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957期:第02版 综合

银行“瞄准”压岁钱 财商教育亟待更多“新解”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晋钰佳

春节刚过,不少银行开始“瞄准”儿童压岁钱,推出儿童存折、儿童借记卡等产品。据红星资本局采访了解,目前已有多家银行推出了针对16周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的专属存折,儿童金融赛道竞争越来越激烈。

其实,早在几年前就有部分银行推出儿童理财产品,比如与各大热门IP联名推出专属银行卡,但这类理财产品往往由于宣传不到位、办理手续复杂等原因没能真正抢占市场。对比之前,今年部分银行针对儿童压岁钱推出的理财产品,可根据存款金额的不同,获得不同等级的小礼品,50元起存,存款利率大多与普通定存利率无异,种种新“卖点”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大家的存款门槛。

银行“盯上”儿童压岁钱进行产品营销,一方面抓住了相关市场需求,旨在吸引儿童参与,试图培养更多潜在用户,并以此展现自身对儿童成长和教育的关注;另一方面,不少银行看重的是儿童理财产品背后的“实际”购买客户,试图吸引家长和家庭其他成员的关注和参与银行理财活动,形成更多长期稳定的客源,从而增加用户黏度与品牌忠诚度。此外,对孩子来说,将压岁钱存进银行的过程,能让其感受到自己作为独立个体被尊重,使其亲自参与到压岁钱的“打理”和管理决策中,有助于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念。

然而,银行的这些营销手段也存在不少争议。例如,银行是否过度包装儿童理财产品,将其作为“教育工具”进行误导性宣传,模糊产品背后的潜在风险、限制条件等信息;此类产品多数集中于存款等基础服务,仍缺乏创新性和差异化;银行用儿童金融“撬”动家庭理财、存款的做法,效果如何有待进一步验证。在此背景下,银行应进一步设计个性化的儿童理财产品与服务,以定制化服务优化儿童和父母的使用体验,激发儿童理财兴趣。有关部门也应持续加大对相关理财产品和服务的监管力度,保障投资安全,真正让压岁钱管理与财商教育有更多“新解”。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