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9025期:第01版 首版

甘北村:岁月留风骨 古韵绽新姿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赵宝玺  屈文平

甘北之韵,在于一泓甘泉润泽东西南北四村百姓的神奇,在于村中那棵傲立300年仍枝干遒劲的古槐所彰显的生命底蕴,在于一代代甘北人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奋斗精神。

甘北村,是一个有风骨的村落。

岁月印记

甘北村位于蒲城县孙镇东南6公里处,全村共14个自然村1072户4579口人,素有“十沟两塬一面坡”之称。

甘北村历来被视为军事要地,周围有下寨、黄寨、钟家寨等,古代多为储备粮草军械之地。秦朝大将王翦在此操练兵马,三国时关羽在此驻军。唐朝时为了纪念二位将领还在甘北村南修建了“大郎庙”(即王翦庙)、“老爷庙”(即关云长庙),香火不断。据村中老人回忆,除了大郎庙、老爷庙,甘北村过去还有娘娘庙、龙泉寺等庙宇,但因为种种原因,如今只有大郎庙还能看到一些残垣破瓦,其他庙宇都已无任何痕迹。

甘北村是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的出生地。其故居保存完整,建筑风格是典型的关中土木结构,坐落在村落的中心地带,诉说着英雄的成长历程。这座建筑保存完好,布局严谨,功能齐全,长幼有序,体现了中国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

故居旁是杨母花园,1934年建成,四周用土墙包围,正中有古式四合院。在花园里有一座铜像,杨虎城将军身穿军装站立后方,双手轻拂母亲双肩,二人目光坚毅,平视前方,尽显母子情深。杨虎城母亲孙一莲同是孙镇人,深明大义,从不干涉他的军政事务,而他深知母亲的艰辛,事事尊重母亲的意愿,母慈子孝在甘北传为佳话。

谈到杨虎城将军,甘北村党总支书记郝振武满脸自豪地说:“杨虎城将军是我们甘北村的典范,他的爱国情怀对我们后辈影响很大,他做了很多大事,我们要学习他的精神,做好我们力所能及的小事。”当年杨虎城将军对家乡建设的重视被当地人所称道。其中资助修建学校、兴修水利、修路等,对后世影响深远。

培民小学就是杨虎城1930年出资创办的,最初名为私立模范小学,1934年改名为私立培民小学。这所学校从兴办起就承载着杨虎城将军教育救国的理念。小学建成后,由于免学费,周围村子的孩子都来此上学。2013年,由于生源问题,培民小学结束育人的使命,改为培民小学旧址博物馆。博物馆坐北朝南,南北长110米,宽约57米。馆内现保留有当时建造的门楼、东西两侧的宿办楼、前院东西两侧办公区建筑等。走进博物馆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尊杨虎城将军戴眼镜着戎装的汉白玉全身塑像。教室里的立体蜡像,再现了当年学生上课的情景。

今年90岁的白天德老人不仅在培民小学就读,参加工作后的第一站也是在培民小学任教,他在这里教书十多年,对培民小学有着深厚的感情。“村里大多数人都在这读过书,甘北村的发展离不开培民小学的贡献。”

文脉传承

甘北村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记忆,也传承着宝贵的奋斗精神。杨虎城将军的英勇事迹是甘北村精神传承的典范。甘北村作为杨虎城童年和青年时期的成长地、中年时期政治遭遇波动时的归隐地,其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价值是无可估量的。“往大了说,我们甘北要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往小了说,我们要传承团结、孝顺、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甘北村党总支书记郝振武对笔者说。

郝振武说,当年杨虎城母亲在村上乐善好施,经常救济村民。杨将军为家乡兴修水利、兴办学校,造福百姓,被后人所铭记。他是出了名的孝子,其重孝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多。在甘北村,每年最隆重的日子要算春节,大年初一,全村组织团拜,敲锣打鼓,热闹非凡,全村小辈都给80岁以上的老人拜年。这天记忆好的老人会给小孩讲述过往故事,教育孩子们要忆苦思甜,不忘拼搏奋斗。

甘北自古多出人才,这与当地重视教育的传统分不开。杨虎城当年“教育救国”的理念对甘北的影响仍在延续,郝振武说:“村上多数人都在培民小学读过书,中学在尧山中学,还有的上农校,这些学校都是杨虎城将军资助兴建的。”他还说,这些年村里每年都会有七八个孩子考上重点大学,去年更是有一人考上清华大学。只要哪家孩子考上大学,村委会都会奖励1000元。

美好未来

乡村要发展,产业兴旺是基石。

甘北村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要经济来源。全村一万多亩的耕地,80%种植小麦,此外,甘北村的林果业也发展较好,全村共有桃园、梨园、苹果园等50多个,稳稳地托起了群众增收致富梦。2024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超11000元。

“我们甘北四周农田环绕,道路四通八达,环境优美,又有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不管是谁,来我们村感受最明显的就是身心愉悦。”村民韩俊平激动地说,村容村貌的变化、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增强了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底气。

随着杨虎城将军甘北故居红色旅游景区项目的有序推进,发展乡村旅游正当其时。近年来,甘北村在文物保护和修缮方面下了大功夫,同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有效激发了党员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美好家园的内生动力。

在推进产业振兴的同时,甘北村将立足特色资源,打造甘北特色“大灶台”,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让来甘北村的游客,既能游览将军故里,又能吃上甘北特色农家小吃。

2023年,甘北村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春风拂面,留存的历史建筑无声诉说着那段故事,火热的乡村旅游悄然带来了新的活力,甘北这颗渭北高原上的明珠将更加璀璨夺目。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