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天竺山
□杨志勇
贾平凹先生说,秦岭最美是商洛。商洛最美是哪里?每个人或许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天竺山应该是其一,应朋友邀约去了,尽兴之余,获得了许多别样的人生体验。
我们一行驱车上午从西安出发,行程两个多小时,到达天竺山脚下时已至中午。坐索道缆车上行的十多分钟里,向下俯瞰,可见一簇簇、一撮撮、一堆堆、一层层的红浸染了满山的绿。山腰下的绿虽然还是主色调,但都成了陪衬,因为最抢游客眼球的是铺陈在山间的红叶之美。看那红色或黄色,或浓或淡,与绿色组成的各种美景,像艺术大师在大自然中泼墨而成的一幅幅水彩画,它们彼此美美与共,又在成人之美中各美其美,令人欣赏,令人陶醉。此情此景,让我真正领略了“十月金秋”之美。如果秦岭红叶之美美在陕南,那么陕南红叶之美,便是在天竺山下了。
下了缆车,在山腰的小广场观赏,对岸远处的山边出现了一条长长的纯蓝色飘带,俨然一道特别的风景线。仔细观察发现,原来是天空在逐渐变阴时在那一方留下的一道“空白”。气象万千则有万千之美。一时天气变得也无风雨也无晴,而这不正是一年四季的常态么?人生之岁月之命运莫不过如此。
沿着旁边的台阶拾级而上,看到两幅描绘在山林道路上的彩画,与山林相映成趣,又浑然一体。听说是美院师生“到此一游”的即兴作品,我逗趣,这是真正把艺术写在了大地上。
接下来让人更为称赞的多彩世界是玄天洞内的景观。此洞是一个穿山洞,洞长约三百米,三四人可并排同行。洞内利用灯光技术,分别营造了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阶段不同情景,如梦似幻。进入洞内,踩着木板铺就的台阶缓缓而上,不同年龄的游客会有不同感受,年轻者在其中充满了浪漫、想象和期许;年龄稍长者在追赶时光的氛围中,往往没有来得及走好“过去”,就匆匆走到了“现在”,面对“将来”无比广阔的宇宙星空,除了感到一日不能等闲之外,任何时候都不敢懈怠。那头有两个洞口,一处为网红打卡地,游客到此为止;另一处在穿越“将来”后,就走出了一个别样世界。
出了洞口,在山腰中沿着弯弯曲曲的栈道走过一段平坦之路,就要攀登陡峭的台阶。路途上,后面有人不断超越我们,像冲锋战士一样,脚步似乎带着一股风。也遇到几名游客不断询问登上山顶还有多远,他们在心里打了退堂鼓,腿脚似乎灌了铅一样,步子总是显得很沉重,一路走走停停,不一会儿就被我们甩了很远。见此状,同行的一位教授分享登山经验,山再高,路再远,心里想着目标,脚下只顾走好眼前的两三步台阶即可,不知不觉就登上了山顶,否则就会被目标吓倒,还未行走多远,就会身累心也累。人生梦想之路依然如此,把大目标划分为眼前一个个切实可行的小目标,逐一不断突破,追求不止,最终就会轻松实现理想目标。教授的话,引起共鸣,如不遇此行,焉能得此启迪。
在你追我赶中,我们很快来到了那个像大柱头一样插在山顶的石柱根部,此石因此被称之“天柱”。石根下有个一米见方不规则的天然山洞,深约十米,洞内有沁水,水中有三只乌龟,以它们的大小判断,最大的一只约四五斤重,像是龟爷爷,其它两只应该分别是龟儿子、龟孙子,洞外的石刻写着“寿龟”两个字,旁边还有一个大石龟驮着一个竖着的长方形石碑,因时间仓促和字体太小而没有去辨认内容。不过,我想碑记应该是记述石柱、石洞和寿龟之不同寻常来历及其有关的传说。
上了凌云亭观赏,发现大天柱旁边还有两个“小天柱”。不用猜想,天竺山的曾用名“天柱山”应该因此而得名。它们像天柱,像蜡烛,像竹笋,古称之“天柱摩霄”,为丰阳(山阳)八景之一,其景之美被赞称为“秦岭一绝”。传说,唐贞观三年,慧远禅师在天柱山铸铁瓦、修铁瓦殿,传佛教。至晚唐时期,有印度僧人来此云游,见天柱山险峰插天,连声感叹,似乎回到了西域佛国天竺故土,当时的佛教住持闻听此言,便将“天柱山”改名为“天竺山”。而早在汉代,天竺山就有了道教,至今现存的古寺庙建筑10余处,其中双峰观、云盖寺保存完好。相传唐代高道罗公远、吕洞宾,宋代著名理学家邵雍都曾在此隐居,故此山有了“西北小武当”之美誉。由此,我弄明白了进入商洛境内,看到几处路标上把“武当山”与“天竺山”写在一起的原因,它们之间不仅有地理上的联系,更有宗教文化的纽带。
当日,在凌云亭错过了观赏“天竺云海”之美景,但是置身此地,通过清末举人陈鲁斋的《天竺摩霄》:“拔出群岚数万里,青天象外露奇峰。悬岩向背疑风雨,绝顶阴晴变夏冬。罗列儿孙排玉笋,撑持砥柱现芙蓉。仙缘有份谁修到,下界声传古寺钟。”不难想象当中的诗情画意之美。
从凌云亭登上山顶百米之遥,看到山顶全部被华山松覆盖的情景,似乎整座山被戴了一顶大大的绿色帽子,此地称之“松涛林海”。在一面陡峭如削的山岩之上,四面风高,日夜寒冷,竟然有四季常青之大树,令人深感自然生命之堂奥。山顶的松林间搭建了许多小木屋,每个小木屋门前分别有大小不一的露台。于是畅想,在晴朗的夜晚,吹着山风,瞭望星空,在瞬时接通天线后,人生的很多疑惑都会恍然大悟。朋友朱玲说:“看上了,邀请你有空了就来这儿创作。”有人说,恐怕只剩下孤独寂寞了。有人说,大孤独才有大彻悟。我感到,处身在一个高处,如果带着目标和思考,沉浸良久,凡人也会成仙哩!
徐步登上山顶五层楼高的观景台,大伙儿激动地高呼:“天竺山——我来了!”那声音旋即就飘散在风中,环顾周围的群山全都低矮了下去。山高人为峰,站在最高处,仿佛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那会儿非常自信——我是无人能够超越的。游览了许许多多的名山,在这里第一次真正体验了“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也算真正打开了眼界。同行的朋友纷纷在海拔2069米的观景台标识牌前拍照留念。围绕栏杆,观看四周的远山如黛,呈现在眼前的皆是一幅幅“江山如画”之美景,立时人就壮志满怀了。
从观景台所在山峰的另一侧顺路而下就到了“云盖观”。广场边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红墙上两行黄色大字“坚持我国宗教化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格外醒目,仅此就旗帜鲜明地揭开了宗教文化的神秘色彩。
夜幕渐渐来临,随后所有的景点都来不及细品,甚至不敢驻足,疾步下到索道上口。至此,导游说游天竺山不走回头路,我称之“环游天竺山”。
下到山脚时,暮色已浓。游客接待中心五彩灯光营造的一幕幕山间夜景,又一次让大家在啧啧称赞之余,纷纷拿起手机比赛摄影艺术来。
导游想着我们此行没有欣赏到天竺山日出和云海之盛景,就用手机转发照片给我们看。我说,今后不一定去观大海、华山等日出之美,也一定要再寻找机会来天竺山,了却一桩遗憾。当然,还有很多没有去的景点,包括险峰银装、雾凇奇观等四季不同的美景,都要去瞧一瞧,别人说得再好,百闻不如一见。
一行人中有三对夫妇,皆是教授,一路说笑不停,浸淫在他们的快乐氛围中,4个小时的往返路程也不觉得山高路远,我竟然没有丝毫的疲惫感,甚至没有一丁点饥饿感。教授说,那是中午喝了主家的酱香型延安酒的缘故,朋友周先生赞称此酒为“陕西的茅台”。导游小刘是当地姑娘,长相是陕南姑娘的代表,身材单挑、皮肤白净、举止文静、性情温柔,穿着红色休闲服,更映衬得人漂亮好看。中午吃的是当地的豆酱炒肉、酸辣魔芋等特色菜肴。因而,同行的一位朋友说,美景、美食、美酒、美人,让我们此行都遇见了。
姑娘说,只要愿意经常来,这里的美景、美食、美酒、美人,随时都在等着你们。
回到山脚下的酒店,泡了一个惬意的温水澡,那水的温柔、细腻,滴在皮肤上如丝绸划过一般,舒适得妙不可言。一行人深有同感,不光是这里的水好,店家购买的设备也好,所以吃住、游玩在这里,让游客有了特别的美好体验和轻松愉悦。因而,忽然想起山中一块大石头上铭刻的一句话——天竺山:一个走心的地方。这“走心”,让我体会到了当地政府和开发商的用心、精心、匠心,令游客赏心、悦心、洗心。
离开天竺山时,难忘在观景台上那种悠然自得和旷达境界,油然从心头涌出一句话:“世界是你的,也是我的,更是我们的。”这应该是畅游天竺山所得之魂吧!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杨志勇
贾平凹先生说,秦岭最美是商洛。商洛最美是哪里?每个人或许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天竺山应该是其一,应朋友邀约去了,尽兴之余,获得了许多别样的人生体验。
我们一行驱车上午从西安出发,行程两个多小时,到达天竺山脚下时已至中午。坐索道缆车上行的十多分钟里,向下俯瞰,可见一簇簇、一撮撮、一堆堆、一层层的红浸染了满山的绿。山腰下的绿虽然还是主色调,但都成了陪衬,因为最抢游客眼球的是铺陈在山间的红叶之美。看那红色或黄色,或浓或淡,与绿色组成的各种美景,像艺术大师在大自然中泼墨而成的一幅幅水彩画,它们彼此美美与共,又在成人之美中各美其美,令人欣赏,令人陶醉。此情此景,让我真正领略了“十月金秋”之美。如果秦岭红叶之美美在陕南,那么陕南红叶之美,便是在天竺山下了。
下了缆车,在山腰的小广场观赏,对岸远处的山边出现了一条长长的纯蓝色飘带,俨然一道特别的风景线。仔细观察发现,原来是天空在逐渐变阴时在那一方留下的一道“空白”。气象万千则有万千之美。一时天气变得也无风雨也无晴,而这不正是一年四季的常态么?人生之岁月之命运莫不过如此。
沿着旁边的台阶拾级而上,看到两幅描绘在山林道路上的彩画,与山林相映成趣,又浑然一体。听说是美院师生“到此一游”的即兴作品,我逗趣,这是真正把艺术写在了大地上。
接下来让人更为称赞的多彩世界是玄天洞内的景观。此洞是一个穿山洞,洞长约三百米,三四人可并排同行。洞内利用灯光技术,分别营造了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阶段不同情景,如梦似幻。进入洞内,踩着木板铺就的台阶缓缓而上,不同年龄的游客会有不同感受,年轻者在其中充满了浪漫、想象和期许;年龄稍长者在追赶时光的氛围中,往往没有来得及走好“过去”,就匆匆走到了“现在”,面对“将来”无比广阔的宇宙星空,除了感到一日不能等闲之外,任何时候都不敢懈怠。那头有两个洞口,一处为网红打卡地,游客到此为止;另一处在穿越“将来”后,就走出了一个别样世界。
出了洞口,在山腰中沿着弯弯曲曲的栈道走过一段平坦之路,就要攀登陡峭的台阶。路途上,后面有人不断超越我们,像冲锋战士一样,脚步似乎带着一股风。也遇到几名游客不断询问登上山顶还有多远,他们在心里打了退堂鼓,腿脚似乎灌了铅一样,步子总是显得很沉重,一路走走停停,不一会儿就被我们甩了很远。见此状,同行的一位教授分享登山经验,山再高,路再远,心里想着目标,脚下只顾走好眼前的两三步台阶即可,不知不觉就登上了山顶,否则就会被目标吓倒,还未行走多远,就会身累心也累。人生梦想之路依然如此,把大目标划分为眼前一个个切实可行的小目标,逐一不断突破,追求不止,最终就会轻松实现理想目标。教授的话,引起共鸣,如不遇此行,焉能得此启迪。
在你追我赶中,我们很快来到了那个像大柱头一样插在山顶的石柱根部,此石因此被称之“天柱”。石根下有个一米见方不规则的天然山洞,深约十米,洞内有沁水,水中有三只乌龟,以它们的大小判断,最大的一只约四五斤重,像是龟爷爷,其它两只应该分别是龟儿子、龟孙子,洞外的石刻写着“寿龟”两个字,旁边还有一个大石龟驮着一个竖着的长方形石碑,因时间仓促和字体太小而没有去辨认内容。不过,我想碑记应该是记述石柱、石洞和寿龟之不同寻常来历及其有关的传说。
上了凌云亭观赏,发现大天柱旁边还有两个“小天柱”。不用猜想,天竺山的曾用名“天柱山”应该因此而得名。它们像天柱,像蜡烛,像竹笋,古称之“天柱摩霄”,为丰阳(山阳)八景之一,其景之美被赞称为“秦岭一绝”。传说,唐贞观三年,慧远禅师在天柱山铸铁瓦、修铁瓦殿,传佛教。至晚唐时期,有印度僧人来此云游,见天柱山险峰插天,连声感叹,似乎回到了西域佛国天竺故土,当时的佛教住持闻听此言,便将“天柱山”改名为“天竺山”。而早在汉代,天竺山就有了道教,至今现存的古寺庙建筑10余处,其中双峰观、云盖寺保存完好。相传唐代高道罗公远、吕洞宾,宋代著名理学家邵雍都曾在此隐居,故此山有了“西北小武当”之美誉。由此,我弄明白了进入商洛境内,看到几处路标上把“武当山”与“天竺山”写在一起的原因,它们之间不仅有地理上的联系,更有宗教文化的纽带。
当日,在凌云亭错过了观赏“天竺云海”之美景,但是置身此地,通过清末举人陈鲁斋的《天竺摩霄》:“拔出群岚数万里,青天象外露奇峰。悬岩向背疑风雨,绝顶阴晴变夏冬。罗列儿孙排玉笋,撑持砥柱现芙蓉。仙缘有份谁修到,下界声传古寺钟。”不难想象当中的诗情画意之美。
从凌云亭登上山顶百米之遥,看到山顶全部被华山松覆盖的情景,似乎整座山被戴了一顶大大的绿色帽子,此地称之“松涛林海”。在一面陡峭如削的山岩之上,四面风高,日夜寒冷,竟然有四季常青之大树,令人深感自然生命之堂奥。山顶的松林间搭建了许多小木屋,每个小木屋门前分别有大小不一的露台。于是畅想,在晴朗的夜晚,吹着山风,瞭望星空,在瞬时接通天线后,人生的很多疑惑都会恍然大悟。朋友朱玲说:“看上了,邀请你有空了就来这儿创作。”有人说,恐怕只剩下孤独寂寞了。有人说,大孤独才有大彻悟。我感到,处身在一个高处,如果带着目标和思考,沉浸良久,凡人也会成仙哩!
徐步登上山顶五层楼高的观景台,大伙儿激动地高呼:“天竺山——我来了!”那声音旋即就飘散在风中,环顾周围的群山全都低矮了下去。山高人为峰,站在最高处,仿佛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那会儿非常自信——我是无人能够超越的。游览了许许多多的名山,在这里第一次真正体验了“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也算真正打开了眼界。同行的朋友纷纷在海拔2069米的观景台标识牌前拍照留念。围绕栏杆,观看四周的远山如黛,呈现在眼前的皆是一幅幅“江山如画”之美景,立时人就壮志满怀了。
从观景台所在山峰的另一侧顺路而下就到了“云盖观”。广场边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红墙上两行黄色大字“坚持我国宗教化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格外醒目,仅此就旗帜鲜明地揭开了宗教文化的神秘色彩。
夜幕渐渐来临,随后所有的景点都来不及细品,甚至不敢驻足,疾步下到索道上口。至此,导游说游天竺山不走回头路,我称之“环游天竺山”。
下到山脚时,暮色已浓。游客接待中心五彩灯光营造的一幕幕山间夜景,又一次让大家在啧啧称赞之余,纷纷拿起手机比赛摄影艺术来。
导游想着我们此行没有欣赏到天竺山日出和云海之盛景,就用手机转发照片给我们看。我说,今后不一定去观大海、华山等日出之美,也一定要再寻找机会来天竺山,了却一桩遗憾。当然,还有很多没有去的景点,包括险峰银装、雾凇奇观等四季不同的美景,都要去瞧一瞧,别人说得再好,百闻不如一见。
一行人中有三对夫妇,皆是教授,一路说笑不停,浸淫在他们的快乐氛围中,4个小时的往返路程也不觉得山高路远,我竟然没有丝毫的疲惫感,甚至没有一丁点饥饿感。教授说,那是中午喝了主家的酱香型延安酒的缘故,朋友周先生赞称此酒为“陕西的茅台”。导游小刘是当地姑娘,长相是陕南姑娘的代表,身材单挑、皮肤白净、举止文静、性情温柔,穿着红色休闲服,更映衬得人漂亮好看。中午吃的是当地的豆酱炒肉、酸辣魔芋等特色菜肴。因而,同行的一位朋友说,美景、美食、美酒、美人,让我们此行都遇见了。
姑娘说,只要愿意经常来,这里的美景、美食、美酒、美人,随时都在等着你们。
回到山脚下的酒店,泡了一个惬意的温水澡,那水的温柔、细腻,滴在皮肤上如丝绸划过一般,舒适得妙不可言。一行人深有同感,不光是这里的水好,店家购买的设备也好,所以吃住、游玩在这里,让游客有了特别的美好体验和轻松愉悦。因而,忽然想起山中一块大石头上铭刻的一句话——天竺山:一个走心的地方。这“走心”,让我体会到了当地政府和开发商的用心、精心、匠心,令游客赏心、悦心、洗心。
离开天竺山时,难忘在观景台上那种悠然自得和旷达境界,油然从心头涌出一句话:“世界是你的,也是我的,更是我们的。”这应该是畅游天竺山所得之魂吧!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