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938期:第01版 首版

创新之花在铁路线上绽放

——记武永清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全媒体记者  李旭东

1月6日,记者走进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的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武永清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瞬间被这里浓厚的创新氛围所感染。橱窗里摆满了各种荣誉证书和奖杯,展示着工作室成员的不懈努力和卓越成就。而那些由工作室成员研发的创新成果,不仅解决了铁路系统许多技术难题,更为铁路事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多年来,武永清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负责研究铁路自轮运转设备运用等专业方面课题攻关,先后解决行车规章、自轮运转特种设备专业等各类疑难问题1500余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8项,培养20余人晋升高级技师、技师。在2024年,该工作室被陕西省总工会确定为重点支持的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

筑梦启航  助力铁路发展

武永清,一个在铁路系统内耳熟能详的名字,他不仅是“火车头奖章”“职教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的获得者,更是从一线岗位成长起来的杰出代表。

1993年,技校毕业的武永清来到原勉西供电段,先后干过接触网工、轨道车司机、内燃钳工等。期间,他解决了许多车辆安全问题,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单位推荐下,武永清两次到西安铁路局宝鸡职工培训基地兴平培训站讲课,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深深折服了大家,在轨道车司机中反响热烈。2010年,武永清调入该培训站,开启了职工培训的新篇章。

武永清深知,教学理论离不开实践的支持,他常利用课余时间深入现场,围绕技术难题开展攻关。

2011年,新的轨道车运行控制设备投入使用,操作模式有多种,很多单位在运用中出现问题,便向武永清求教。

“如果没有一套完整规范的操作办法,会影响行车安全。”武永清深入各站走访近百名轨道车司机,记下了上万字资料,不到三个月就编撰了一套完整的操作方法,填补了这一专业的技术空白。

基于武永清不懈努力和突出贡献,2016年,西安铁路局正式命名成立了武永清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创新引领  破解技术难题

在武永清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新是永恒的主题。面对铁路系统技术难题,工作室成员刻苦钻研,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2024年,我和团队成员在现场发现,轨道车辆中间体过渡车钩在检修拆卸过程中因设计结构外形圆滑,造成检修拆装中存在着力点不均衡的问题。”武永清说,这容易导致作业过程中引发掉落、倾斜、挤压等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隐患。

能不能设计一个专用的拆卸工具,防止拆卸车钩时产生的问题呢?武永清便和成员一起探讨思考,根据杠杆原理,设计了拆卸夹具,进一步改造装卸工艺。

“我们设计的夹具能够使车钩稳固安全地被使用人抬起,防止车钩因脱手而掉下砸落,仅需几十秒即可完成。”武永清说,这项合理化建议成果还在西安铁路局工会开展的“金点子”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此外,工作室还针对自轮运转设备多功能检查器、车厢油漆喷涂等技术难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反复试验和不断优化,成功研发出一系列实用技术创新成果,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有效降低了设备故障率,为铁路系统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匠心传承  培育工匠新星

武永清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不仅是一个技术创新平台,更是一个人才培养的摇篮。

工作室本着现场“缺什么、培什么、补什么”原则,及时梳理总结培训心得,搜集日常问题案例,适时根据重点、难点开发编写教材,提升职工专业技能水平。

武永清和工作室成员围绕职工反映的业务难点,编写了《轨道车司机必知必会和应知应会》《自轮运转特种设备机械结构图文解析》等书籍,生动解析了复杂的车辆结构,受到职工普遍欢迎。

“90后”轨道作业车司机万向阳,便是在工作室培训下逐渐成长起来的。如今,他多次解决接触网作业车行车隐患,参加了全路供电专业职业技能竞赛决赛,还在2023年担任西安供电段轨道作业车专业技能竞赛教练一职。

年复一年,武永清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影响力已超出了铁路系统的范畴。近年来,工作室多次受邀到高校和职业院校参加讲座和交流,弘扬了工匠精神,还为高校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