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9024期:第02版 健康

国家喊你减肥了 体重管理如何做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全媒体记者  张代棣

“国家喊你减肥了!”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体重管理”成为热词。在2024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同多部门启动“体重管理年”活动,以体重管理小切口,探索慢病防治大工程。为什么要重视体重管理?体重管理门诊怎样开具处方、能解决哪些问题?如何做好体重管理?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走进省内部分医院减重门诊实地探访。

A  体重异常可能引发多种疾病

4月6日,记者来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肥胖与代谢健康管理门诊,老年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崔巍正在与患者交流。诊室门口还有20多人排队候诊,今年34岁的西安市民王橙(化名)就是其中之一。

“身高170厘米、体重105公斤。”填写身体基本情况表后,王橙在崔巍的指导下站上人体成分分析仪,仪器很快给出了详细数据:体脂百分比、脂肪分布、瘦体组织含量等,而最关键的指标——体质指数(BMI)达到36.3,远高于健康阈值。

崔巍现场解读道:“世界卫生组织将肥胖症定义为异常或过度的脂肪蓄积,且已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按照BMI的诊断标准,24≤BMI<28属于超重,BMI≥28则确诊为肥胖。”

这一界定与国家卫生健康委2024年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形成呼应——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转变,我国居民超重肥胖问题正演变为重要公共卫生议题,同时仍有部分人群面临体重过低的健康隐患。

“体重异常是200余种疾病的潜在诱因。”崔巍进一步解释,超重与肥胖是慢性病的“隐形推手”,不仅可能诱发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等代谢综合征,更会因体重负荷导致关节磨损、睡眠呼吸暂停,甚至增加乳腺癌、结直肠癌等癌症患病风险。体重过轻可能引发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成年后更易出现骨质疏松、生育功能异常等问题。

B  多学科协作防治超重肥胖

“我试过节食,短期效果明显,但恢复饮食后迅速反弹,也试过锻炼,但高强度锻炼后食欲大增,体重没有下降,饭量大了不少。”几次失败的减重经历,让“大体重”的西安市民郑密(化名)失去信心。

于是,她前往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体重管理门诊就医。人体成分检测、代谢评估、疾病史、遗传史、过敏史及生活方式调查……系列评估后,全科医学科主任医师李萍为她制定了个性化饮食方案。

“体重管理是项长期、系统工程。”李萍告诉记者,西安交大二附院体重管理MDT门诊组建了一支由全科医生、营养师、健康管理师、运动指导师、心理咨询师在内的多学科团队,为追求健康、科学减重的人群打造全套个体化方案。

“管住嘴、迈开腿,还是瘦不了!”对19岁的张铭(化名)来说,减重是件苦不堪言的事。5年前出现体重进行性增加后,他开始出现呼吸睡眠暂停症状,严重影响健康。

在家人的陪同下,他到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及减重代谢外科门诊就医,被诊断为代谢综合征、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中度脂肪肝等。减重与代谢外科副主任安艳新为其制定了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术后一个月体重下降了36斤,精气神好了很多。”张铭说。

安艳新表示,体重问题的成因包括遗传、饮食不当、缺乏运动、代谢异常等,超重肥胖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征,需要多学科协作才能有效防治。

C  让体重管理成为生活方式

“体重管理年”活动启动以来,陕西高度重视,积极响应,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体重门诊,为群众提供良好的专业咨询环境和平台,目前全省多家医院开设了体重管理门诊。

“减肥门诊”持续火热,中医埋线、针灸以及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TLC等“新”减重方式随之出现。安艳新表示,门诊会结合个体BMI数值和并发症情况,开具营养指导、运动指导、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这几种“处方”,但这些都是辅助治疗手段,最关键的还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体重管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针对网络上“服用治疗糖尿病的二甲双胍等药可以减肥”这一说法,安艳新特别提醒,这类药物具有严格的适应症,有减重需求的人群万万不能盲目跟风,如需用药,最好到正规医院评估以后再使用。针对当下流行的“16+8轻断食”“低碳水饮食”等减重方法,崔巍建议公众摒弃速效减肥的误区,在临床营养师、内分泌科医生等专业团队的指导下,通过膳食结构优化、规律运动方案、心理行为干预等综合手段管理体重。

那么,我们如何做好体重管理?李萍给出的建议是——吃对饭、动起来、常监测。控制总热量摄入,增加蔬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减少高糖、高油、高盐、高加工食品。每周保证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结合力量训练。每周称2次体重,关注腰臀围。

患者到健康管理门诊问诊。(西安交大一附院供图)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