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9091期:第02版 综合

中国桥梁背后的“焊”将

——记三秦工匠、中铁宝桥集团公司电焊工特级技师杨鸿涛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全媒体记者  兰增干  通讯员  蒋晓强  李学利

“要集中精力加快智能化车间的U肋全熔透焊接设备、接板机器人和隔板机器人设备的升级改造,为即将拉开的几座万吨大桥生产做好技术准备……”前不久,刚从西安捧回三秦工匠荣誉的中铁宝桥集团公司电焊工特级技师、智能焊接组工长杨鸿涛马不停蹄赶往千里之外的中铁宝桥扬州公司5G工厂。

参加工作33年来,杨鸿涛用一把焊枪在港珠澳大桥、深中大桥、常泰长江大桥、澳门大桥、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等40多座“超级工程”中留下了“烙印”,先后获得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被誉为中国桥梁背后的“焊”将。

择一业  做“最棒工人”

1992年7月,杨鸿涛从技工学校毕业后进入中铁宝桥钢结构车间电焊组,成为一名从事钢桥梁焊接生产的电焊工。

“我们组先后出了好多劳模先进和技术大拿,他们的言行让我刻骨铭心!”时至今日,杨鸿涛回忆起来依然感慨万分。

为了尽快挑大梁,他上班跟着师傅练,下班抱着书本看,工余报班参加培训,很快便熟练掌握了电弧焊、埋弧焊、气保焊、氩弧焊等各种焊接方法,拿到了电焊高级工证书、锅炉压力容器证和锅炉压力容器教练证等焊工资格证书,成为中铁宝桥最年轻的“资质大满贯”电焊工。

2005年和2007年,杨鸿涛代表中铁宝桥分别参加了中国中铁第五、六届焊工技能大赛,以绝对优势勇夺个人冠军,之后又三次参加全国工程系统焊工大赛,再次为企业赢得了荣誉,被破格聘为中铁宝桥最年轻的电焊工高级技师、特级技师,光荣跻身“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中国中铁十大专家型技术工人”“陕西省首席技师”行列。2007年,杨鸿涛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精一事  干“硬核工程”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近年来,国内桥梁建设高潮迭起,中铁宝桥承担了国内30%以上的钢桥梁建设任务。作为一名技术骨干,从黄河到长江,从青藏高原到南海之滨,桥梁建设在哪里,他就干到哪里。

2012年,中铁宝桥承担了世界上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九洲航道桥钢梁和钢塔生产制造任务。生产中,塔梁结合段壁板焊缝产生横向裂纹,多次返修仍不达标。

关键时刻,杨鸿涛带领三名电焊工迎难而上,通过找问题、查根源、制工艺、定方案,仅一个月就完成了返修任务,杆件一次探伤合格率达100%。2024年,港珠澳大桥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22年,中铁宝桥承建了世界最大跨度的倾斜钢桁钢箱梁组合结构连续桥梁——澳门大桥。

在建设施工中,锚座焊接堪称“难中之难”。对此,杨鸿涛带领“青年突击队”迎难而上,针对销座焊接要求和施工条件,精心制定作业流程和焊接方法,最终提前一周完成了156个钢锚座的焊接任务,并且产品合格率达100%。

终一生  善“破题问效”

在桥梁施工界有一句俗话:没有一模一样的桥梁,一万座桥梁有一万种样子。“对于我们,每一座工程都是新的,每一个杆件都得从头摸索。没有实实在在的创新根本行不通!”杨鸿涛说。

中铁宝桥参建的深中大桥,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2021年,伶仃洋大桥顶板单元投产初期,由于处于技术探索阶段,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进度严重滞后。面对被动的开局,杨鸿涛及时组织开展焊接工艺试验,先后制定了加强作业标准化、改地线位置和磁场方向等措施,并最终通过调整焊枪角度与位置实现了焊接全熔透,不仅使探伤合格率大幅提高,更为公司节约资金117余万元。

近年来,随着科技飞速进步,各种新型钢材投用于桥梁制造,电焊作业也随之不断面临新课题。作为公司的电焊技术“大拿”,杨鸿涛以完成中铁工业“十四五”焊接课题的研究任务为方向,加强学习、增强实践、持续探索,形成了不少的新工艺、新技术、新工法,并先后应用于苏沪通长江大桥、武汉江汉七桥、澳门大桥等重大工程建设,为攻克Q370qE、Q420qE、Q690qE等新型钢材焊接提供了技术支撑,先后取得专利5项,创新成果5项。

传一道  育“工匠团队”

2021年,杨鸿涛劳模创新工作室应运而生。从此,年近五旬的他在担任智能焊接组工长之后,又挑起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的重担。

杨鸿涛带领团队积极配合开展智能化车间U肋全熔透焊接设备、接板机器人及隔板机器人设备的试验和调试,几乎天天“吃在现场、干在现场、破题问效在现场”,坚持做到“问题不过夜、细节不放过、改进不停步”。在深中大桥建设过程中,通过优化焊接工艺,提高了焊接质量;在澳门大桥焊接试验中,通过开展科研试验、焊接工艺评定,顺利解决Q690qD高性能钢焊接难题,特别是通过探索实施新工艺、新方法,大幅提高了智能制造在桥梁钢结构中的应用。2020年,中铁宝桥建成了国内首个5G桥梁智能工厂。“在钢桥梁数智化转型升级中,杨师傅立下了大功劳。”对此,公司科技工程人员连连赞叹。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未来,要充分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作用,抓好电焊工技术技能提升,推动智能焊接技术深度应用,为国家打造更多更好的“大国工程”,为中铁宝桥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企业贡献智慧和力量,杨鸿涛这样对记者表示。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