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9037期:第01版 首版

用焊花点亮青春

——记三秦工匠、西安北方庆华机电有限公司五分厂焊桥班班长王美琼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全媒体记者  郝佳伟

4月27日,在西安北方庆华机电有限公司五分厂车间内,焊桥班班长兼质量员王美琼手持0.0072毫米的桥丝,如同外科医生般精准操作着焊枪。这道被称作“武器心脏搭桥术”的焊桥工序,承载着我国武器装备的起爆核心。

王美琼是全国军用火工品焊桥工人中为数不多的高级技师。4月29日,我省召开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三秦工匠表彰大会,王美琼是受表彰者之一。

让储能焊自动化

火工品是武器系统的“核心”,对焊桥技术有很高的要求,使用的是微米级桥丝,这项技术是手工焊接工艺,在焊接时电阻离散性大、焊接过程人工接触桥丝,造成桥丝脏污、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这是焊接工艺的特性。

近年来,产品订单逐年增长,生产任务增多、生产周期缩短,手工焊接成为制约产品交付的瓶颈,建设桥丝储能焊自动化生产线迫在眉睫。

储能焊接是将人工经验作为大数据转化为储能焊接,桥丝送丝过程中可经受多大牵拉力而不断裂;焊针需要打磨到什么程度,多大的角度,哪种材质比较耐磨损;焊接时施加在焊针上的压紧力多大等均需要量化。

为此,王美琼进行了大量的桥丝及焊接相关工艺参数基础研究,并采用系统工程学科学研究方法,对储能焊机研制过程中复杂关键技术及工艺参数逐一进行攻关,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目标任务,最终实现储能焊机自动化。

探索特色工作法

作为焊桥班班长,王美琼带领班组成员建立庆华公司首条焊桥生产示范线,并成立“焊桥基础工艺研究创新工作室”,突破焊桥工艺瓶颈,实现质的提升,带领团队用焊花点亮青春,用奋斗磨砺匠心。

“为适应新产品、新要求,我们针对火工品焊桥工艺、设备进行了大量改进创新,攻克了多个焊接技术难题。”王美琼说。

针对火工品焊桥工艺、设备及操作技艺进行改进创新,先后提炼出“笑脸”焊接法、“飞机”焊接法、“神棍”焊接法、烧酸安全工作法、锡焊“四四八六”等特色工作法,攻克连接器导线焊接、深孔双桥等生产难题5项,提升生产效率30%,每年为分厂创造产值800余万元。

为了提高焊桥一次良品率,她带领组员收集、整理、实践各种方法,摸索出一套“116质量控制法”。壳体内焊接难度大,王美琼狠下功夫,耐心钻研攻关,使产品良品率由最初的13%提高到现在的70%,突破了工艺瓶颈。

目前,王美琼牵头的焊桥基础工艺研究创新工作室已成为火工品焊桥工艺技能人才孵化基地,是科研生产前沿阵地上一支传递创新火炬的先行队。

广传技艺育桃李

“传承是最好的创新”,这是王美琼常说的一句话。她无私传授技艺,悉心指导要领,培养的6名徒弟中,3人成为公司级技能骨干,2人成为公司级“能工巧匠”。

技能提升是立身之本。她总结形成一套“5步闭环授艺法”,即教理论、亲演示、手把手、勤总结、善归类。她还总结出“六大经典焊接法”,即电极塞打弯焊、深孔径辅压焊、双导线垂压焊、连接器对标焊、桥片类对点焊、双脚线等距焊,有效提高了职工技能水平。

在特能集团第八届职业技能大赛焊桥丝类决赛中,王美琼带领4名组员闯入决赛并包揽前5名。2021年,她获得“陕西省带徒名师”荣誉称号。

她还制定“1313”一专多能培训计划(即“1个人至少会操作3项技能,1个岗位至少有3个人会操作”),通过“一带二”师徒制、“老帮青”传帮带、“轮岗”及“岗位分享+重点教授+评估激励”的方式,采用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和结对交流等方法,把好的经验和诀窍代代相传。

“目前,班组职工的培养周期已由12个月缩短至6个月,班组90%的职工已具备一专多能水平。”王美琼说,班组先后荣获“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陕西省工人先锋号”和“陕西省劳动竞赛优胜班组”称号。

功不唐捐,王美琼收获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国防工匠、特能集团技能竞赛焊桥丝类“技术状元”等荣誉。从青涩女工到行业领军者,王美琼用焊枪书写着新时代兵工人的担当。在她的工作台上,那支陪伴二十年的烙铁头已磨出金属本色,见证着她始终如一的报国初心。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