸闻。

正因为如此,一些人认为冰心的地位被高估了。韩寒等“80后”作家发表言论,声称冰心、老舍、茅盾等人文笔很差,没有文采。如果说这还是嘴上无毛的后生小子的口出狂言,那么,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也说:“普通散文家里,像朱自清、冰心的书,都用不着太认真读。”可为什么冰心的名气比她同时期的那些女作家要大得多,有个观点说,冰心的长寿是一个重要因素。石评梅活了26岁,萧红活了31岁,庐隐活了36岁,林徽因活了51岁,就是关露,也在上世纪80年代初去世,倘若她们也能都活到百岁之寿,说不定也会像冰心那样热,甚至比冰心更热,这就是“剩”者为王的道理。

民国被高估的女作家,各有各的情况,各有各的缘由。文学史还会不断被修改,作家们的文学地位还会调整,随着历史的推进,萦绕在作家身上的各种迷雾会慢慢散去,各种偏见也会得到矫正。从一段较长的时间来看,文学史还是比较公平的,文学以外的政治因素会慢慢淡化,最终还是要靠作品本身说话,民国女作家们都会逐渐回归本位,得到其应有的评价。陈鲁民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