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9022期:第03版 班组

用焊枪“缝制”无缝“天衣”

——西发公司5车间钎焊件制造班助力火箭遨游苍穹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全媒体记者  王青

4月9日,记者走进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简称西发公司)5车间,映入眼帘的是高效有序的自动化生产景象。机械臂精准地抓取零件并焊接,自动化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行着。在这里,一支47人的团队和智能机械臂完美配合,用焊枪“缝制”无缝“天衣”,他们就是钎焊件制造班。

创新突破,产能质量双飞跃

在中国制造2025浪潮下,钎焊件制造班积极推进智能化转型。过去,生产线采用人工作业模式,操作工需要分工完成各项工序,效率低,质量保证难度大,迫切需要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的跃升。

“班组成员都渴望生产线能引进先进的自动化焊接技术,改变这一现状。”钎焊件制造班班组长程喜文说。为打破这一困境,班组引入先进设备技术,针对航天钎焊件的特殊工艺要求,花费数月完成了多轮参数迭代,产品生产效率和质量大幅提升。

如今,数个全自动系统协同作业,实现全天候精准生产。“现在,只需几名技术员监控设备、处理异常,单月产能实现了大幅跃升,产品合格率稳定在超高水平。”钎焊工罗岩松说。

装配生产线的转变也令人惊叹。从数据采集到虚拟装配,从质量检测到数据记录,信息技术已向传统装配工序渗透。装配钳工代运说:“现在有机器人帮忙,产量高,人的工作强度明显降低了。”

班组围绕产线积极开展精益改善,2024年共征集合理化建议32条,实施流程优化6项,2项五小成果在公司获奖。

精细管理,激活生产新效能

智能化转型中,班组秉持“严慎细实”理念,把质量管理贯穿生产全过程。通过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把控根源,持续完善管理制度,编制标准流程与作业指导书,筑牢产品质量根基。

为提高员工积极性,班组推行“全员积分制度”。每月上旬公示职工上月积分,每个积分值20元,还有120元基础积分奖励。

“积分能换钱,还是评优依据,大家为挣积分工作都特别积极。”装配钳工李佳说,在质量控制方面,班组采用“储动能”质量管理法。为员工建立《个人质量档案》,通过“员工自我总结,组长书面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班组装配焊接前开展工艺理论和技能实操培训,提升员工能力。建立“可视化装配焊接系统”,严格执行“三检制度,红绿灯放行制”,全方位实时监控生产。

程喜文介绍:“这些制度和标准能让大家工作有章可循,保证产品质量。”在精细化管理下,班组钎焊产品合格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

匠心传承,培育航天生力军

程喜文大师工作室是班组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依托“三招三思”“一帮多、一对红”及“雏鹰计划”等模式,助力青年技能人员成长。

“我刚进班组啥都不懂,多亏师傅们手把手教我,现在我也带徒弟,想把技术传承下去。”装配钳工、副班长千鹏伟说。

“雏鹰计划”为青年员工制定了详细的成长规划,助其成长为装配焊接能手。如今,许多年轻员工成为技术骨干,3人获评公司技术明星。

班组还定期组织学习航天精神、大国工匠精神,鼓励员工参加技能竞赛,举办优秀作业指导书分享会和团建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在这里,大家不仅能学到技术,还能感受到团队凝聚力。每次参加活动,都特别有干劲儿。”配套员谢金兰说。

在大力培养人才的浓厚氛围中,班组收获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航天六院模范班组等荣誉。程喜文也获得航天基金贡献奖、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劳动模范等荣誉。

站在自动化车间,程喜文说:“我们钎焊制造班始终以工艺精进为抓手,以技术攻关为驱动。未来,我们要以创新作基石,让火箭带着‘西安智造’的底气与实力遨游苍穹。”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