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869期:第01版 首版

张雷威:“老黄牛”拓出致富路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张雷威查看作物长势情况。(资料图)

“我们成立了陕西省第一个以各行各业劳模为主的榆林市总工会劳模金点子乡村振兴服务队,探索出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乡村振兴三部曲,帮助1.2万多名群众实现脱贫致富……”

10月19日,陕西延安干部学院。原国网榆林供电公司工会主席、69岁的张雷威神采奕奕,正在台上为西藏那曲第十期村主干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能力素质提升班学员分享着乡村振兴工作经验。

全国劳动模范、三秦楷模、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他在乡村一线24年的执着坚守。2000年以来,张雷威先后以驻村干部、挂职副县长、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等身份开展扶贫工作,足迹遍布榆林市6个县区、19个乡镇、56个村,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扶贫“老黄牛”、扶贫“点子王”。

扎根黄土地,开辟新天地

时钟拨回到2000年,得知公司要选派人员开展驻村扶贫工作,张雷威第一时间报名,工作经验丰富且吃苦耐劳的他很快通过了审核。这一去,便是24年。

“当时我驻村扶贫第一站是神木芹菜沟村。”初次驻村经历令张雷威印象深刻。刚进村时,迎接他的不是热烈的掌声,也不是满怀期待的欢迎,而是村民充满怀疑的眼神,甚至有人当面质问:“你能给我们办什么事?”

出师不利,并没有挫张雷威的志气。大家的不解和质疑,反而激起他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张雷威没有多说什么,决定用实际行动给村民一个答案。他在村头废弃的学校里收拾出了一间房,从此安下了家。白天不是在田间地头和老乡拉家常,就是深入村民家中走访,晚上回去挑灯学习种植养殖相关书籍到深夜。短短一周时间,“老张”便和村民打成了一片。

此后,张雷威围绕治沙和产业发展工作,给村里买回了枣树、杨树苗,组织村民栽种。即使遇到遮天蔽日的沙尘天气也毫不退缩,挽起袖子干得灰头土脸,一棵棵生机勃勃的小树苗在黄土高原沟壑中扎下了根。“老张是个扑下身子干实事儿的人!”渐渐的,村民对他的印象有了改观。

“光有干劲还不行,必须得尽快熟悉基层工作。”为此,张雷威虚心向村民学习,从养猪、养羊、养牛,到苹果树修剪、枣树病虫害防治、种植富硒玉米……他都学得津津有味。

一有时间,张雷威便去赶农村集市,了解牛羊价格、粮食行情,真正融入村民生活中,摸透村情、熟透民情,为开展扶贫工作做好充分调研准备。

“既然到这儿,就不能这不懂、那不会,一定要把自己变成内行人。”对于扶贫工作,张雷威认为最重要的是“认真”二字,这也是他驻村20多年来始终坚守的原则。

致富“金点子”,燃起新“硒”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张雷威尤其重视贫困村产业发展。这个思维活跃的“点子王”,想了很多“金点子”,推动各村特色产业创新发展,形成脱贫致富长效机制。

2017年,张雷威牵头成立陕西省第一个“金点子”劳模扶贫帮困服务队,后转为乡村振兴服务队。“服务队集中了一批热心社会扶贫事业的劳动模范、第一书记、农牧业专家,为群众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和帮扶。”张雷威介绍道。服务队组建以来,足迹遍布榆林地区100多个村子,帮助乡亲们建起肉牛养殖场、白绒山羊养殖场、养鸡专业社、蔬菜香菇大棚、万亩山地有机苹果园。同时,指导大家开发乡村旅游、开展农产品电商等,有力助推乡村振兴,受益人群达5万余人。

如何让传统农业发展走出新路子,是张雷威一直琢磨的问题。他经过反复考察、实验,找到了发展富硒功能农业的“新点子”。2021年开始,他在李站村组织村民试种富硒玉米、富硒谷子、富硒苹果各100亩,收获后经西安权威机构检测均已达到相关标准。这令张雷威欣喜不已:“我们要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富硒小米、富硒苹果品牌,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为进一步扩大产业发展优势,在张雷威的组织下,2023年联合李家站周边7个行政村16个自然村,组建成立了“支部产业联盟”,集中连片种植富硒农作物,通过“支部联盟+企业助力+合作社”形式,培育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农产品,年销售收入达2000万元。

“我们的富硒苹果、富硒小米在大会上获得了2024年富硒好产品的荣誉。”10月10日,在山东济南举行的第七届全国富硒功能大会暨2024年富硒农产品博览会现场,张雷威自豪地说。致富“金点子”,燃起了“钱”景广阔的新“硒”望。

退休不退志,余热亦生辉

20余载春秋,青丝变白发,皱纹也悄悄爬上了张雷威这张黝黑的、饱经风霜的脸。几大箱数十本工作日志,记录了他驻村帮扶的点点滴滴。“退休不退志,余热亦生辉。”在日记扉页,他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2017年,李站村和富顺养牛合作社正值施工关键时期,已经退休两年的张雷威,因超龄问题无法再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听到他要离开的消息后,70多户村民自发联名写信,并按上红手印,向政府请愿把张雷威留下来。乡亲们说:“老张是我们的主心骨,没有他合作社办不下去。”

“合作社才刚起步,还有42户贫困户参加,现在养牛设施不完善,牛还未进场。我走了,这些贫困户咋办?”张雷威心里同样放心不下。最终,经多方协调,他以米脂县政府特聘扶贫顾问身份留了下来。

一个个鲜红的手印,一颗颗赤诚的心。这封饱含村民期盼的联名信,令张雷威在感动之余,更多了几分笃定。“大家这么信任我,我一定要继续做下去,并且要做得更好。”

2021年,和富顺养牛合作社累计出售小牛收入已达50多万元,分红25万元,其中贫困户保底分红3000元,最多的能分到近8000元。分红会上,张雷威将自己“榆林好人楷模”的1万元奖励金捐献出来。“我认为这1万元应该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合作社更需要它。”他说。

如今,脱贫攻坚战已经打赢,张雷威也过了退休年龄,但乡村振兴的嘹亮号角吹响,他奔走在田野乡间的步伐,至今没有停歇。

明年70岁了,打算什么时候“真正”退休?

对于记者的提问,张雷威目光满是坚定,仿佛早就下定了决心,“只要村民有需求,我就有责任去帮助他们。”他顿了顿说,“没有期限!”

不难看出,这份事业,早已融入到他的血液中,成为他毕生的追求……

本报记者  宁黛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