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9102期:第04版 视角

婚育幸福起点 爱与支持相伴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通讯员  申立  摄影报道

镜头下,传统的红绸花轿与现代婚车队伍不期而遇,乡村流水席的腾腾热气与城市酒店的水晶吊灯交相辉映。从传统麦田锣鼓、饸饹宴席到城市酒店的现代仪式,从排场比拼到文明比拼,从家族责任到个体幸福,这些变化不仅是结婚习俗的演变,更是社会价值观的转型,最终回归到了“婚育幸福”的本质。那些光影里的细节,包含着城乡之间的碰撞、新旧之间的融合,这些细节无声诉说着文化的交融与传承。

2025年7月11日是第36个世界人口日,主题为“婚育幸福起点爱与支持相伴”。从婚前教育到生育保障,从托育服务到家庭发展支持,一系列政策创新为年轻人创造了更加友好的婚育环境,让每一对新人以爱为基石,开启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新篇章。

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八百里秦川,因地理环境多元、历史积淀深厚,其婚俗文化因县区而异,却共同汇聚成一种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它不仅包含礼仪性的仪式,更洋溢着喜庆的氛围。在西安周至县,新娘进新房前,新郎先脱鞋进屋,大步踩床的四个角,寓意吉祥如意、早生贵子、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在渭南富平县,新郎迎娶新娘时要一起掰馍馍,掰开的是糖块,寓意生活甜甜蜜蜜,掰开的是辣椒,寓意生活红红火火,掰开什么都没包,寓意实心实意。在西安蓝田县,新娘到家时,新郎父母会被亲朋好友提前装扮,站在门口迎接,一人胸前挂着奶瓶,另一人背后背着胖娃娃,手上拿着的红色小旗子写着“我要抱孙子”,他们满脸笑容,内心是快乐的、幸福的。

关中“迎亲四样礼”的变革

陕西关中及周边地区,迎亲时有带四样礼的习俗,象征着婚姻能够像春夏秋冬一样自始至终。四样礼有肉、藕、烟、酒,特别是肉和藕要精心准备。肉要6斤带肋骨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寓意“骨肉相连”,以肉慰藉母亲养育之恩。藕要专门找人预订带根不能断的,寓意佳偶天成、幸福美满。近几年,随着跨区域迎亲增多,传统“四样礼”中的肉和莲藕因体积大、易腐坏、利用率低等问题逐渐被精简,取而代之的是“糖、茶、烟、酒”新四样礼,不仅有效避免了食材浪费问题,更巧妙地将传统婚嫁文化中的美好寓意与现代生活理念相融合,这种既传承礼仪精髓又兼顾环保实用的变革,堪称传统民俗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完美结合。

别具一格的中式婚礼

2016年在西安市临潼区,一场传统婚礼中,新郎父母在红色的床单上用红枣、花生、桂圆、莲子摆成爱心形状。老人笑着说:“这是盼着娃早生贵子,日子红火。”新郎骑着挂红绸的马,迎亲队伍举着“五谷丰登”的牌,新娘顶着红盖头,嫂子端来的“离娘饭”里包含了长辈的嘱托。婚礼上,新人各自剪下一缕头发,合而系之,象征着“结发夫妻”。仪式上还有跨火盆、拜天地、挑盖头、交杯酒等,每一个环节都寓意深刻,通过传统的方式祝福新人美满幸福。

婚礼变迁中的坚守

2023年,西安的一场现代婚礼上,新人保留了“敬茶改口”环节,新娘双手捧茶,婆婆接过时轻抚她的手背:“好孩子,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新郎给岳父母鞠躬时,岳父说:“日子是你们自己的,但家永远是后盾。”形式在变,但那份“血脉相连的温情与责任”从未改变。

从乡村的小院到城市的宴会厅,镜头里的婚礼习俗悄悄在变,但“婚育是幸福起点”的认知从未动摇。那些长辈的叮咛、亲友的笑容、新人眼里的光,都是“爱与支持”最生动的注脚,三秦大地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远在婚育的仪式里代代相传。

2013年11月18日,在西安市周至县,新郎家中制作好了臊子面,准备端上席。

2015年10月10日,在西安市临潼区,迎亲队伍带着四样礼为新人送祝福。

2017年10月28日,在西安市雁塔区,娶亲的新式“四样礼”。

2016年2 月13日,在西安市阎良区,新郎迎娶到新娘,抱着新娘下楼。

2024年10月4 日,在西安市蓝田县,新娘端坐在八台大轿中被迎娶回家。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