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9056期:第01版 首版

长武县革命历史陈列室里的商会公函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长武县革命历史陈列室的展厅内,存放着王庶民所创立的民生工厂的章程资料和他任长武商会理事期间的商会公函资料,彰显了王庶民救国救民的理想抱负。

王庶民,1903年出生于长武,7岁入塾读书,14岁辍学,当过店员,摆过小摊,1931年开始自营民生魁京货铺。经营店铺期间,他恪守信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赢得顾客的信赖和好评,先后被商民推选为商会理事、理事长。王庶民多次以县商会为掩护,为边区转运物资、突破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锁。

1938年,日本侵略者入侵到黄河岸边,紧逼陕西的大门口,后方军用、民用物资顿显紧张,货币贬值,物价飞涨,人民生活陷入极端困顿。这一年,中央通过长武七里兵站,计划将苏联支援的物资转送到陕甘宁边区。按原来的计划,物资将由长武经西安转运延安,后因国民党的阻挠,改道陇东经王震将军部转送延安。转送过程中,王庶民凭借县商会理事长的身份,组织长武商民向边区输送了不少军用、民用商品。随着贸易范围的扩大,许多商品都由人力零散运货改为驮畜、车运。大宗商品主要有棉花、药品、布匹等,其中棉花的年销量最高达到三百万斤左右,民生魁商店药品的运销量亦不少。

王庶民以济时渡艰、解忧帮困的目的,于1938年倡导兴办民生工厂。据王庶民遗物中保存的资料显示“民生工厂以恢复平民工厂,提倡地方工业,保障后方生活为目的,所有应需资本,按照持股方式,由官商合同投资,综合经营”。同年,王庶民创办了民生工厂,初始资本5万元,后经长武县政府和股东增加投资,累计资本达4000万元。有工人102名,技工是从外地聘请来的,普工是当地选招的,采取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销售的原则,开展了棉纺、毛纺、漂染、地毯、粗毛呢、毛毯、针织、制鞋、木器等项目的经营。缝袜腰、袜头、纺毛线等工序在厂外加工,使更多的农民增加收入,妇女劳动力得到利用,许多生活无着落沦为乞讨的人有业可操,对于长武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赞扬。1940年年终董监事联合会议上作出决议:“正经理王庶民努力厂务,功绩昭著,两年内不得更动。”

1942年,常庚武接替杨大乾担任国民党长武县长,听信少数士绅的谣言,多次刁难王庶民,企图从他手中夺过民生工厂。共产党员金学诚等与技工一起,上书反对,使常庚武的阴谋未能得逞。同年夏,国民党长武当局侦知商人将有一批棉花运往边区,将此事上报国民党陕西省政府。省花纱布管理局立即派缉私大队长刘瀛洲带人到长武检查。刘瀛洲的突然到来,引得长武商界一片恐慌。王庶民却不慌不忙,沉着应付,亲自把刘瀛洲和其随员请到商会,一方面为其设宴洗尘,一方面派人通知存棉花的店铺转移封存待运的棉花,次日才陪同缉私队逐商店检查。当查到隆兴源客栈时,缉私队将没来得及无法转移的四万斤棉花当场没收。后经王庶民斡旋,以没收一万斤棉花了事,既保护了商民的利益,又未耽误棉花的转运。

1944年民生工厂已颇具规模,经营效益显著,其产品运销陕甘宁边区,直接支援了抗日根据地。看着这些80多年前泛黄的公函资料,睹物思人。王庶民的爱国情怀、精明强干、机智勇敢的优良品质和斗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关中子弟。

(中共咸阳市委党史研究室)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