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成本撬动大价值
通讯员 杨浏
打开陕煤集团柠条塔公司2025年度经营工作的路线图,全面预算管理的重心已悄然下移,在百米井下,细分责任田、管控关键处、穿透全过程已成为全年成本管理的一大亮点。
年初,链接“紧日子”与“好日子”坐标轴的核心是下发的《成本管理考核实施办法》。在带班时,生产运营指挥中心副经理贺哲进入S1214回撤工作面,看见转载机上未回收的管路和留巷段被遗弃的网片,他意识到生产材料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已迎来新拐点。
“要做好源头精准管控,必须打破‘一刀切’的思维。”他说。经分析论证后,贺哲提出“一区一策”的材料费用考核实施办法,按配件、消耗品、工器具划分为三类,通过“80%动态考核+20%综合调控”的思路,为全矿12个生产工区量身定制了一系列降本策略。
让数据说话才是好的制度。翻开台账,密密麻麻记录着近三年的材料消耗数据,他精确测算出各工区材料消耗的“基准值”,再结合地质条件和检修安排,预估下个月材料支出大项,精准下达吨煤指标,同时针对各工区的重点指标建立异常消耗预警机制,做到材料成本的可控在控。在第一个月试运行时,通过“日检查、周通报、月考核”的闭环管控,S1234工作面吨煤材料成本由2元/吨降至1.3元/吨。
让废品逆袭,让旧物新生。针对N1120工作面胶带机安装,该公司对原1.6米的报废带面进行裁剪复用,节省新带采购费用118.61万元。针对南翼西区S1216工作面和北翼N1221工作面采取分区就地取水、分级过滤的措施,每月节省滤芯费用6万元……
“每一颗螺丝帽都能拧出新效益,每个零件都焕发新生”成为这场材料成本管理变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贺哲的“一区一策”理念推动下,全区域降本增效已演变为全员降本增效的文明公约。如今,行走在柠条塔矿区,巷道两侧的材料架上闪烁的二维码,穿梭自如的智能仓储机器人,“双签制”材料领用审批,“预防+智能”双轨运维体系,“消耗-考核-激励”三位一体管理体系……一系列新举措逆势跑出了降本增效加速度,一季度基础材料费用同比降低7.49%,共计节余材料费用186万元。
当“一抠一省都是真金白银”的标语与智能化生产链、动态化预算链交织成曲,每个岗位都化身为“聚宝盆”和“大管家”,用小成本撬动大价值,是新形势下该公司厚植“四种经营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通讯员 杨浏
打开陕煤集团柠条塔公司2025年度经营工作的路线图,全面预算管理的重心已悄然下移,在百米井下,细分责任田、管控关键处、穿透全过程已成为全年成本管理的一大亮点。
年初,链接“紧日子”与“好日子”坐标轴的核心是下发的《成本管理考核实施办法》。在带班时,生产运营指挥中心副经理贺哲进入S1214回撤工作面,看见转载机上未回收的管路和留巷段被遗弃的网片,他意识到生产材料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已迎来新拐点。
“要做好源头精准管控,必须打破‘一刀切’的思维。”他说。经分析论证后,贺哲提出“一区一策”的材料费用考核实施办法,按配件、消耗品、工器具划分为三类,通过“80%动态考核+20%综合调控”的思路,为全矿12个生产工区量身定制了一系列降本策略。
让数据说话才是好的制度。翻开台账,密密麻麻记录着近三年的材料消耗数据,他精确测算出各工区材料消耗的“基准值”,再结合地质条件和检修安排,预估下个月材料支出大项,精准下达吨煤指标,同时针对各工区的重点指标建立异常消耗预警机制,做到材料成本的可控在控。在第一个月试运行时,通过“日检查、周通报、月考核”的闭环管控,S1234工作面吨煤材料成本由2元/吨降至1.3元/吨。
让废品逆袭,让旧物新生。针对N1120工作面胶带机安装,该公司对原1.6米的报废带面进行裁剪复用,节省新带采购费用118.61万元。针对南翼西区S1216工作面和北翼N1221工作面采取分区就地取水、分级过滤的措施,每月节省滤芯费用6万元……
“每一颗螺丝帽都能拧出新效益,每个零件都焕发新生”成为这场材料成本管理变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贺哲的“一区一策”理念推动下,全区域降本增效已演变为全员降本增效的文明公约。如今,行走在柠条塔矿区,巷道两侧的材料架上闪烁的二维码,穿梭自如的智能仓储机器人,“双签制”材料领用审批,“预防+智能”双轨运维体系,“消耗-考核-激励”三位一体管理体系……一系列新举措逆势跑出了降本增效加速度,一季度基础材料费用同比降低7.49%,共计节余材料费用186万元。
当“一抠一省都是真金白银”的标语与智能化生产链、动态化预算链交织成曲,每个岗位都化身为“聚宝盆”和“大管家”,用小成本撬动大价值,是新形势下该公司厚植“四种经营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