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有料有味有收获
当前版:第04版上一期  下一期上一版  下一版
第9024期:第04版 视角

有料有味有收获

——陕西工人报社二O二五年度第一期通讯员培训班掠影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文/图  本报全媒体记者  张代棣  刘强

春风浩荡满目新,扬帆奋进正当时。4月7日至11日,陕西工人报社2025年度第一期通讯员培训班举办,来自全省各级工会和企事业单位的90余名通讯员齐聚铜川,集中“充电蓄能”。

现场报到、开班授课、实地采风、结业典礼……紧张有序的培训活动结束后,通讯员的脸上洋溢着收获满满的喜悦。

精彩的理论盛宴

AI时代的信息传播有哪些特征?如何进行企业新闻报道的形态创新?短视频如何选题、如何抓住读者的心?……培训中,授课教师结合多年的新闻工作实践,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剖析案例,引导广大通讯员找到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与视频制作的创新点。

学员们全神贯注,时而认真听课,时而掏出手机拍摄重点课件,时而奋笔疾书,记下所思所悟所想。授课结束后,依然有学员围着讲台向老师提问,拷贝课件,现场气氛活跃热烈。

“李杰老师分享的关于政务新闻的拍摄与视频剪辑的内容对我来说犹如一场及时雨,干货满满,非常实用。”陕西交控西宝分公司新媒体工作人员聂鹏飞现身说法,表示会将此次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掌握新技能,将有温度、有意义的事拍照记录下来。

“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培训,开阔了眼界,提升了水平,对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在陕投集团秦龙电力宣传干事张启桢看来,四堂课,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业务分享,既涉及传统媒体创作,又有对新媒体的探索,可谓营养均衡,有料有味。

充实的采风之旅

脚下有泥土,笔下有芳香。连日来,报社组织广大通讯员走进铜川博物馆、陈炉古镇、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以及宜君县科技工业园区进行采风。

在铜川博物馆,学员们跟着讲解员的步伐沉浸式观展,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没想到铜川除了瓷器有名,还有这么多耳熟能详的课本人物。”说话工夫,韩城市龙钢公司工会干事孙超超举起手机,拍下了“药王”孙思邈的雕像。

4月9日下午,学员来到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公园,在参观完展厅,体验了深井穿越等互动体验项目后,富平县总工会副主席周志新思绪万千,他说:“走在巍峨矗立的选煤楼和铁路线旁,我感受到了煤矿产业工人为国家建设奉献自我、燃烧自己的澎湃力量,深刻体会到了老矿山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一路走来,一路收获。学员们或认真听讲解、或驻足观察、或用镜头记录,深切感受着铜川厚重的历史人文魅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少学员表示,通过四场采风活动,才真正明白何为采访、何为新闻——只有深入现场,才能写出有深度、有温度的报道。

充电蓄能再启航

4月11日8时40分,距离结业典礼还剩20分钟,许多学员早早抵达会场,兴奋地展示着刚拿到手的通讯员证。“这次取到‘真经’了!我会保持开拓创新的激情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将此次培训所学切实转化为实际行动,为记录时代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一位学员说。

长庆油田新闻工作者段凌靓展示了沉甸甸的“学习成果”——除了笔记和照片,他将每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生成了思维导图。大到框架结构、小到关键细节,均记录在册,一目了然。“我要把课件、笔记都保存好,回去后随时翻阅学习。”他说。

结业仪式上,学员们分享着学习心得。

“真心感谢报社提供的宝贵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我对新闻工作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有了深刻的认识。”“学到了知识,还结识了新朋友,是一次思想的充电,也是一次能力的升级。”“回到岗位后,会把新闻业务学习和实践锻炼贯穿始终,讲好‘三工’故事,为传播行业正能量贡献力量。”

驻足在回程的车前,学员们依依不舍相互道别,培训虽已结束,但大家仍意犹未尽,期待着下一次相聚。

2024年度优秀通讯员。

2024年度新闻宣传工作先进集体。

2024年度新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

行业专家授课。

学员感受耀州陶瓷艺术。

学员在彭祖书院学习养生文化。

学员在铜川博物馆参观学习。

学员在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采风。

学员在宜君县科技工业园区采风。

培训班学员合影。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