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广阔平台 让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关键字:脱颖而出,人才,技能,平台
10月28日,2024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争夺赛(高职组)智能电梯装配调试与检验赛项在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开赛。来自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8支职业院校代表队300余名师生同台竞技、一展风采。
实践反复证明,通过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各级各类劳动和技能竞赛,不仅为培养选拔能工巧匠、三秦工匠、大国工匠等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搭建了广阔平台,而且是进一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和提升产业工人整体素质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抓手。
近年来,我省职工职业技能竞赛蓬勃开展,每年举办各类省级职业技能竞赛百余场,覆盖200多个职业(工种),参与技能竞赛的职工达30万人次以上,不仅彰显了三秦儿女的精湛技艺,还走上全国乃至国际技术比武舞台并赢得诸多荣誉,书写了新时代陕西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新篇章。
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骨干力量。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必须用好劳动和技能竞赛这个传统优势,紧紧围绕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持之以恒开展各级各类劳动和职业技能竞赛,不断创新竞赛内容和形式,健全完善产业工人参与竞赛、接受培训的机制制度,畅通成长成才渠道,让更多高技能人才在大赛中脱颖而出,努力打造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最大限度激发产业工人的创新创造热情和活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建功立业,是进一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常态化开展技能比武、岗位练兵、“五小”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鼓励产业工人立足工作岗位、解决企业生产科研中实际问题,在推进企业技术革新,解决科研生产难题中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必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建设,带领更多产业工人在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绝活绝技的传承中敢做善为、攻坚克难,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浓厚氛围。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此次出台的《意见》提出,力争到2035年,培养造就2000名左右大国工匠、10000名左右省级工匠、50000名左右市级工匠。目标宏伟、任务艰巨。我们要根据《意见》的部署要求,联系陕西产改工作实际,认真总结经验做法,仔细查找问题不足,固底板、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以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为引领,不断推动产改工作走深走实,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杨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10月28日,2024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争夺赛(高职组)智能电梯装配调试与检验赛项在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开赛。来自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8支职业院校代表队300余名师生同台竞技、一展风采。
实践反复证明,通过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各级各类劳动和技能竞赛,不仅为培养选拔能工巧匠、三秦工匠、大国工匠等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搭建了广阔平台,而且是进一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和提升产业工人整体素质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抓手。
近年来,我省职工职业技能竞赛蓬勃开展,每年举办各类省级职业技能竞赛百余场,覆盖200多个职业(工种),参与技能竞赛的职工达30万人次以上,不仅彰显了三秦儿女的精湛技艺,还走上全国乃至国际技术比武舞台并赢得诸多荣誉,书写了新时代陕西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新篇章。
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骨干力量。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必须用好劳动和技能竞赛这个传统优势,紧紧围绕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持之以恒开展各级各类劳动和职业技能竞赛,不断创新竞赛内容和形式,健全完善产业工人参与竞赛、接受培训的机制制度,畅通成长成才渠道,让更多高技能人才在大赛中脱颖而出,努力打造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最大限度激发产业工人的创新创造热情和活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建功立业,是进一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常态化开展技能比武、岗位练兵、“五小”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鼓励产业工人立足工作岗位、解决企业生产科研中实际问题,在推进企业技术革新,解决科研生产难题中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必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建设,带领更多产业工人在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绝活绝技的传承中敢做善为、攻坚克难,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浓厚氛围。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此次出台的《意见》提出,力争到2035年,培养造就2000名左右大国工匠、10000名左右省级工匠、50000名左右市级工匠。目标宏伟、任务艰巨。我们要根据《意见》的部署要求,联系陕西产改工作实际,认真总结经验做法,仔细查找问题不足,固底板、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以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为引领,不断推动产改工作走深走实,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杨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