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9117期:第02版 读书

为文学点灯的人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吴海鹰

初次见到他,给人的感觉就是威严,是他国字脸上棱角分明的硬汉气息。他穿着笔挺的咖啡色西装,系着碎花的领带,黑黝黝的偏分头,说话如同出膛的子弹。他就是陕西省作家协会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陕西省政协文教委主任、陕西杂文学会名誉主席、陕西文史馆研究员、中国作家书画院副院长、著名文化学者雷涛。

2013年的春节前,我随作为县作协主席的父亲第一次去拜访他,雷涛叔叔和父亲坐在他的办公室里,父亲向他汇报:三原县作协联合县委宣传部、县政协文史委员会、县文体旅游局,编辑出版了90多万字的《龙桥新韵——三原当代文学作品选》……我在办公室里轻手轻脚地转悠着,欣赏墙壁上悬挂着他的书法作品。

他的书法作品飘逸洒脱,如同龙舞九天;气韵生动,恰似波涛起伏。他和父亲坐在沙发上聊着三原县文学队伍和发表作品的情况,雷涛叔叔欣喜地说:“你们三原确实了不起,不到一年时间,就给咱弄了这么大成就!”父亲实话实说:“这部上下两册的《龙桥新韵》能够出版,确实不容易,因为县上经费紧张,给咱这部书题词的王巨才、阎纲、周明、陈忠实、贾平凹、白描和你等一些全国的名家,连最基本的稿费也拿不出来。出书的经费还是县政协主席郭宝彦四处协调、寻求赞助才解决的。否则,这书就根本无法面世!”雷涛叔叔爽朗地笑着说:“主要还是以前人们没有电子产品,要了解人文经济,只能看书、读报,现在电子书籍日益增多,读书看报的人也越来越少。加上写作产生不了经济效益,稿费又低,写作的人也就失去写作动力了。”雷涛叔叔对文学前景的担忧让我颇有感慨。

再次见到雷涛叔叔是2023年夏天,父亲去看望抱恙的雷涛叔叔,我便随父亲一起前行。到他家,进了屋,我把三原特产香油、芝麻酱和他母亲最爱吃的绿豆糕递给他的家人。父亲说:“娃听说你的老母亲爱吃绿豆糕,就给你从三原带了些。”雷涛叔叔站起来说:“你跟娃来还这么客气,感谢感谢!”他走路明显不太灵便,右手也抖得不停。父亲问他的身体状况,他摆了摆手说:“脑梗引起的,没事,没事!”便坐下和父亲聊起了文学,聊起了陕西的作家,聊起了国家的前途命运。

父亲对雷涛叔叔说:“我儿子也是你的忠实粉丝!有时候也写一点散文。”雷涛叔叔对他的家人说:“去把我的新书给小吴拿一本来。”他家人递上一本他的新著《原乡记忆》,他又让家人拿来笔,要给送我的书上签名。我手忙脚乱地打开书的扉页,雷涛叔叔用左手拿起笔,颤颤巍巍地边在书上写,边对我说:“右手现在写不成字,只能用左手给你写了,字写得不好,请你不要介意。”我听了他的话,眼眶一下就红了,他抱恙在身,还不忘对喜欢文学后辈的关爱。他是一名真正的文学战士,这一刻,他在我的眼前无比高大!

雷涛叔叔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去年12月24日,在大雁塔西侧,他牵头兴办的“天下史馆”旁的听雨轩。这次去,是他为庆贺我父亲写的《文学的实践者和守望者》等7篇文化散文,在北京《中华风》杂志创刊20周年获得金奖第一名而举办的小型座谈会。

经介绍,我才得知,雷涛叔叔在繁忙之中还能抽出时间写出散文集《走进阿尔卑斯山》、纪实文学集《走向王国》《走出西影的女人们》《原乡记忆》等多部著作。他创立了省作协陕西文学院;成立了包括小说、散文、诗歌、评论等12个专业委员会;提议并创立了柳青文学奖。

听雷涛叔叔的一位侄女讲:雷涛叔叔在担任陕西文学基金会理事长期间,从省上为文学基金会争取了1000多万元,主要是给既无工资又无钱出书的文学爱好者资助书籍出版。他答应帮一名文学爱好者出书,书还没有出,雷涛叔叔卸任了,但是他自掏腰包给那名文学爱好者出了书,这件往事,让我对雷涛叔叔的品格倍增敬意!

合影时,他看见我拿的册页,问我:“你拿的这是啥?”我不好意思地说:“我想请你在册页上给我题几个字。”雷涛叔叔说:“我现在右手还是提不成笔,只要你不嫌我左手写的字难看!”我赶紧打开册页,拿出粗号笔递给雷涛叔叔,雷涛叔叔稍微沉思片刻,一笔一画写下“文章千古事,著述父子兵”。字虽没有当年他用毛笔写出来的那样行云流水,但是对文学后辈的厚爱跃然纸上。

现在,雷涛叔叔虽然退休了,但是他对文学事业依然执着,他时刻关注着省内外的文学爱好者,依然在为文学事业奔走、为文学事业呐喊……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