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962期:第01版 首版

DeepSeek爆火背后的法律争议

生成内容著作权归谁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朱娜娜  辛米子衡

近日,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迅速走红,其背后的法律问题也引发广泛讨论。AI生成的内容是否构成“作品”?能否受到著作权法保护?相应权利归属谁?

AI生成内容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

从写诗作画到生成文案、视频脚本,AI的“创造力”令人惊叹。然而,关于AI的著作权问题也随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AI生成的内容是否能被认定为作品?是否享有著作权保护?

据了解,2020年前后,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的一纸判决已率先给出了司法方面的答案:AI生成作品属于著作权法保护范围。由此,人工智能写作领域第一案——腾讯公司状告“网贷之家”未经授权许可,抄袭腾讯机器人Dreamwriter撰写的文章,以腾讯公司胜诉告终。

陕西仁端律师事务所首席律师陈凤涛认为,判断AI写作的著作权归属,首先要明确其是否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范畴。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享有著作权的主体必须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即法律仅承认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其他组织)为权利主体。因此,AI本身无法享有著作权,其独创性生成内容的著作权应归属于该程序的开发者。

我国已有涉AI著作权纠纷案例

事实上,我国此前已有涉及AI作品的著作权纠纷案例。笔者查询发现,2023年11月,北京互联网法院在一起AI绘画案件中裁定,AI生成的图像并非人类创作,而是算法运行的结果,因此不构成作品,不受著作权法保护。

陈凤涛表示,在司法实践中,通常会考察用户在AI生成内容过程中的“人类创作贡献度”。如果用户仅输入简单关键词,AI自动生成完整内容,那么版权归属较难界定。但若用户深度干预,如进行多轮调整、内容改写、创意引导等,可能会被认定为享有一定著作权。

临潼法院法官邵小平表示,若作品由个人开发,该个人可被认定为作品的著作权人;若由法人或其他组织开发,则著作权归属于相应法人或组织。同时,具体权属认定需结合开发者的贡献比例,或依据开发者与投资方之间的合同约定。

邵小平说,如果AI应用程序的用户协议已明确著作权归属,用户若直接署名发表AI生成的论文,可能已侵犯AI软件开发者的著作权。此外,AI通过分析大量原创作品进行模式提炼和素材组合,其生成内容可能与已有作品高度相似,甚至使用了相同的数据集。在这种情况下,用户若直接使用AI生成的内容,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权。因此,在利用AI创作时,应充分考虑潜在的法律风险,确保作品不涉及侵权,以免引发法律纠纷。

警惕AI热潮下的法律与欺诈风险

邵小平提醒,随着AI应用的爆火,网络上出现了大量与之相关的操作培训课程。部分培训者通过售卖课程在短短几天内获利数万元,但其中不乏夸大宣传的情况,消费者需谨慎甄别课程质量和实际价值,避免被误导。

此外,市场上还出现了“山寨”DeepSeek,这些仿冒网站主要用于钓鱼欺诈、域名抢注等非法活动。其中,钓鱼欺诈通常借助相似的域名和界面误导用户,诱导其下载恶意软件,窃取个人信息或骗取订阅费用。用户在访问相关网站时,若需填写用户名、密码等敏感信息,务必核实网址的真实性,以防信息泄露造成财产损失。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