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6966期:第04版 北国周末b

“鲁艺”80年:穿越时空,追忆那段“光辉岁月”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冼星海指挥鲁艺学员排练《黄河大合唱》(1939年)

在中国高等教育办学历史上,有一所学校非常特殊,这就是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

那是1938年,在抗日战争最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为培养抗战文艺干部和文艺工作者而创办的一所综合性文学艺术学校。

1938年,“鲁艺”的成立开启了中国革命文艺教育的新纪元。2018年,阳春四月,在万物萌发的延安,我们迎来了“鲁艺”成立80周年的纪念日。

光辉历程

80年前,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刻,坐落在茫茫黄土高原腹地的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圣地。来自海内外的文化人士怀揣着自己的理想,汇聚宝塔山下,延河岸边。

1938年3月14日,鲁艺首期学员60余人在延安北门外云梯山麓开学上课。茅盾、冼星海、艾青、何其芳、周立波……在抗战的烽火岁月里,创作了一大批优秀文学艺术作品,直接转化为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精神利器。

1939年春来到延安不久的冼星海与来自抗敌演剧三队的光未然在延安合作,创作出凝聚全民族抗战决心,鼓舞华夏儿女抗击日寇的歌曲《黄河大合唱》。为刘志丹移灵奏《哀乐》的鲁艺乐队,所用曲子为1942年张鲁、关鹤童、安波等在绥德、米脂一带采集的民歌调改编,建国后被法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哀乐。

延安鲁艺以冼星海、吕骥等一批卓越的音乐家为领军,大力提倡中国新兴音乐的理论提高与加强中国民间音乐的搜集整理工作,仅1940年至942年搜集民歌就达2000余首。同时,鲁艺结合教学与抗战实际,不断为前线输送文艺骨干,并组织师生赴前线实习与采访。

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在杨家岭召开。毛泽东在《讲话》中论述了文艺为人民和如何为人民的问题,会议几天后,毛泽东来到鲁艺,亲自给全院1师生传达座谈会精神,指出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鼓励大家走出“小鲁艺”,奔赴“大鲁艺”。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鲁艺人下农村,上前线,向民间学习、向人民大众学习,利用各种民间艺术形式,推陈出新,创作出一大批贴近生活,贴近人民大众,与党的时政方针紧密结合,大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鲁艺作家聚焦工农兵火热的战斗与生活,创造了一大批具有新、时代精神风貌的不朽佳作。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中共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部署,鲁艺师生组成文艺工作团陆续奔赴东北、华北、华南等主要根据地和解放区进行艺术宣传工作。鲁艺结束了在延安8年的历史使命,在抗战胜利的腰鼓声中开始了崭新征程。

从1938年在延安成立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迁往东北这八年的时间里,延安“鲁艺”先后开办了戏剧、音乐、美术、文学等科系,共培养学生685人。

在东北,周立波赴元宝区参加土改工作,创作出反映土改运动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在1951年,荣获苏联斯大林文艺奖三等奖,并被译成英、法、俄等多种外文。

1949年7月,在北平召开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来自延安的解放区文艺工作者与国统区文艺工作者胜利会师。延安革命文艺工作者走向新中国,走入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鲁艺人带着在延安形成的文艺思想和理念,成为新中国文学艺术事业的领军人物,构建起新中国的艺术殿堂。以他们为坚强领导和艺术骨干,陆续建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文学艺术院校、剧院等传承机构。包括中国人民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中国京剧院、中国歌剧院、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沈阳音乐学院、东北师范大学、鲁迅美术学院、长春电影制片厂、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广州美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延安大学、武汉歌舞剧院。

这些传承机构发扬鲁艺精神,秉承延安鲁艺“艺术为人民”信念与情怀,成为国家与民族的文化建设的脊梁,开拓着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教育的新天地。

1938年2月,由毛泽东、周恩来、林伯渠、徐特立成仿吾、艾思奇、周扬发起,沙可夫主持起草的鲁迅艺术学院《创立缘起》。

精神永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桥儿沟鲁艺旧址,已经成为珍贵的革命历史遗迹,得到有效的保护。2012年,延安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包括桥儿沟革命旧址在内的延安十大革命旧址的修复建设工程,以及精神传承工程。

2018年,是鲁艺创立80周年。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鲁艺人始终与国家共命运,和人民心连心,与时代同进步。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鲁艺旧址的守护者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工作和文物工作的一系列讲话精神和要求,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坚持用鲁艺精神建设鲁艺,保护文物,守土有责,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功能,策划精品展览,讲好鲁艺故事,传承鲁艺精神。

80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瞬间,但是鲁艺精神将穿越时空,成为永恒。

□郑旎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