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9106期:第02版 综合

一个执笔“画脸” 一个执镜“留影”

——在古城小店寻迹一万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文/图  本报全媒体记者  张代棣

张福社(左)指导动作。

党莉莉(左)画戏曲容妆。

为顾客穿戏服。

西安城墙巍峨耸立,透露出岁月的坚韧。当镜头对准城墙根,顺城南路上藏着一家戏曲容妆摄影工作室。7月12日,记者走进这里,推门而入,正巧碰见化妆师在为一位戏曲爱好者上妆,摄影师则在另一间屋子布置拍摄场景。

这家小店2005年开张,平均每年为三四百人做戏曲容妆、拍照。店主党莉莉和张福社夫妇,一个执笔“画脸”,用彩妆展秦腔之美,助普通人圆戏曲之梦;一个执镜“留影”,捕捉“角儿”大展风采的瞬间,定格戏曲容妆这一非遗印象。

台前幕后那些事

党莉莉曾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专业演员。那时,剧团只有一名化妆师,演员多数情况下需要自己完成妆容,一边背台词一边化妆是常态,令人分身乏术。党莉莉敏锐察觉到了这一“缺口”,加之喜爱化妆,就萌生了“从台前转幕后”的想法。

一次外出演出,她无意中听到有人说“秦腔妆造太土,也没特点,上不了大场面”。党莉莉不服气,便正式转行当起了容妆师,开始研究和改进秦腔容妆。她认为,可以在不失去秦腔特色的前提下,借鉴粤剧、黄梅戏妆面里的“清纯”来填补秦腔容妆的不足。

她化的妆很快引起业内关注,不管到哪演出,演员登台亮相后,总有人围着她取经。“看到秦腔容妆从被吐槽到被欣赏,我高兴,更自豪。”她说。在党莉莉的努力推动下,2020年1月,秦腔戏曲容妆被列入西安市碑林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张福社是党莉莉的“贤内助”,秦腔容妆能走出去,他的贡献也不小。

在西安市豫剧院当戏曲演员时,除了唱戏,他还迷上了摄影,并为惠敏莉等秦腔名家拍摄了演出专辑,定格了许多经典的秦腔角色。退休后,他将全部精力放在了工作室。化妆程序繁琐,他就帮老伴打打下手,容妆完成后,还负责指导动作,为“角儿”拍照。作为摄影师,他想把每个妆面都记录下来,让更多人看到鲜活的非遗。

细微之处见真章

党莉莉和张福社都是较真儿的人。

记者采访当日,在为顾客穿戏服时,二人因一件水衣“起了争执”。事实上,穿什么颜色似乎并无区别,要不要熨烫也无伤大雅,但张福社很讲究。“戏服不能洗,水衣起到吸汗的作用,以防止戏服掉色和保持挺括。”说话间,他带记者走进了一旁的服装室。

推开门,几十件戏服按行当、颜色整齐悬挂。张福社像介绍老朋友一样,讲起了每件衣服的由来,有的来自剧团,有的是从老艺人那收来的,其中一件粉色女花帔有近90年历史。“怕虫蛀、怕受潮,每件衣服都要小心保存。”他说。

党莉莉的化妆台上摆满了瓶瓶罐罐,同戏服一样,每样化妆品都是精挑细选而来。她边化妆,边介绍手里的液体腮红。当初在尝试改进眼妆时,她想要一款既能避免“大红脸”,又能提升妆面质感的腮红,为此几乎跑遍了西安所有化妆品店,经常一试就是一整天。她说:“细微之处见真章,调色盘上的毫厘之差,落在脸上是天壤之别。”

党莉莉跟其他化妆师不太一样。顾客提出的要求,她有时不予采纳,这是怎么回事?她解释,秦腔容妆不同于汉服妆造,不属于日常妆,适合化什么样的妆,要根据脸型、气质来确定。多年演出经历,也让她得以用专业演员的视角,为顾客推荐最适合的容妆。

戏曲容妆受青睐

提拉、打底、提亮……静待2小时后,00后婷婷(化名)摇身一变,成为戏曲中的刀马旦。“太美了,妆容满意,照片也满意,还学到了不少关于秦腔的知识。”她说。

像婷婷一样,越来越多人对戏曲容妆感兴趣,体验妆造渐成新潮。“今年我们已经接待体验者200多名。”党莉莉说,不少人通过妆造了解秦腔、爱上秦腔了。

张福社的电脑里有上万张照片,每张照片背后都有故事。

7月初,一位刚参加完高考的女孩专程从银川赶来,体验戏曲容妆;6月中旬,几位平均年龄65岁的芭蕾舞爱好者组团“打卡”,圆了一把戏曲梦……这样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小店上演。拍摄完成后,张福社通常额外赠送几张照片给顾客,“有从云南、江苏、广东赶来的,来一趟不容易,进门了,就要让人家快快乐乐。”他说。

拍容妆的人多了,学容妆的人也多了。党莉莉先后带了50多名学生,往往还没出师就被各大剧团提前预订。3月电视剧《主角》在西安开机,为剧中演员化容妆的化妆师就有她的学生。也有的学生选择汉服妆造,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最令党莉莉感动的是,她的学生中95后、00后越来越多。“这让我觉得秦腔还年轻,非遗正青春。”

值得一提的是,在西安做秦腔容妆的并非只此一家。不少化妆师成立戏曲摄影工作室,还有设计师推出戏曲容妆周边产品,被年轻群体发掘并喜爱,掀起了消费热潮。也有从业者将戏曲容妆搬到短视频平台,吸引不少年轻人积极自发传播和广泛参与。


采访手记

党莉莉和张福社的脚步未停。他们看到了戏曲容妆在面向普通爱好者时的“门槛”:化妆动辄要两三个小时、沉重的头饰和戏服等,让部分跃跃欲试者望而却步。

怎样让戏曲容妆更好融于百姓生活、遍布社会角落?他们正在尝试新路径,为这一非遗艺术探寻更多发展可能,既借鉴当下火热的汉服妆造,又保留戏曲容妆最核心、最具表现力的技法,让顾客在更舒适、省时的体验中,触摸到戏曲容妆的灵魂。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