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9020期:第04版 评论

圈出群众“家门口的幸福”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丁恒情

近日,商务部等11部门印发通知,推广全国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经验及开展第二批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申报工作。自国家层面启动试点以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已从政策蓝图演变为覆盖1.07亿居民的城市治理实践。这场以社区为单元的“微更新”,正在改善全民生活方式,并重塑着城市空间格局。

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早在2021年,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及试点方案,提出“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从出台指导意见和建设指南,到确定三批共150个地区开展试点,再到制定《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政策加力驱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有效地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发展“一店一早”、补齐“一菜一修”、服务“一老一小”,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发现,家门口的社区商业更完善、生活更方便了,满满都是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便利和实惠。

见文知意,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首先就是要便民。有研究显示,城市居民一半以上的日常消费支出集中在社区周边1公里范围内,也就是步行15分钟距离范围内,但一段时间以来,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的便民生活圈建设相对滞后。比如,衣服破洞,却找不到可以修补的店铺;孩子尚小,周边没有合适的托育场所……这些群众家门口的烦恼,曾经一度成为社区居民的“千千结”。令人欣慰的是,自国家层面启动试点以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如火如荼,给群众带来了“家门口的幸福”,就近满足居民多样需求,增添城市烟火气。

衣食住行,是消费的大头;针头线脑,也是生活的必需。数据显示,截至去年6月底,三批150个全国试点地区已建设3946个便民生活圈,涉及商业网点88.82万个,服务社区居民7676万人。从实践来看,以全国试点起笔,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各地已积累了不少政策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方面的经验。比如,天津采取“一圈一策”,制定差异化的建设方案,动态调整业态,满足多样需求;北京将便民生活圈纳入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科学布局生活圈数量,建立动态地图、精准补建网点。这些探索启示我们,建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既要坚持“缺什么、补什么”,通过增加数量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更要坚持“因城施策、一圈一策”,努力答出“好不好”的新课题。

家门口就是生活圈,家周边就是幸福圈。在城市消费和生活的版图中,如果说大型购物中心是“主动脉”,那么以周边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就像是“毛细血管”。疏通每一根“毛细血管”,优先配齐餐饮、购物、维修等基本保障类业态,因地制宜发展娱乐、文化、休闲、健身、康养等,才能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附近舒心消费、便利生活。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践行,也是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积极探索。希望各级各部门锚定既定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朴素心愿中找到工作着力点,不断提高服务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水平,让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为城市发展注入更多温度与活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