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9048期:第04版 视角

一个村庄破茧新生的故事

——袁家村创新发展十八年历程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位于西安钟楼商圈的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店。

茶馆门口挤满了游客。

合作社成员名单及入股情况上墙公布。

袁家村打造的精品民宿和客栈。

游客休闲放松的慢生活。

这家麻花店是袁家村最火的店铺之一。

凭借独特的乡村游发展模式,袁家村成为全国知名“明星村”。

部分店铺边售卖产品,边进行网络直播。

袁家村·烟霞巷沉浸式主题街区热闹非凡。

位于九嵕山下的袁家村。(无人机拍摄)

在陕西关中渭北的黄土塬上,袁家村——这个仅有62户、286人的小村庄,用18年时间书写了一段乡村振兴的传奇。

从空心村到年接待游客950万人次的国家4A级景区、全国文明村镇,更被誉为“中国乡村振兴的典范”,从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到目前超15万元,袁家村用创新与共享走出了一条以创新驱动、全民共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上世纪90年代末,袁家村因政策调整陷入发展困境,集体企业关停,年轻人纷纷离乡。2007年,面对集体企业倒闭、农民进城、农业凋敝的空心化危机,新任村党支部书记郭占武提出“无资源造资源”的大胆构想,以关中民俗为内核打造“关中印象体验地”。村民以房屋入股,复原老作坊、老戏台,将农耕生活转化为体验场景。辣子坊、酸奶合作社、豆腐工坊等特色业态应运而生。2010年,民宿度假、酒吧街、艺术街陆续落成,游客从“一日游”转向“深度游”。至2024年,景区年综合收入突破12亿元,带动周边万余农民增收。

袁家村的核心在于“全民参与、利益共享”。村集体将62%的资产量化到户,每户持股20万元,年分红4万元。通过“混合股”“交叉股”等模式,商户、合作社、旅游公司互相持股,形成利益共同体。盈利高的商户需让渡部分股份给低收入户,合作社实行“钱少先入、钱多少入”,确保小户不被边缘化。村民从最初的“3万元不敢投”转变为“500万元抢着入”,30余家合作社中年收益率最高达130%。

村集体聘请专业团队监管财务与项目,原料统一采购配送,坚持“质量不打折、价格不欺客”。这一“村民主体、市场导向”的模式,带动4000余人创业就业。为突破地域限制,袁家村在西安开设17家“城市体验店”,年产值达4亿元;省外复制模式至河南、山西、海南等地,打造“一地一文化”的民俗景区。如今的袁家村,已从关中一隅走向全国。

走在袁家村里,青石板路上商铺林立,处处可见“诚信经营”的承诺牌;村民笑脸迎客,老农变股东、农房变民宿、乡愁变流量,昔日的空心村成为共同富裕的样板。如今的袁家村,不仅是关中大地的“明珠”,更是全国乡村振兴的“试验田”。它用创新破题,以共享作答,每一帧画面,都在讲述一个村庄破茧新生的故事。

本报全媒体记者  鲜康  摄影报道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