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954期:第01版 首版

我和《陕西工人报》的友谊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安黎

在我的心里,《陕西工人报》更像是一位老友,相互熟悉,彼此守望,久而久之,已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我的文章和名字,第一次出现在《陕西工人报》上,还是上世纪的1987年。那时,急于在文学上开疆扩土的我,盲人抓瞎般地四处投稿。一摞摞的稿件投出去,一摞摞的稿件又退回来。在这样暗无天日的苦熬中,《陕西工人报》却向我打开了一扇窗户,朝我的心里投来了一束微微的亮光:我的一篇千字小小说,被它无声无息地刊发了出来。收到样报,仔细端详,发现责编为叶广芩。但那时,我对叶广芩老师一无所知,甚至还误以为她是一位男士呢!

后来随着文章发表量的增加,我调到了西安,有意无意间,就和《陕西工人报》的诸多编辑、记者,处成了关系要好的朋友。与此同时,我的作品,以及有关我书籍出版与文学活动的新闻报道,时常会出现在报纸的版面上。

三四十年里,《陕西工人报》刊发我的散文,不少于一百篇;涉及我的报道,也数以百计。相应的,我也受邀参加过《陕西工人报》的多项活动,包括担任文学征文的评委,参加家庭教育论坛等。

《陕西工人报》刊发我的作品,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我投得少,它发得多。也就是说,有太多的作品,都是编辑在我不知情的状况下,从我微信里悄然拿去发表的。如此做好事却不留名的胸襟,不是所有的报刊都具有的。

最让我感怀的有这么两件事,一是我的长文《一个人远去的背影》被《陕西工人报》刊发;二是我的《那些家长》出版后,《陕西工人报》不但购买了数十本书,而且还为此举办了专场活动。

《一个人远去的背影》将近两万字,它被我的公众号推送后,我接到了《陕西工人报》某个负责人的电话,他告诉我,他读得既异常激动,又异常感动,并说此文将在该报全文刊发。我提醒他,文章是很长的,报纸即使挥霍一个整版,也容纳不下它。但他却说,一个版不够,就用两个版三个版;这么好的文章,耗费多少版面都值得。于是,过了几天后,此文就以两个整版和两个半版的方式,一字不漏地被呈现了出来。

如此大篇幅刊发一篇散文,我估计创造了全国的报纸之最,绝无仅有。最为重要的是,该篇文章竟然还攀上了头版,是从头版起始的。众所周知,头版是时政版和要闻版。在头版刊发散文,极目海内,追溯今昔,似乎唯有《陕西工人报》,拥有这等气魄和创意。

我的长篇纪实文学《那些家长》出版后,以关注天下苍生为己任的《陕西工人报》,不失时机地组织和举办了一场有关家庭教育的论坛。活动是精心策划和周到的筹备,活动的现场更是经过了精心布置,于是整场活动,气氛炽热,发言踊跃,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对于该项活动,第二天的报纸用一个整版的篇幅,予以了详尽的报道。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陕西工人报》对我厚情厚意,我当然会对其心怀感恩。我相信这份志存高远而又扎根基层的报纸,会越来越赢得人心,会越来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活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