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910期:第03版 工会

点燃“创新之火” 绽放“创效之力”

——中铁宝桥集团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发展小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通讯员  蒋晓强  李学利


王汝运在创新工作室与成员探讨技术创新。(资料图)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企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持续推进各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建设,为公司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澎湃动力。”近日,在金牌职工(铆工)创新工作室揭牌仪式上,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刘军说。

这也是该公司工会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来,投资建设的第13个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实现了“应设尽设、应建尽建”。如何搭建职工锐意创新、攻坚克难、展示才能的平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中铁宝桥建设的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给出了答案。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的“高地”

近年来,公司工会紧紧围绕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突出“一专业一方向、一特色一品牌”,广泛开展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创建。

“以全国劳模王汝运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弘扬王汝运从零做起、自强不息、敢于较劲、奋斗不止的‘死磕精神’;以全国劳模张莉命名的创新工作室,重在弘扬巾帼不让须眉、勇当技术先行的‘首创精神’……”中铁宝桥集团公司工会副主席陈峰娓娓道来。

目前,该公司建成的13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已经成为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高地,从集中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到专题讲授专业技术知识,从心贴心讲“如何做人”到手把手教“如何做事”,从“干什么学什么”到“缺什么补什么”,确保“工匠精神”始终是“主基调”和“主旋律”。

揭榜领题创新创效的“阵地”

“事实证明,劳模先进是企业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我们通过创新工作室平台将他们组织起来,开展发明、创造、革新、攻关等活动,解决企业生产、经营、技术、管理难题,从而提升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产品转型升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刘军说。几年来,公司各单位主动向创新工作室“下任务、交课题、给担子、压指标”,确保创新工作室“建的好、用的实、有成果、出效益”。

王汝运劳模创新工作室肩负着新型钢桥梁焊接技术攻关的重任。这里一年四季,机声隆隆,焊花飞溅,弧光闪闪,王汝运带领团队成员精心开展耐候钢、超厚钢板、超高强度钢板焊接试验等重大课题研究,最终为国内首座耐候钢桥梁——川藏铁路藏木特大桥、国内最大桥梁钢塔——泰州大桥钢塔等重点工程建设破解了“卡脖子”难题。

近年来,中国高铁建设迅猛发展,这与“铁道器材研发中心”中铁宝桥持续输出新型铁路道岔、辙叉密不可分。

在国内最大、最先进的辙叉研发基地——中铁宝桥辙叉分公司,唐小芮劳模创新工作室承担着新型合金钢辙叉、三代高锰钢辙叉的冶炼课题攻关。“每天,我们要面对电弧炉前七八十摄氏度的高温炙烤,一铲一铲添加原料,一炉一炉化验钢水成分,确保每一炉钢都是优质钢,每一根辙叉都是优质辙叉。”唐小芮说。今年以来,该工作室已开展立项攻关课题3项,形成创新成果3项,发表论文3篇,累计解决生产技术难题6项,开展合理化和技术改进项目6项,完成QC技师小组公关课题4项……

“近三年,中铁宝桥各大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创新创效课题达170余项,完成QC攻关课题79个,30余项创新成果获上级单位表彰奖励,实现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张莉劳模创新工作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国中铁科学技术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王汝运劳模创新工作室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项,成功申报国家公路工程工法3项,参与的高原库区大跨度组合梁制造与安装技术研究成果获国内领先级别鉴定,同时获得中国中铁科技成果二等奖和宝鸡市科技成果一等奖。”说到创新创效成果,陈峰如数家珍。

岗位练兵培养人才的“基地”

建队育人是各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近三年,公司的创新工作室先后培养出工匠技师3人,特级技师10人,高级技师以上25人,技师155人。

电焊工是中铁宝桥的重点作业工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王汝运自然担子很重。工作室建立以来,王汝运针对团队成员特点,编制了详细的《带徒工作计划表》,通过集中培训、定岗培训、技术比武等方式,对新入职职工、产业工人进行专业化、定向性培训,打通产业工人上升通道。期间,签订“拜师学艺”合同150余份,90多名职工通过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获宝鸡市技术工人经济待遇7万余元,激励了广大职工爱岗位、学技术、强本领的热情。

被誉为“道岔百度女”的全国劳模、高级工程师张莉,是国内铁路道岔研发领域的巾帼。在以她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里,既是书籍图纸的“海洋”,也是技术研发“点线面王国”。

她给刚入职的年轻人手把手教授如何进行道岔制图,为骨干面对面讲授怎样开展道岔设计,经常带着工程技术人员深入车间班组服务生产一线。张莉说:“‘传帮带’就是要‘传’精神和规则,‘帮’解忧愁和困难,‘带’技能和经验。我们培养出了茅以升工程师奖获得者袁宝军,陕西省产学研先进个人王阿利,陕西省科技创新人物冯毅,中国中铁青年技术岗位能手严则会,宝鸡市十一五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张海华等一批优秀技术人才。”

近年来,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时代大潮中,中铁宝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建设如雨后春笋蓬勃兴企,传承着“红色基因”,播撒着“人才种子”,点燃着“创新之火”,绽放着“创效之力”。

“公司工会将继续围绕高质量发展,建好、建全、建强、建优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助力中铁宝桥在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新征程上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刘军表示。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